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丹与道教的关系解说

 愚人道缘 2018-04-02

 内丹术,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本土宗教—道教特有的一种信仰体系和实践体系。
 

    作为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两千多年,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和作用的道教,其内部结构和成分是十分复杂的。在其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世界宗教文化中较少见的多元内在结构,从而决定了道教内部复杂的信仰系统和多元文化功能。其中,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亚结构:

    (一)原始正祝文化未统。这一系统源自上古原始巫术思维及实践,包括鬼神崇拜、祈祷、禁咒、符篆、占验、扶占L、降莺、驱邪等等,在下层民间尤为流行,构成了道教的下层结构基础—符水道教系统。

    (二)神仙信仰系统。这一系统源自古代的“不死”观念和长寿悄结,包括神仙崇拜和各种仙话,其实践方式是各种成仙术和养生术,主要有导引行气、服食、房中等三大技术方法流派。这一系统的社会基础主为文化阶层及上层社会,口构成了道教的上层结构即丹鼎道教系统。

    (三)黄老思想及信仰系统。这是以《老子》、《庄子》、(列子)、《关伊子》、《文子》等道家哲学学派为主体的道教理论系统。其中,老子还被尊奉为“太上老君”、“太上玄元皇帝”、“三清道祖”等,庄子被封为“南华真人”等。道家哲学构成了道教的上层建筑和理论核心。

    (四)神灵索拜系统。这一系统源于鬼神崇拜,后经南北朝时陶弘景、寇谦之等人整理,形成以“三清”为中心的神团系统。这是道教本身的宗教神学标志和要素。这一系统包括繁多的崇拜(仪典、斋敌、攘祈等行为。

    在上述功能系统中,巫祝文化及神学系统可以说是道教基本的社会宗教职能和行为方式;黄老道家思想是其宗教信仰和理论基础;而神仙信仰以及由此决定的修炼方式,则可以说是道教最本质的文化特征和个人宗教实践行为模式。
 

    神仙信仰是中国道教独具的信仰系统,也是道教最本质的宗教特征和核心。内丹就是这一信仰的产物和实践方式。
 

    道教神仙信仰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本身具有强烈的个体实践意义和价值。神仙信仰不存在基督教或佛教那样繁复而精严的神学体系,也没有那神广泛存在于宗教文化中的繁多仪典仪式。严格地说,神仙信仰只是一种极其个人化的宗教信仰和实践。因而,早期的神仙家都是一些个人性的方士和术士。早期道教形成后,在教团内部,也是各种仙术并行,并没有统一的规范。葛洪便曾指出过道教内部这种修炼术的混乱局面:
 

    “又患好事之徒,各仗其所长:知玄素之术者.则曰唯房中之术可以度世矣;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则曰唯导引可以难老矣;知草木之方者,则曰唯药饵可以无穷矣。学道之不成就,由于偏枯之若此也。”(《抱朴子,内篇,微旨)

    道教内部个人修行实践行为方式及理论的这种混乱冗杂现象,表现出了浓厚的自然宗教特征和性质。同时,在成仙的根据和手段上,也没有统一的完整的理论和论证。例如,秦汉之时神仙信仰极度风行,以至“燕齐之士释锄来,争言神仙方士。于是趣咸阳者以千数,言仙人食金饮珠,然后寿与天相保。”(植宽(盐铁论))齐威王、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组织规模浩大的航海求仙活动,其热潮所至,竟然:’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槛婉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史记·封禅书))然而,性食金饮珠”何以能成仙‘2其根据是什么?由人而仙究竟有怎样一个过程?人与仙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人为什么要求仙?诸如此类的带很本性的问题都毫无解答。人价全凭一种非理性的大众趋同、热情和心理狂热地卷入寻仙热中。这种现象,表明秦汉神仙家以及原始道教还没有形成创建自我的统一宗教信仰和理论体系的需要和意识。
 

    然而,对于一个成熟的神学宗教(人为宗教)来说,上述自然宗教特征和现象是不能容忍的。在由个体性的神仙方士演进为具有系统化神学观念、严密化的宗教组织以及相对统一的宗教行为(包括集体化的仪式仪轨和个人的修炼行为)的神学宗教过程中,整理和建设系统而完整的信仰系统、神学理论及修炼行为规范便成为早期道教的当务之急。实际上,我们看到,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的几个世纪中,道教徒们在致力于这一工作。其中杰出的人物有如襄楷、魏伯阳、河上公、张陵、张鲁、葛洪、魏华存,、陶弘景、二陆修静、寇谦之、司马承祯,等等。他们都分别对道教的基本信仰、理论、神学谱系、科仪、典籍、修行、戒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建设性的工作。
 

