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果蔬滞销面前,我们该向日本借鉴哪些经验?

 文明世界拼图 2018-04-02

请您在阅读本文之前,点击右上方的“关注”,以后您就可以免费收到智慧云农业每天推送的最新价格行情、三农政策、农业、园艺、养殖、花卉等内容了。谢谢您的关注与转发!

原创 纪忠东 农资与市场杂志

面对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苹果,沙糖桔等水果为首的各种经济作物的销售困难,我们已经见怪不怪。而我们所能做的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呼吁,朋友圈的转载,都会让社会重视这个问题,让大家来多买些或者是通过一些网站进行网销,但实际证明这些办法都是杯水车薪,聊胜于无而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果蔬滞销面前,我们该向日本借鉴哪些经验?

最后很多农民只好赔本销售,让作物烂在地里,或者收割后倒在沟里,甚至直接砍掉果树,改种其他。农民在最终一年的辛苦劳作却带来亏本甚至根本销售不出去的结果,又造成了对肥料农药等相关农资款的拖欠,进而连累零售商,经销商,生产厂家等农资企业,这又导致亏损由农民个体一直蔓延到销售和生产企业。

滞销不在于解决销售问题,而在于解决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所采取的,成立合作社,农超对接。农企合作等措施都是在解决销售渠道上下功夫,但农产品面对的不是怎么样来解决销售渠道的问题,而是从根本上解决供给和需求之间不平衡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这个角度提供一种解决该问题的参考建议。

果蔬滞销面前,我们该向日本借鉴哪些经验?

在市场销售的理论里面,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必然带来该产品的价格下降。反之,如果需求大于供给必然导致该产品的上升。这个市场规律是最普通也是最根本的一个市场的调节手段。当两者在合理范围下上下波动会带来由合理竞争,由销售价格的变动而引导成本,售价。产品价格降低,质量提高,新产品的开发等一系列积极作用。但当二者间的差距过大时,尤其是当供严重大于求时,就必然带来大量产品滞销,亏本销售,甚至导致生产企业破产。

在工业层面,曾经出现在我国从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由于市场经济还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调整过程中还不成熟的时候,全国出现过很多次冰箱热、电视热、VCD热、空调热等情况,表现为全国同一个产品纷纷盲目上马,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但最后还是造成了巨大的重复建设和因为各种供大于求引发的价格大战而带来的巨大的损失。

和农业不同的是,工业的损失可以由有银行、地方政府、国家来以各种方式进行承担和补偿,而农业上生产过剩的的损失的直接是每个农民。当时我们通过调整生产结构来调节生产需求,同时通过开发外销提高产品质量和利润,打开对外的销路等办法,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农业领域我们才仅仅是刚刚开始面对这个问题。

农业的根本症结在于供求调节机制的滞后

改革开放以前的农业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在生产力不足的前提下,加上僵化的计划经济导致农业的产量,劳动积极性得不到释放,粮食产量不足,经济作物种类不足,连温饱都实现不了的时候,遑论经济作物和作物质量。

1979年农业承包责任开始,包产到户等措施,带来了农业领域的改革,改革40年后的今天,农业由僵化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农业现在的最主要的矛盾已经由解决温饱问题,产量低,品种过于单一的问题,转变为生产数量大于供给造成生产者的农民不定期的巨大损失的问题。

在目前这种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做为博弈的供求双方,农民的知识水平等各种因素决定,他们不得不以其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信息去投入到巨大的市场的的博弈中。市场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何时需要等相关风险是农民根本无法预测的,他们只能依靠经验、猜测、断片的信息来决定今年的种植。但是最后造成的风险却必须由他们来承担。在这种巨大的风险巨大的赌博的游戏里边农民很难挣到钱,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办法预测,市场也没办法控制,也没有办法回避风险,所以他们亏钱的结果就是导致了没有钱去支付农药种子化肥的钱,这又导致的相关产业整体的大量的欠款回收成为大家共同的难题。

我国农业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初期的时候,因为是由温饱问题转向品种不足的问题的转换过程之中,我们在各个作物品种上都出现大量的缺口,所以出现了种什么赚什么,种多少收就会有人来多少的情况。但是供求不平衡带来的卖方市场情况在最近5年,甚至10年之前就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现在的问题是在农业供求已经倒转的状态下,消费数量的相对稳定,导致怎么种都可能出现供大于求。所以很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都很迷茫,不知道该种什么好。而当一个新的作物品种好卖的信息出来之后,迅速就会造成大量的人一哄而上的局面,而消费量的培育需要时间,和消费量相对固定,所以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就会把一个好的品种做的哀鸿遍野,一地鸡毛,这种情况已经重复了很多次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农产品销售的利润保障是农民富裕的前提

农民在种植亏损后,必然带来下一年的新的投入时,消极面对,使用便宜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因为没有钱而不得不采购可以赊欠的低价农资。这种情况给假肥假农药提供了存在空间,同时又造成了农资企业大量赊欠,增加了大量回收成本导致形成农民,零售商经销商,生产厂三输乃至多输的怪圈。

