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澜:还原白银连环杀人案犯罪心理轨迹

 禹杰 2018-04-02

 

(2018-04-01 19:51:45) 
   

近日,甘肃省白银市中级法院公开宣判高承勇抢劫、故意杀人、强奸、侮辱尸体一案,高承勇一审被判处死刑。对于白银连环杀人案,我有过研究,最感兴趣的地方是,犯嫌的变态表现,来自于犯罪基因,还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做下了这一系列令人发指的大案,是杀手的人生使命,还是因意外事件的刺激而引发了人性之恶呢?通过搜集和辨别各种各样繁杂的信息,我试图把其中人性的变态还原为常态来认识与理解,这也是这桩案件的“审美”之处。

我要解释“审美”这两个字的来源。妓女是一个丑陋的存在,而画下妓女风貌的作品,就是艺术的升华。审丑(mei)意义何在呢?分析作案动机,有利于我们理解他人为什么做出了常人不可想象、也不可理喻之事,保持我们对于犯罪行为的警觉。

当白银案曝光时,大多数观众只有震惊和失语的状态。而少数的专家,也很慎言,记者,重复着彼此的信息,却不能自已地兴奋。媒体一层一层的涂抹,给我们展示了不止是刑事案件,还有一个小城市的历史,和一些人的共同的人生记忆,所以它能够聚合众多的目光。我虽然对这个案件很感兴趣,但是也同样意识到线索过于复杂并分散,很难消化和整理,只能像挤牙膏一样,一丝一丝捋出头绪。那么,我就试着还原一次白银连环杀人案犯罪心理轨迹。我必须抢在作案者自己交代以前,来探索这个思路历程,我只能说出他的多种行为方式之一,就好像是在此做一个思维的游戏一样。

 

1  第一桩案件:应激杀人


犯嫌高承勇,1964年出身于甘肃农村,有兄弟姊妹8个,他是最小的一个。在他小的时候,有一位双胞胎哥哥因意外淹死了,这对他打击很大,他多次跑到河边大声哭泣。高中毕业以后,他考飞行员,初审通过了,复审没有过,据他的亲人说,这是他人生的第二次重大打击。当时他学习成绩很好,但是没有考取大学,作为农民的儿子,只能回家务农了,但是他的心已经是城里人的心了,在家乡附近的白银市找了老婆,并且长期在白银市打工,做的是城里最低级的重体力活。

据流传出来的少数信息显示,高承勇交代,他的第一桩杀人案,起因是偷盗被发现。关于这个动机,大家的看法颇有分歧,这与我们当初的推理想象不符合,因为在案发现场,表现出作案者的性心理变态的行为比较多。犯罪心理专家李玫瑾认可他这一交代,她认为,高承勇早年有一个被宠溺的背景,他排行最小,家里的活儿不用干,好吃的都留给他,这样受呵护长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个问题:“他的生活能力很弱,但是心气很高。”我认同李玫瑾观点。高承勇不接受自己是个农民的现实,懒,爱赌博,在结婚成家以后,感到了生活的压力。他的“出路”是到相对富裕的城市,富裕的厂区去盗窃。他找到了白银公司(白银市当时效益最好的单位)的宿舍去翻箱倒柜,惊醒了主人,把她当场杀死。简单来说,白银连环杀人案的第一起案件,是一次应激杀人的过程。注意,案发时间是17:00许,这使他以后的作案规律一直保持在白天,而不是夜晚。这是这个系列案件的一系列惊人特点之一。

 

2、作案的成功与回味:


翻箱倒柜以后,高承勇因杀人而惊慌失措,没有带走现场多少财物,但是他注意到被害者是一位长相特别漂亮的年轻姑娘,他带走了她的照相簿,回家在被窝里深深欣赏和回味。此后,杀人的惊慌、遇难者的美色,一直交替出现在他强烈的记忆里,每当他想起,仿佛就在昨天。这使他既骚动,又潜伏,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在生活里已如行尸走肉,他要负责在另一个世界里,激活自己。而犯罪,一旦开始第一次,你就会想第二次,有了第二次,第三次还难吗?那就会成为惯性。第一次叫做突破,第二次呢?

 

 3、铤而走险的价值与代价:


第二次杀人,时隔六年。这一次或许仍然是因溜门(悄悄进入别人的房间偷盗),地点也是一个好单位,当地的供电局。或者是因为他主动出击了。因为人对于自己的经历是有记忆的,这一次,他杀人有了经验,从此放开了手脚,反正身上也背负两条人命的债务了。铤而走险的价值是复制快乐,“性暴力更像是游戏”。代价是他想象得到的:赔偿自己的生命。但是,想想看,他就是一个家里特别贫穷,无依无靠,觉得人生也无趣的家伙。而且,他老婆也有了,孩子也有了,他比他那早夭的孪生兄弟强很多,兄弟的离世告诉他,生命短暂,要及时行乐(赌徒的性格)。如果被撞破的话,铤而走险的代价,不算昂贵。这样,他既可以深思熟虑,每次化险为夷而逃脱,也能够莽撞大胆,做下了系列惊天大案。

