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敬丨王立平先生,中国音乐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二少爷收藏馆 2018-04-02

1987年的大年初一,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首次公开播放,一时万人空巷,剧中的主题曲《枉凝眉》的歌声和旋律迅速传遍家家户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是中国文艺刚刚苏醒并进入空前繁荣的特殊的黄金时代。当时,无论是小说、诗歌、戏剧,还是音乐、美术、影视等方面,都出现许多传世精品。这部被后人称为87版《红楼梦》的电视连续剧就是那时当时那些文艺工作者们创作的经典。87版《红楼梦》在当时制造的轰动和迄今的影响力皆不容置疑,尤其是那些贯穿在剧中的《枉凝眉》、《葬花吟》等旋律优美、凄婉深沉、主题鲜明的插曲,为全剧增添了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至今一提《红楼梦》,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这些耳熟能详、催人泪下的歌声,同时沉浸在如诗如梦的情怀和幻境中。此后,87版《红楼梦》的音乐作为套曲入选了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该经典的创造者---87版《红楼梦》全剧的作曲是在当时就已经闻名全国、创作出很多精品佳作的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


王立平先生是吉林省长春市人,他出生于音乐之家,父亲是音乐教师,家庭的熏陶对他的艺术之路影响深远。王立平先生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73年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开始从事专业作曲。

32岁的王立平先生在

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开始从事专业作曲


1978年,纪录片《潜海姑娘》在全国公映,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影片中的主题音乐,旋律优美动人,随着电影的播放传遍大江南北。王立平先生第一次大胆的运用了电声乐器来表现潜海姑娘美的形象。


将一种当时最时髦的乐器形态,和当时不是主流的音乐语言运用到这首作品当中,这在当时可以说是王立平先生的一次极大的冒险,因为电吉他的音色在当时的人们听来颇有些靡靡之音的味道。但《潜海姑娘》在公映后,这段轻松抒情的旋律也随着影片的放映传遍大江南北。这首歌被当时的音乐界称为开创了一个音乐解放的新时代。


王立平先生由此一曲成名,他的名字也深深的印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里。王立平先生开始为多部影片创作配乐和歌曲。1979年,王立平先生第一次为电视片写音乐,在非常紧迫的几天时间里就写出了《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太阳岛上》、《小火车》等歌曲。其中,《太阳岛上》这首歌王立平先生第一次将电子琴融入到合奏中,该作品优美抒情的旋律在八十年代初期让人耳目一新,像一阵自然清新的风扑向那时人们充满压抑疲倦的心田,给人们带去一种精神上的抚慰。这首歌曲迅速广为流传,成为那一时代的经典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更是带火了哈尔滨的太阳岛,歌声像具有魔力一样使人们涌向了那里,使其一跃成为人人向往的知名景点,一首歌曲具有了社会功能,可谓王立平先生创造了一个奇迹。


《驼铃》创作于1980年,是王立平先生为电影《戴手铐的旅客》所作的主题曲,这首歌同样影响深远,至今传唱经久不衰。这首作品是王立平先生在赶赴剧组外景地的路上,坐在火车上创作出的,他为这首歌确立了民族化的音乐风格,这在他看来虽然不是最时髦的,却是最真诚,最适合表达影片内容的选择。这首歌历经三十多年,依旧不断被唱响,他说:“艺术需要情感,情感需要真挚。”王立平先生用情感写就的作品超越了时代,写出了人与人之间永不褪色的真情。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1982年,一部电影《少林寺》红遍大江南北,它的轰动效应除了引发了一时的功夫热潮,以及使河南嵩山少林寺名声大振之外,这首影片中的插曲《牧羊曲》也随之被广泛传唱。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进入繁荣发展的时代,一部电影同时带红一首电影插曲就像是约定俗成的惯例一样。电影《少林寺》中这首《牧羊曲》以背景音乐的形式出现在影片当中,它的歌词朴素清新,曲调优美,生动的传达了影片中人物内心质朴纯真的情感和电影本身的思想意境,同时烘托了影片唯美清新的画面,是整部影片人物与故事的完美补充。