    一般来说,修行是宗教意识的重要行为表现,是神学宗教特有的巩固、强化和实现自我宗教意识及目标的实践活动,也是宗教教义及自身素质成熟化、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高层次行为。尤其是对于中国道教这样个人实践性很强的宗教来说,仙道信仰所决定的身心修行活动更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道教徒的修行远远超过了其它宗教的一般修行意义。道士的修行手段和实践本身往往就是其宗教活动的全部内容和全过程。个人成仙这一信仰在很多道教信徒那儿往往导致极其个人化的修炼行为,甚至不可思议地排斥了道教作为宗教的其它活动和社会性行为。因而,道教修炼术及其思想理论的建设和演进对于道教本身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不仅是手段和方法的变革和沿聋,而直接关系到其宗教信仰和意识、哲学、思想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演化。

    内丹之于道教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前面已经提到,在道教产生过程中,其个人炼养系统经历了一个长达若干世纪的整合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是要在秦汉导引行气、房中、服食等三大养生术或仙术基础上,力图建构一个较完整而系统的、有论证说服力的成仙模式和行为体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太平经)的精气神“三道合一”炼养观;魏伯阳的大易、黄老、沪火“三道由一”内外丹炼养模型;葛洪将导引行气、房中、服食等三大养生术“合众木之共成长生”主张;以及魏华存的以黄庭宫及上中下丹田为中心的人体三部身神意守理论,等等。这些炼养观点和理论方法构成了道教修行方法系统的基本内容。上述理论方法逐渐演进完善且最终汇合结集的最高产品就是内丹、内丹的出现和成熟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道教以重大影响:
 

    第一,新韵信仰体系。早期道教传统的信仰系统包含了浓厚的巫祝文化和鬼神崇拜特征。一史载东汉顺帝时(126--144年)沛国丰人张险在西蜀创五斗米教(即夭师道),行“正一盟威之道”,尊崇太上老君(老子)及天地水三官等,“禁戒科律,检示万民逆顺祸福功过,令知好恶……若疾病之人,不胜汤药针灸,惟服符饮水,及首生年以来所犯罪过,罪应死者皆为原赦,积疾困病,莫不生全。”(陆修静(道门科略》)上述首过及符水均是典型的巫现文化产物。又据北周甄孪(笑道论)载,“三张之术”为“左佩太极章,右佩昆吾铁,指日则停空,拟鬼千里血。又造黄神越章杀鬼,朱章杀人。或为涂炭斋者,黄土泥面,驴辗泥中,悬头著柱,打拍使熟”。这类巫术,一直到南朝刘宋时著名道士陆修静尚行之。另外,北方的太平道也是“师执九节杖,为符祝,教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巫观符水系统,一直是民间道教的主要形式。它所代表的,是中国古代原始信仰和自然崇拜的长期遗存。巫现或符水道教系统是其宗教化形式。
 

    但是,随着神仙信仰深入知识阶层和上流社会,一种更适合于这些阶层需要的以神仙信仰为核心的新道教系统产生了。这就是以个人自我长生炼养为特点的丹鼎道教体系。丹鼎道教的出现,使道教得以拥有与上层文化建筑相衔接的桥梁。由此道教不再只是下层民间巫观迷信的载体,而凭借独特的个人身心炼养成仙的理论与实践成为中国文化的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
 

    道教的丹鼎系统,特别是内丹代表了一种更积极、更高层次的信仰形态。这种信仰实际上反对天命,否定命定论及轮回思想,肯定人的自我能动性之于自我生命延续和超越的决定性意义。道教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一气势磅礴的口号,坚信“修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其法如是,乃为真人。”(《老子河上公章句))至宋元时期,内丹家们进一步提出了“顺则生人,逆则成丹”的思想,对其仙道信仰及内丹实践以系统的论证。他们根据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宇宙世界演生模型图式,认为太初无形无象之“道”(无极)化生真元一气(太极),由“真元一气”孕育分化出阴阳二气(太极分阴阳)。阴阳二气互动交泰“冲气以为和”产生第三体,由此衍生芸芸万物。这种“以无生有”的过程不仅是宇宙自然的生成图式,也是人类生命的生成图式,是为生命的“顺则生人”之道。但是,内丹家们却提出:仙道就是要逆此自然万物的顺行规律,通过内丹修炼促使生命活动归聚为三〔精、气、神),三复化为二(铅汞或坎离),二复归为一(结成金丹),一复归于无(还虚成仙)。元代内丹家陈致虚在《金丹大要》中指出:
 

    “精气神……三物交感,顺则生人,逆则成丹。何谓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形乃成人。何谓逆?万物含三,三归二,二归一,知此道者,怡神守形,养形炼精,积精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
 

