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古来摆:南侨机工在柳州

 三叔收藏 2018-04-02


在昨天的节目里头,我们跟大家讲了,柳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度成为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归国华侨的临时避难地,曾经聚集的难侨达到4万人。这里面,还有一部分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特意从国外回来,支援祖国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抗战期间,他们都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他们也挨滞留在了柳州?到最后,他们有没有得顺利回家?今天我们接着摆。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10月,中国东南的海陆交通均被日军切断,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运输国际援华物资的主要通道,被称为“抗战输血管”。这条公路全长1146公里,崎岖、艰险、难行,大批汽车司机和修理技术人员通过这条路配合运送物资。1939年,新加坡南侨总会领袖陈嘉庚受国民政府委托,招募了3192名人员回国效力,而他们有个英雄的名字,喊做“南侨机工”。他们先后分9批回国服务,大家也称他们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回国后,机工们被分配到各运输大队,与国内机工一道转战滇缅公路、川滇公路、滇黔公路上。工业重镇柳州,作为出入西南的一个重要交通要道,常有机工们经停。


[柳州市档案局编研科科长 吴爱玲:1939年的时候,我们广西昆仑关战役,机工他们是从昆明拉一些钢板、铜管、火药,兵工厂需要的一些原材料拉到我们柳州。柳州当时在蟠龙山有个42兵工厂,是制作子弹、枪炮的。所以机工拉这些原材料到我们柳州,在兵工厂卸货以后,然后再从兵工厂拉枪炮到昆仑关战场,然后再从昆仑关卸下枪炮,把伤员拉回柳州,我们柳州有军医院,拉回医院治疗。]

南洋华侨机工陈谭友的儿子陈柳星同我们回忆讲,他的父亲当年才20郎当岁,一听讲国家有难,二话不说就报名回国,参与到前线抗战中。


南洋华侨机工陈谭友儿子 陈柳星:云南和贵州有一个交界的地方,有个二十四弯,现在叫做“二十四拐”,它那一个地方是很艰险的。因为你在底下开车运着弹药走,日本的飞机在上面,随时要炸你,所以要跑跑停停,跑一段路马上要停一下,要躲飞机。你不躲飞机,日本的那个飞机马上要炸你,所以很惊险的,那个事情不开玩笑,冒着生命危险,冒着危险走的。车子后面运着弹药,你想想看,打一枪过来,或者丢一个炮弹,整驾车就炸了,所以讲南侨机工在国内牺牲的都有一千几人。]


随后,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也就是我们讲的“飞虎队”,进驻柳州机场,陈谭友又被分配到这里。

[南洋华侨机工陈谭友儿子 陈柳星:他主要的工作,我听他说,一个是飞昆明、南宁、贵阳、桂林主要是这几个城市,他的工作主要是抢修飞机,所以在柳州还多点时间。]

1942年3月,日军对缅甸发动了突然进攻。5月,滇缅公路的运输被切断,南侨机工被就地遣散。一下子就失业了,机工们都陷入了困境,而侨居国又被日军占领,有家难回,不少机工因此流落到柳州一带。

1944年11月,豫湘桂战役中柳州沦陷,刚刚安顿下来的归侨再一次沦为难民。他们四处流徙,避居乡野,历经战火匪患,财物散尽。好不容易熬到了抗战胜利,他们在胜利的喜悦中期待能够早日返回侨居地重建家园。但是事情的发展又能如他们所期待的那样吗?

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社会秩序,1945年1月,国民政府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援助下设立了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下设15个分署。广西分署成立后,吸收了不少滞柳南侨机工。

[柳州市档案局编研科科长 吴爱玲:很多有文化的机工在里面做工,还有就是善后救济总署要劳动队,比如说机场的修复,哪里的修复,他需要很多这种临时工人,善后救济总署也是到华侨协进会来找一些可靠的华侨,这样是有一些救济,又有一些事情做,得到了一些收入。加上他对这个环境慢慢熟悉,其实华侨是很聪明的,所以生活是勉强能够支持。]

[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理事 利果开:在这里住下来,政府每一个人每个月有米给的,有零星开支,等于说是正常的救署向上面的侨务委员会申请的。]


国民政府对有明确机工身份的南侨机工还有奖励政策。

[柳州市档案局编研科科长 吴爱玲:有200美金的补助,还有一个回国的奖章。但是我们柳州的机工都没得,后面贵阳、昆明、南京、广州这些总得了,我们柳州没得,柳州的华侨少,他没有发放的机构。]

没有奖励,就只能靠自己,很多南侨机工有技术、会英文,就想凭借一技之长谋生。


[柳州市档案局编研科科长 吴爱玲:他(华侨)是觉得柳州不错,其实你看他从四几年、三几年来到广西来到柳州,生活了几年。其实华侨是很聪明的,应该在柳州有一定的各种途径经营,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得应该是比较好的。]

虽然,条件稍好的机工在柳州生活是没有问题了,但是,文化上的差异,还是使得南侨机工和柳州本地人的交往存在点问题。


[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理事 利果开:当地的生活习性还是不大融洽的,基本都是老乡、战友之间有联系有往来,因为他们各自在单位,相当一部分在家里面,你不管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都是独立的。所以他们一般和当地人饮食、谈吐、讲话,有些还是不能融入进去,在当时还比较乱的情况下,他们还是自己一个小团体这样。就像我们父亲解放前回来,到大码头,几多广东老乡,大家互相之间走得比较近,你讲跟当地的、本土的人,还是有点差。]

想着远在国外的家人,这些南侨机工个个都是归心似箭,都盼着可以早点回去和家人团圆。而且根据当时的战后华侨遣送政策,南侨机工是可以优先考虑遣送的。

[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理事 利果开:南洋华侨赈灾委员会就是陈嘉庚打报告给当时的国民政府行政院,就是要求所有南侨机工总复员。当时就是形成了在昆明、重庆、贵阳三个地的侨务委员会进行南侨机工复员总登记。我父亲是在贵阳登记。他们复员登记有一部分人是要返回当时从南洋回来的所在国,比如说马来西亚、新加坡,就必须要经过广州中转,所以就经过柳州。]


但当时,机工要回国,也要经过所在国的审核才得。有点机工得批准了,有点机工却挨打回头,再加上运输车辆等问题,一部分南侨机工就挨继续留在柳州。

[柳州市档案局编研科科长吴爱玲:有一些他(机工)//是什么证件都没有了,他没有办法证明自己。有一些没有证件的当时也得走了,他通过外交部去调查,外交部把他当时在侨居国,我住哪条街,我的房子在哪里,家里面还有什么人,通过外交部回去侨居国外交部核实,核实完再回馈到我们国家,确实有这个人才能够走。]

看到南侨机工可以优先回国,当时有点别有用心的人,就动了歪脑筋,搞一些“小把戏”。

[同期声:柳州市档案局编研科科长 吴爱玲:也有人趁这个机会介绍你去南洋,南洋有工作做有钱拿,然后那一些柳州很穷混不下去的人,也有一些给钱贿赂华侨协进会的一些人员,冒名华侨。后来这个事被侨委会发现了,因为他一个好像收几万块钱国币,当时好多华侨是什么证件都没有了,就你是华侨,你是华侨,你担保我,然后你讲我家住哪,然后你担保,有点是这样确认身份的,这样的话就有机可趁了。]

这样一来,连同部分机工在内的华侨在返回侨居国的路就变得难上加难。而且,有些国家滞留机工的人数比较少,不符合整批遣送规定。所以据南侨总会统计,当年回国服务的机工,只有一千多名返回南洋,还有一千多名继续留在国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