《牧羊曲》曾创作了两个版本

《牧羊曲》是王立平先生的倾心之作,这首作品集中体现了他当时在艺术创作上的造诣和对影片故事的准确把握。鲜为人知的是,对艺术认真得近乎严苛的王立平先生当时为影片创作了两次。当时制作《少林寺》的香港电影公司很用心的专门要找一位会写河南音乐的作曲家为这部影片作曲。

“因为我曾写过有关河南红旗渠的纪录影片,河南音乐界的同行对我写的河南音乐颇为肯定,便推荐说北京有个会写电影音乐的。我就这样进了《少林寺》摄制组。”

——王立平/中国艺术报


电影制片方要求插曲要带有河南味,王立平老师便参考了河南戏曲豫剧及河南音乐元素完成了《牧羊曲》的创作,并获得了导演和相关人员的认可。

“在场的都是河南人,导演问大家‘中不中’,大家都说‘中中中’,很满意。原来的《牧羊曲》完全是河南风味的,当时我唱完以后一片掌声,大家都说‘中中中’。”

——王立平/中国艺术报


“原版《牧羊曲》的调子是融合了豫剧、河南曲子等众多河南元素的,与现在有很大不同,至今我还觉得原版更好听。当时导演也通过了,但是过了几天,我主动提出要重写,知道为什么吗?这个理由连导演都不知道。”


“因为故事发生在1000多年前李世民还没当皇上的时候,那时候豫剧、河南曲子还没有诞生,这不合逻辑。而且,豫剧虽然在国内影响很大,但我不确定在世界范围内有多少人能理解。”

 ——王立平/河南报业网


旋律一起,就让人有种回归的感觉,陈力老师的演唱自然凝练,高亢大气。有如掬一汪泉水入口,甘甜清洌,又像伫立于广袤沃野大地,清新大气一气呵成,不失民族韵味。陈力老师演绎的首版《牧羊曲》已不仅仅只是牧羊少女柔情似水的抒怀,其中独特的豫剧演唱韵味通透舒展,加上激荡有力的气息将人带入到中国文化内涵中田园诗意一派欣欣向荣健康蓬勃、更为宏观优美的意境当中。听完结尾处重复减弱的“风雨一肩挑……”余音萦怀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王立平先生为电影《少林寺》创作的两首主题歌曲,另一首《少林少林》同为当时经典,这首歌作词依然是王立平先生自己。时光飞逝,王立平先生用《少林少林》的雄壮与《牧羊曲》的柔美,让人们永远记住了这部电影。

《太阳岛上》、《驼铃》、《牧羊曲》、《少林少林》、《大海啊故乡》、《鼓浪屿之波》、《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江河万古流》、《红叶情》、《说聊斋》……王立平先生创作了大量经典传世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个性,且词曲兼长,情真意切,优美动听。每一首都像是他的代表作。

然而说起王立平先生的音乐人生,总会绕不开《红楼梦》。电视剧《红楼梦》的全曲是王立平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王立平先生本身就是一位非常热爱读《红楼梦》的红迷,在87版《红楼梦》最初筹拍的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的资深音乐编辑王芝芙女士在1982年的夏天找到王立平先生,她问道:“你对《红楼梦》有兴趣吗?我的先生正在拍《红楼梦》的电视连续剧。”王立平先生当即表示:“我极有兴趣!”就这样王立平先生听到消息后主动找到了王导,主动要求要写《红楼梦》。


“因为我太爱红楼梦了”


然而说起王立平先生的音乐人生,总会绕不开《红楼梦》。电视剧《红楼梦》的全曲是王立平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王立平先生本身就是一位非常热爱读《红楼梦》的红迷,在87版《红楼梦》最初筹拍的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的资深音乐编辑王芝芙女士在1982年的夏天找到王立平先生,她问道:“你对《红楼梦》有兴趣吗?我的先生正在拍《红楼梦》的电视连续剧。”王立平先生当即表示:“我极有兴趣!”就这样王立平先生听到消息后主动找到了王导,主动要求要写《红楼梦》。


