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沪东船文化系列四】闲话“高庙”与“庆宁寺”

 zzm1008图书馆 2018-04-02

船文化

人文.名胜.故事篇





 传承历史,彰显人文 




总由传承而起,

终因积淀而成;

客观公正地记录着人类活动的所有,

彰显富含人文价值的事和人。

沪东人文

在沪东,上了些年纪的人总习惯把陈家宅和上川川居委一带称为“高庙”或“庆宁寺”,这“庙”与“寺”统一并称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解放初期庆宁寺山门


其实作为地名,“高庙”和庆宁寺”的区域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指浦东大道以北、金桥路(原上川路)东西两边的一片区域,但作为建筑物的名称,那就完全是两码事了。

据平面图与1948年航拍地图比对,找到了当时的建筑俯图。


庆宁寺系指一佛教禅寺,遗址在今上川路94号~136号一带。该寺建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初址在现址往南约二公里处的陆行,初名叫观音慈报禅院。元大德年间(1297-1309年)因遭兵祸焚毁后,才向北迁至江边南跄村现址。

1948年和1979年航拍图,建筑位置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庆宁寺在全盛时期有僧众200余人,寺舍60多间,寺产田地200余亩,仅寺址所占地就有18亩,山门紧邻马家浜,寺内有高敞雄伟的大雄宝殿、三圣殿、观音殿,藏有稀有小檀香佛和五彩观音,加上后来清人秦少涵所作的丹青社丹大中堂,并称庆宁寺“三宝”。该寺曾是与龙华寺、静安寺、玉佛寺齐名的上海四大名寺之一。

2013年航拍图,从图上看正殿已被拆除见小学,只留东部几排偏殿,原大门过道已被民房占据。


高庙又称道堂庙,属道教场所。初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7年),原址在庆宁寺西北面的黄浦江边上,庙基初建在黄浦江护堤岸的高地上,故当地民众习惯称其为“高庙”。后因屡遭浦潮浸没庙基逐渐坍塌。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进军上海,庙宇毁于战火,同治年间重建时,向南改迁至庆宁寺的西南,寺前浜浜北、道堂路6号一8号处。


内容来源:《南跄韵》、花木乡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