分享

汉隶名作《张迁碑》,好在哪儿?

 书艺咀华 2020-11-09

🔥

如题。

张迁碑》是东汉名碑,是书法人学习过程中永远绕不过的一座“丰碑”。千百年来,书法圈对此碑的评价高之又高,可是另一方面,初学者包括大部分的行外人,乍一见到此碑,却大都难以欣赏它的美与好。所以,也就有了今天的问题:《张迁碑》确实好,但究竟好在哪儿?如何能让初学者以及行外人也体会到它的好?

张迁碑 第一页

之所以说《张迁碑》好,从根子上讲,这涉及到书法艺术审美理念问题。所谓“文无第一”,书法也可以归入“文”的范畴,但在“第一”之外,仍然有一些“好”的标准在人们心中。就书法而言,高古、朴质、自然,无疑就是好的;反之,平俗、机巧、做作,就是不好的。这是一个理念问题,首先要明确这个问题,要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然后我们才能进一步去展开讨论。

左起:乙瑛碑、史晨碑、张迁碑

好与不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对比才能看得出来。在说《张迁碑》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与之同时代的其他汉隶名品,如:被誉为“汉碑三杰”的《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它们当然也很厉害,但若跟《张迁碑》放在一起,就不能用质朴、自然这类词了;因为是庙堂之碑,它们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应该说都很“考究”,表现出肃穆、平正的一面。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去考察大部分的汉碑,以及之后千百年的隶书,就会发现:肃穆、平正一路占了绝大多数,而且从主流的隶书看,越往后写,越是平正,到了唐代就已经写得千字一面、俗不可耐了,这种情况一直到清代金石考据兴盛之后才迎来转机。回到之前说的“汉碑三杰”,包括《华山庙碑》《曹全碑》,为什么更能得到初学者与行外人的认可?因为其用笔与结体上都有规律、有章法可循,平正匀称的结体更容易被大众审美所接受。

但是,平正之中潜伏着一个危险,那就是流俗。当然,这种流俗的危险并不是那些经典的汉碑带来的,而是后人自己造成的。但无论如何,事实就是这样。书法一旦流俗,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走向反面,这就需要不一样的审美和面目来力挽狂澜,而《张迁碑》就具有这种功效。《张迁碑》透露着一种逸气,而《张迁碑》这种朴质、自然一路的作品,非“天才”不能为。这个“天才”不一定是我们平常说的智商极高之才,而是说天生具有一种性情,一种天真烂漫、追求天性的性情,不是后天容易学习和培养的。

《张迁碑》的质朴与自然,体现在用笔、结体、章法等各个方面。很可惜,我们已经看不到它的书写的原迹了,只能从碑刻拓片中揣摩一二。它里面的字,乍一看,感觉像是不懂书法的人随手写的,有着孩童般的天真烂漫,但深入研究下去,你会发现完全不是这样,它在随意中有法则、稚拙中有巧妙、天真烂漫中有智慧成熟。比如“家”字,“豕”的第一撇,一般的写法是从上面横画的中间处起笔,但是《张迁碑》却从横画的最左边起笔,重心大移,可即使如此,整个“家”字仍然能处理得十分得体美观,可谓险中求稳,这就说明,写字的人不是随意写,更不是瞎写

“家”字最能集中反映乙瑛、张迁二碑的区别,一个平正肃穆、如大夫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一个别致纯朴、如羲之坦腹东床、风流自在;也最能反映张迁碑的艺术性,很难想象写字人别出心裁铤而走险把弯钩从横的最左侧而不是像平常那样从中间写下来时是怎样一种心境,更奇妙的是还能化险为夷写得很世俗很稳当很好看,这也足以说明张迁碑的高明。

对于初学者和行外人来说,此文写到这里可以打住了,算是基本交代清楚了。但为了满足更专业人士的需求,我们再进一步,更加深入地谈谈这个问题。不感兴趣的书友可以忽略。

南宋大词人、书论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

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

这句话很值得玩味。特别是“各尽字之真态”,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写字要因势安排,根据每个字字原本的体态,来安排字的大小和结体章法。这个话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部分人写字,都是追求整齐划一,把一幅作品的所有字都界定在事先定好的方格中,这个方格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这样一来,笔画多的字要控制规模,就不得不写的很局促;笔画少的字要扩大规模,就得写的很满。这就不能叫“各尽字之真态”,更不是“不以私意参之”了。

钟鼎文 散氏盘

无独有偶,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

书至隶兴,大篆古法大坏矣。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隶乃始有展促之势,而三代法亡矣。

这个话的大意与姜夔差不多,只不过米芾更具体、更尖锐,他直接说,书法到隶书兴起之后,大篆的古法就被破坏了,为什么呢?因为大篆古法就是,写字要因势安排,字的笔画多就写大点,笔画少就写小点,按照字的原本体态来进行安排,这样每个字才有生气。

现在谈这个问题有点奢侈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印刷体迅速影响甚至占据人们的审美阵地,别说大篆古法了,就连民国之前的“古法”也难为多数人研习掌握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