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故事学论语 | 德不孤必有邻

 释怀斋 2018-04-02


2017-03-07 23:05

《论语》是孔子和学生的对话录,有很多章节,内容的分类既有按内容的,也有按人物的。如果是给年龄比较大的青少年讲解,可以按《论语》本来的顺序,但如果是给年龄段比较低的小朋友讲,则可以从中节选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按不同的内容分类給孩子做讲解。这样既能够顾及孩子的理解能力,有能让孩子对《论语》有一个相对整体的认识。

孔子的儒家思想,以仁义道德为核心,那我们也就从道德说起。

今天给大家讲的是:“德不孤,必有邻。”

这句话意思是说,有德行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一定会遇到与他志同道合的同道中人。

在春秋时期,有一年,齐国的崔杼把国君杀死了。负责记录历史的官员知道之后,就在史书上记录:“崔杼杀了国君。”

崔杼能把国君給杀了,当然是大权在握啦。他看见史官居然敢写自己做的坏事,一气之下,就把史官給杀了,然后让他弟弟接替他的职位,继续记录历史。

崔杼以为自己把哥哥杀了,弟弟会害怕,不敢再把自己的丑事写进史书,谁知这个弟弟是个硬骨头,还是继续写:“崔杼杀了国君。”

崔杼发起火来,把这个弟弟也杀了,又把史官的另一个弟弟招来,结果这个弟弟还是写:“崔杼杀了国君。”

崔杼连杀史官的两个弟弟,到了第三个最小的弟弟,还是跟哥哥一模一样,继续写“崔杼杀了国君。”

崔杼没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不怕死的人,没办法,最后终于放过了这位史官的小弟弟。

小弟弟捡回一条命,走出宫门,却碰到一个人匆匆忙忙地赶过来,手里还拿着一卷竹简,仔细一看,原来是其他国家的一个史官。小弟弟问他你来干嘛啊?这位史官说:“啊,我听说崔杼把你们国家的史官都杀了,怕没人记录真实的历史,所以跑来继续记录啊。原来你没死,那就好了。”

史官最大的德行,是真实地记录历史。齐国史官几兄弟为了坚持自己的德行而牺牲了性命,最后小弟弟只剩自己一个,结果他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孤单,还是有人和自己几兄弟一样。

这就是孔子说的“德不孤,必有邻”的道理了。

这个道理无论古今中外,其实都是相通的,美国电影《女人香》,讲的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

穷学生查理因为成绩优秀,得以入读一所贵族学校。学校里的有钱学生十分捣蛋,有一次作弄校长,正好被查理看见了。校长便要求查理出来指证同学,并以推荐升入名校来诱惑他。

这时候正好放假,查理接了一份工作,陪退役的瞎眼上校去旅行。在旅途中,他尽心尽力地陪伴着脾气暴躁的上校,还成功阻止了他自寻短见,让上校重新找到了生存的动力。

回到学校,校长召开全校大会,逼查理指证同学,查理最终决定不能出卖朋友——虽然这些同学都是些损友。

正当校长要宣布开除查理之际,上校忽然出现,以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说服学校的委员会取消了开除查理的决定。一瞬间,整个礼堂都沸腾起来,学生们鼓掌欢呼,久久不能平息。

坚持做对的事,终于会得到理解和支持——德不孤,必有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