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浅析朗读的有效性教学
2018-04-02 | 阅:  转:  |  分享 
  
浅析朗读的有效性教学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阵地。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古人朱熹曾经指出:“凡读书……只要是多读几遍自然上口,永定不忘。”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会发现语文老师的确重视朗读这一环节了,也在想方设法用各种朗读方式去提高教学效果,一时间课堂上书声琅琅。可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品味朗读有效性的时候,发现琅琅的书声背后仍存在着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影响了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朗读现状分析:1.朗读目标缺失。新课程强调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自主探究,张扬学生的个性。所以在朗读这一环节上,教师大多改变了过去学生集体朗读的方式,采取的方式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感情。表面上学生的朗读形式多样,体现了新课程解放学生个性的要求,但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朗读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文本内所含的意韵。2.朗读对象单一。在我们的课堂上,朗读课文的对象似乎永远只是课代表、班长或朗诵能力强的同学,我们也经常能听到:同学们,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下面请我们班上的朗诵专家为大家朗诵,大家仔细体会;或者是老师范读。公开课、优质课上这样的情形更是比比皆是。为了达到所谓的教学效果,老师往往只是将目标关注在几个有朗读特长的同学身上,朗读成为了学习好的同学的展示才能的舞台,老师们完成教学任务的环节。3.朗读缺乏情境。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但他的情感流露不是随时涌现出的,而是需要慢慢地酝酿,再通过一个个触发点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深情和真情。在语文教学中光靠纯粹的朗读技巧是无法读出感情的。只有给学生设置恰如其分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读懂文章,读懂作者,读出感情。在不作情感激发的铺垫下,一味地要求学生如何深情地有感情地读课文,那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如何上好“朗读”这一教学环节,让朗读这种传统的方法重焕青春,让学生因朗读而“灵秀”起来,让课堂因有效的朗读而“灵动”起来呢?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精心地导入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做了铺垫。二、巧妙提问统领全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是一门艺术,巧妙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能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问题要有整合性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问到底”。教师不断发问,学生忙于作答,剥夺了学生自主读书、品味、思考的时间。2、问题要有思考价值课堂老师要尽量少提“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没有思考的余地,严重制约学生思维的良性发展。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三、注重朗读凸显本色朗读,语文教学永不褪色的主题。从古代的京师太学到乡村私塾以及现代中小学校的语文教学,从孔子到陶行知以及当代的特级教师,都非常重视朗读教学。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阵地。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做了具体的要求。我归纳了四点:1、渲染情境,让读入境“读书贵入境,入境始于亲”。有效的朗读教学便是在读之前酝酿出“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朗读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储备,带动学生走进文本,掷地有声,字字入味。2、适时范读,让读传神范读,在阅读教学中,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规范学生的朗读,它可以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感悟文本语言。因此在课改实施的今天,教师的范读决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教师的范读应该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应该用在学生启而不发的时候,应该是朗读中学生情感喷发的催化剂。3、注重感悟,让读扎心读只是手段,但不是最终目的。朗读与感悟应有机地结合,没有目的地读书,纯属“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书声琅琅的语文课上,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和文本语言的感悟应该有“落日与孤鹜齐飞”的和谐。朗读是学生感悟文本之后的真情倾诉,必须立足于感悟文本语言的基础上。4、优化形式,让读入味。趣味的朗读是符合中学生心理特征的,老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创造性的设计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因此,我想:让我们的朗读教学多一些自由灵动,多一份诗情画意,我们的学生就会多一份幸福。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一堂语文课如果只局限于课文内容的学习,再精彩学生学得也有限,而适当的拓展延伸,构建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朗读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无止境,教更无止境。作为坚守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真是任重道远,追求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而此时,我只是蹒跚在这条追寻、探究的路上。



献花(0)
+1
(本文系咫尺36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