 

4、靠掠夺征服城市


自从高考失败以后,高承勇跨越农门的理想彻底幻灭了。但是,不喜欢农耕生活,使他也守不住庄稼地里的收获,他情愿活在城市的边缘。高的身材高大魁梧,长相精神帅气,使他吸引了城里女孩和他结婚生子,也会强化他自我认同的感受。但是,现实是什么呢?第一,他在城里做的是最底层的事情。地位低,重体力,收入极低,心理有很大的落差。第二,初审曾经通过,但最终没有考上飞行员,使他内心不平衡,跟他人会有比较。他发现,盗窃和杀人,能够迅速实现他的梦想。这是对城市资源的最有效的掠夺。不仅仅快速地获得城里人才会享有的资源,而且这种少数资源,显然也不是一般城里人可以得到的,比如年轻可爱的美女。而一旦占有对方,这种胜利,也是一种征服这个城市的快感。此后,他沉浸在这个想象的实施之中,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显然还为自己的罪恶动机,找到了一个存在的“理由”。

 

5、嗜血本性开始出现:


据有的性犯罪青少年坦言:作案之前,有想象过性犯罪的情景,在日常看似无计划的上下学路上,都在有意识地物色对象,而他们甚至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一切已经在有计划地进行着。

他开始寻访目标。心理学教授伍伯欣说,“他选择一个人,必须要满足他的性需求条件,不是随便找一个人强奸。而且他不是达到强奸的目的即可,而是带有强烈的性虐待的需求,刀光血影和死亡都加强了这种快感。”关于人类“嗜血”的传说,其实,动物也有,海洋生物也有。“实施性暴力绝非只满足了他们的性欲这样简单,往往还有乐趣、成功欲、控制欲,心理情绪,甚至是他们的自我选择和独立判断等等。跟随和掌握受害者的动向,施加犯罪的动因,这个行为本身就很有挑战性和刺激性。”

 

6、焦点不是红衣服


白银系列案件的发生,在当地引起极大的恐慌。因为第一名受害者身穿一件红色的连衣裙,当地人就风传,作案者以杀“红衣女子”为主,很多年以来,当地女子都不再敢穿红衣服。后来警方辟谣说,并非如此。据日本研究机构对罪犯们进行过调查:“这次是如何选择受害者的?”:37.2%的加害者感觉被害人不会报警;36.1%选看起来比较老实、不会反抗的;28.3%选择独自一人行走的女性;21.3%选不至于被抓;15.5%选看起来很弱的。一位心理学博士银波说,结论是:性犯罪者选择受害者最大的理由,并不是对方穿什么衣服,从事什么行业,而是对方看起来会不会反抗、会不会报警,自己有没有实施犯罪的机会和条件。”

作案者认为案件的关键在于无人发现。唯一的作证者就是死者,死者因为知情而死。因此,白银案的犯嫌显得格外大胆:白天作案,在现场留下足迹、指纹、精斑、头发,等等一系列证据,警察却久抓不获,无奈地认为犯嫌在对他们进行有意的挑衅。

 

7、杀人的报应:犯罪升级、不能自已


被抓以后,高承勇告诉警察,1998年,他到了一种不杀人心里就不舒服的状态。他骑着单车从青城镇到白银市,在街头巷尾间四处游荡,寻找独行的年轻女人进行尾随。这一年是他作案高发期,他一共杀死了四名女子,其中一个,是一名8岁的小女孩。

1998年,高承勇34岁,突然开始频繁作案,专家认为这是其特定年龄段性的需要。 作案人随着年龄增大,经验、心理素质等不断增强,每一次作案也是对其性变态的强化,伍伯欣称之为动机助长作用。也就是说,作案成功一次,对其犯罪动机就强化了一次。同时,从这一年开始,高的罪犯手法也升级了(切取或者咬下女性的身体部位,带离现场),显示出作案之疯狂,已经远远出离于人(高级动物)的状态。

 

8、为什么突然收手?


20022月,是高承勇最后一次作案时间,此后长达十四年时间,都没有与他的手法相近并基因关联的案件出现,高承勇对于自己的犯罪行为的交代,也在这一年打止了,是什么促使他洗手了呢?综合所有的信息,原因有三个:

第一,高承勇的儿子,在2002年得了一个全镇第一名,他突然在无望的生活里看到了希望,在沉闷得令人厌倦的生活里原来也有美好的一面,他因害怕影响儿子的前程而收手。这是他的大儿子面对记者采访时的一个解读。

第二,高承勇自己交代,因为最后两次作案,他遇到受害者反抗特别激烈,他感觉自己年纪来了,身体有点吃不消了,而且为了儿子读书,他去了外地打工。

第三,白银市公安局鉴于案情特别恶劣,影响巨大,于2004年向社会公布案情,并且把高承勇在白银市所做的九起案件并在一起,指定系一人所为,悬赏20万捉拿凶手,高从内心逍遥到意识到自己死期快到了。

这三条,件件都是关键,所以他“金盆洗手”了,洗的是血水。并从此仿佛如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也不露痕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