    必须看到,内丹这种“顺去生人生物,逆来成仙成佛”的观点后面,实际包含了对道教尊为至高无上的“道法自然”这一道家根本命题的大胆越界与突破。因为“顺则生人”正是自然之道,违此自然之道的做法恰是老子道家哲学所不取的。因此,内丹家的这一’‘逆则成仙”的思想对道教本身来说,无疑意味着极其深刻的理论变革和转折。事实亦是如此。在五代宋元内丹大倡之前,道教仙道信仰和炼养理论基本上主要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其实践方法也基本不脱离导引、行气、房中、服饵等传统道教养生术范围。除了内丹术外,道教几乎没有任何技术与手段及理论可以抵消和取代金丹服食术(外丹)的影响和地位。其真正原因就在于,那些传统的导引行气、房中、服食之术在理论上都只达到养生的层次,而缺乏系统的成仙理论阐释和根据。内丹的出现,从理论到实践都较有效地解决了人仙擅变的有关问题,从而在宋元时期正式确立了以内丹为核心的仙道信仰在道教内部的主流地位。
 

    第二.新的阐释体系。内丹之于道教的特殊价值在于,它为人体内炼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阐释系统,从人夭观、人体观、神形观、动静观、寿夭观、阴阳观等一系列根本理论上对由人而仙的擅变之途加以阐释验证。·唐宋以后,内丹逐渐取代了符篆、外丹、禁叹等一跃而成为道教的主流和主要信仰系统,可以说是这种阐释的成功所导致。通过内丹理论体系的建立,道教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由凡而仙,由筑基到还虚的完整炼养理论体系。.这不仅有力地推动了道教理论发展,使道教得以在唐宋以降中国上层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中得以立足,而且还得以直接参与宋明时期中国文化思想的重构和改造,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和意识彩态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内丹促使了三教学说的圆融,从而有力地参与和推动了唐宋以来的中国三教文化整合与擅变进程。
 

    中国儒、道、释三教文化各有其宗旨和学说体系。儒家主要从社会伦理角度出发,力图建构一套人伦道德学说体系来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佛教则以人的心性为目标,通过苦、集、灭、道等理论来解决人类生存价值和境遇等现实问题。而中国唯一的汉民族本土宗教道教‘则在多神论和原始巫术基础上主要以人的现实生命存在为着眼点希望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延伸扩张人的生命存在状态,以实现个体现实生命的时空超越。但到五代宋元时期,由于中国文化内部结构的调整与M-变,儒、道、释三家的相互整合已成大势所趋。其结果,便是儒家理学、佛教禅宗以及.j兰教内丹和全真教的相继出现形成。唐末五代盛极一时的禅宗给道教地位以极大的冲击,同时对道教理论以强有力的渗透,其主要结果之一便是导致了禅与道教炼气等技木的结合,产生了禅道合一,仙佛合宗,性命双修的内丹实践体系。另一方面,道教还适应当时日益强化的儒家沦理道德风吵,将儒家正心诚意等自我道德修养即4'修身”学说引入道教学说及内丹“炼己”功夫。这样,二道教实际上是以内丹为契机,参加了宋明“三教合一”大合唱。所以内丹南宗之祖张伯端刻意指出:
 

    “故老释以性学开方便门,教人修种,.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悟顿圆通,则直超彼岸,如习漏未尽,则尚拘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臻于性命之奥也。”((悟真篇》自序)
 

    内丹家这类说法,并不能涵盖儒、佛之说,但却反映出他们站在道教立场上,一方面想强调三教平等,二方面则需要融摄儒、释某些理论来印证、阐述和修习内丹,特别是解决内丹实践中至关重要的心理训练,即“性功”问题。通过内丹这样一个以道为主,兼融儒佛的体系,不仅道教本身因融纳外来学说而形成空前的繁荣和变革之风,.而且也为其它各教各家认同摄取道教学术与思想提供了结合点。宋明士大夫的道禅双修及理学家们融摄道教思想,相当程度上正是从内丹这一三教结合部入手的。
 

    第四,内丹为中国道教炼养系统提供了新的、也是最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道教养生和修炼方法在历史上大致发展历程为三个阶段:早期为导引吐纳与房中术(先秦至汉),中明为外丹服食与存神炼气(魏晋至唐),后期即主要是内丹(宋明清)。相比较而言,内丹无论是在理论建构上,还是在实践次第上,都较前面的修炼方法理论更为完整,更为成熟,更为高级。.它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次的修炼理论和方法上都获得了飞跃性的突破,使性命修炼立足于人体性潜能与心理潜能的内向开发,其结果,是为晋唐以来因外丹炼服失败而受沉重打击挫折的道教开创了新的生命炼养模式.为道教的重振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