“我一直有个愿望,要把《红楼梦》表达出来。”——王立平


1982年,王立平先生已经过了41岁生日,而王扶林导演那一年50岁。从这一次跟摄制组谈设想和构思的谈话开始,一朝入梦,终生不醒。


“当时安排和王导在华侨饭店见面,大概坐了一屋子十几个人,王导就说了两句,今天见面大家想听你聊聊,谈谈你对《红楼梦》的看法,就这么开始了。


我当时就谈了三个问题,谈了对《红楼梦》的认识,对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设想,对电视连续剧音乐的构思。我知道这对我也是考验,也是考试,把我的想法都谈了,行不行那就看缘分了。过了几天他们告诉我,决定请你来作曲,这就是跟红楼梦结缘的过程。”


王立平先生在谈话中确定了红楼梦音乐的基调——“满腔惆怅,无限感慨。”他的一番话,得到了导演王扶林先生和担任电视剧编剧顾问的红学家们的高度认同。就是从这里开始,《红楼梦》进入了王立平先生的生命。


87版《红楼梦》剧组成立,第一个进组的就是王立平先生。剧组从83年参观访问开始一直到最后合成将近5、6年的时间,王立平先生始终是跟着的,这样的精神现在的作曲恐怕很少有人做到。


王立平先生在潜心研读原著后,经过慎重选词和反复推敲,没有用任何现成的素材,纯粹按《红楼梦》本身的内容,运用了现代人所能理解的全新的、只属于《红楼梦》的音乐语言,呕心沥血,历时四年半,创作出《枉凝眉》、《葬花吟》、《红豆曲》、《秋窗风雨夕》、《题帕三绝》等曲子。

“歌词当时我不是用一个版本,不是有各种版本的《红楼梦》嘛,在歌词里我是用了各个版本,比如玉粒金莼,玉粒金波,那么我选的玉粒金莼,像这个地方我选取了几个版本对照,这个也是得到红学家的认可,所以《红楼梦》音乐歌曲的版本是综合了各个《红楼梦》版本的综合选取,有的取这儿,有的取那儿,都是为了更好地演唱和表达得更好。”

——王立平先生


总的来说,87版《红楼梦》音乐,不论是词,曲,还是配器,演唱,都堪称极品,不能想象稍微增减之下的另一个结果。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座高峰,再难逾越。


《红楼梦》音乐创作历时四年多,青灯黄卷,呕心沥血,为寻找只属于《红楼梦》的音符,王立平先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常常趴在钢琴上泪流不止。他说,这是从《红楼梦》的字里行间挖出来的。宫商角徵羽,古筝、琵琶、竹笛、二胡、编钟、大三弦、响板等,典型的中国式艺术语言,最中国式的悲吟与叹息。

男儿有泪不轻弹,可王立平先生的眼泪在《红楼梦》中弹得不轻,这才有了《红楼梦》可以传世的音乐。在《红楼梦二十年再聚首》中,王立平先生曾告诉观众说:“我从事影视差不多30年,所有的电影、电视里面,无一例外地都是别人来请我,只有《红楼梦》这一部戏是我自己主动要求写的,因为我太爱《红楼梦》了,因为我太想写这部戏了!” 


《红楼梦》是昆曲的时代,但如果用昆曲为其配曲,今天的人们难以理解,反而会把人带出《红楼梦》。最终,王立平先生决定不使用任何现成的音乐素材,写成“十三不靠”:不靠戏曲、不靠民歌、不靠说唱、不靠流行歌曲……总而言之,要创造一种《红楼梦》特有的“方言”。既然是特有的“方言”,就要用大家不熟悉的声音去体现。“我提出选用一个外地的、业余的歌手。听到这个提议,王扶林导演一脸惊愕,同我对视许久,说:‘我明天就派人去接你的人。’”