工业产品基于的原料限制,运费限制,人工成本的限制导致很多产品的存在很多不可简单复制的性质。即使出现大量库存积压,工业产品的性质决定它可以通过长期保存,低价销售,扩展出口,升级换代等办法来缓解或者解决。但是在农业上面只要温度土壤合适地理位置合适,很多地方都可以稍作调整就可以进行相同作物的种植。农民的盲目性,种植门槛低,农民信息量少等性质就决定了农业的供给量的难以自发的进行控制。而农产品尤其是经济作物的保存时间等问题,又决定了时间上的紧迫性。这些情况的叠加就造成了经济作物的问题愈演愈烈,频度越来越快。

而一个国家想富裕,其根本取决于农业的发展,农民在经济上不能实现富裕,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就没有后劲,农民要富裕就必须保障他们的农产品销售有稳定的充足的利润保障。所以改变农民年年在种植上如同赌博或者经常亏损的局面是整个国家提高发展后劲的一个核心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如何为超出需求的供给的找出路。而在于怎样制定一个合理的,供需平衡关系的调控机制,而最简单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产量,根据需求来控制产量。除此之外,一切都是治标不治本。

借鉴日本经验,将农民自主管理和国家政策管理相结合

如何去控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参考在此方面比较成熟的日本的经验,利用类似日本农协这样的全国性的农民自主管理和国家政策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同时结合大数据的资料,在全国范围内来管理作物,起码是经济作物的品种,产量和大致销售价格。以此来实现合理的供求平衡,从根本上保证农民的合理利润和后劲。

果蔬滞销面前,我们该向日本借鉴哪些经验?

在农业领域,完全的市场调整不见得代表一定就是先进,适当的计划经济也不一定就代表着一定是落后,日本做为一个发达国家,在工业上搞市场经济,在农业领域上利用国家机关和农协这样的农民组织合作搞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方式,搞得比较成功的国家。

利用这种机制,日本实现了大多数作物的地域种植品种,种植面积,生产管理,产量控制,销售价格,销售渠道的大部分计划控制。这种方式下,农民可以避开他们不擅长的市场,价格预测,农药肥料质量鉴别等问题,专心于种植技术和提高品质上去。只有通过这种办法才能够做到农民有稳定利益,消费者也有优良的品质农产品,达到双赢。只要种植方和消费方能够达到满意的话,他们中间的环节自然就能够得到理顺。农资企业也可以能够顺利发展,从而实现全面的良性循环。

果蔬滞销面前,我们该向日本借鉴哪些经验?

日本农协经营理念概念图

日本这种农协和政府结合为主导的方式体现在农业的各个方面,例如其一县一品,田园综合体就搞得就是相当的稳定,农民会在最适应当地作物品种,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质量,把它打造为一个高价值、永恒的产品。这样农民得到实惠,消费者愿意购买一个知名度高放心高品质的产品,而不会也没有必要因为苹果利润好全国一哄而上种苹果,不适合种植柑橘的也不会因为某个地方柑橘有名而都开始种植柑橘。这种因地制宜,计划产量品种价格和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更应该值得我们深度研究和借鉴。

利用大数据

在互联网大数据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大数据,掌握全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年全国各区域的消费量(而不是生产量,生产量会根据市场有很大变量,但消费量由于人口决定基本稳定),在这个基础上,以政府和政策引导全国性的类似日本农协这样的农民组织,以消费量为基础,根据全国的地理情况中的水平,决定各省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同时根据生产成本决定销售参考价格。

同时利用这种全国或者省级的农民组织统一和农资企业进行农资采购,在保证其质量的同时又能够因为采购量大的优势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农民利益。利用农协这样的组织,还可以聘请专业的专家来指导农民提高生产技术和作物品质,同时统一的管理必然带来食品安全性的提高,这方面日本已经有着很成熟的经验和效果。

几十年来,日本这种发展方式,虽然产生了农产品成本高,售价高等问题,但其食品安全,作物品质有着充分保证,消费者能够吃上放心产品而接受相对的高价格。农民则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实现了利益的保证,而农民的生活水平的富裕又反过来带动了消费和农机的购买,实现了全国经济的良性循环。

构建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管理体系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四十年前,针对僵化的计划经济,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们由计划农业的计划体制转向了市场调节的体制。四十年后的今天,面对复杂的市场变化,国际农产品的竞争,我们不可能原地不动,坐视农民不断损失而束手无策。而应该参考日本等农业先进国家的成熟经验,针对我们的问题和实际建立一个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管理体系。这个体制本身不是重复的大锅饭,而是本着避免农民的短板,提高农民稳定收入和提高食品安全,改善农资企业的资金困境的一个有效办法。

迄今为止的农超结合,发展合作社的主导作用,或者是大企业和农民相结合,都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因为合作社力量不足,企业目的性主导性比较强,农民个体根本势单力薄没有力量去承受,所以唯一可行的就是在另一个意义的农业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管理体系的回归。

当然,也不是说需要每个地区的种植面积和品种大致固定之后就一成不变,比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三年或者五年进一个品种的调整。如果当地的农民没有得到实惠,或者说品种利润下降,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品种改换个其他的地方去种植,总体之来说方式一定会比完全的市场竞争体系让农民去赌博,让消费者去冒险的效果要好得多得多。

果蔬滞销面前,我们该向日本借鉴哪些经验?

感谢您的支持和关心,请您帮忙关注一下我的头条号:智慧云农业,欢迎您在文章后面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