这个人就是陈力。

陈力自幼喜欢文娱,尤其是唱歌。青少年时代就是学校宣传队的文艺骨干,那时得她就已经初显了天赋的歌喉。中学毕业后,陈力曾考入长春京剧团,主攻青衣。后来陈力在一次演出中摔伤就此告别京剧舞台,转行到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成为一名化验员。但同时她加入了在长春小有名气的一汽文工团,陈力的歌唱赢得当地观众的注意,在吉林省电视台的《每周一歌》节目中,陈力时常出现在荧屏上。 1982年王立平先生偶然有机会去长影,在当地电视节目中听到陈力清澈、明亮的嗓音,王立平先生觉得,她嗓音中的纯朴空灵,是其他成名歌者所不具备的。所以当王立平先生担任87版《红楼梦》的作曲之后,便在给长春的陈力写了一封长长的信,邀请她到北京唱《红楼梦》。


王立平先生对陈力有着极高的原则和要求,一定要达到音乐所要达到的那样的一种水准。在录制歌曲的过程中,王立平先生对陈力的要求很苛刻,因为他知道,将来电视剧放映出来,广大观众会比他还要苛刻。“我除了不能打她,我用了各种语言的暴力,我得挖苦她,得讽刺她,得奚落她,要求她。她多少次哭着从录音棚走出来……”


陈力不负众望,她开辟了一个歌声《红楼梦》的世界,她的演唱声情并茂,极富艺术感染力,用她天籁的悲音在《葬花吟》中成功的表达了林黛玉的昂首天问,使林黛玉的凄美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久久不能忘怀。


王立平先生说:


“1987年,我走在马路上,街上鲜有行人。从路边很多房间里,传出电视剧《红楼梦》里的音乐。我感到莫大安慰。虽然心里依旧忐忑,可理想毕竟实现了。”


音乐始于词尽处

《红楼梦》全部音乐是由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器、打击乐器演奏的,音乐是典型的中国式语言,在创作中尤其注重音乐的旋律、线条、色彩、配器个性化,充分发挥民族乐器最擅长表现的特点,体现了中国特别是《红楼梦》独特的优雅古朴、委婉细腻的艺术特色,给人以“发思古之幽情”的感受。例如在乐曲中,古琴和钟琴代表着《红楼梦》的“原应叹息”;二胡等弦乐齐奏,是一种哀怨和低吟;三角铁,响铃是女孩的清纯可人;古琴是命途多舛的哀叹;鼓声是内心的忧郁沉闷。

所以大众对87版《红楼梦》的音乐评价很高:很好地表现了《红楼梦》的主题,旋律优美,情感动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震撼力。


三百年前,伟大的作家曹雪芹用生命完成了小说《红楼梦》。三百年后,王立平先生与陈力用敬畏与追随,凝固了流动,唱响了巨著。当最具古典美的旷世名著《红楼梦》与音乐两个最具神性魅力的艺术遭遇到一起,产生的是怎样的奇妙与惊叹。曹雪芹的天才巨著,如何通过音乐传达出鬼斧神工般的神韵?王立平先生做到了,陈力也做到了,四年的时间,当这些经典的诗词随着绝配的音乐与天籁般的演唱传出时,人们眼前犹如看到黛玉、宝钗、探春等众多红楼女儿从书中走出,各具神韵,难分仲伯。


翰墨流光,别开生面


王立平先生酷爱摄影,又研习书法,让自己的内心真正安静下来,从而达到某种创作境界,是王立平先生一贯的追求。他说:“写字是文人的本分,同时也是修炼一种心境,不只是安静的静,有安静的静,才有干净的净,才有敬畏的敬,才有境界的境。如果心能静下来,不浮躁,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生活中的王立平先生,博学能文,精于书画,谈吐恢宏,引经据典,他说:“音乐是要了解人生,了解社会,了解文化,了解历史。”


于音乐创作而言,王立平先生无疑是一位真正的大师,或许,正是因为王立平先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源流的敬重与热爱,对艺术创作的真诚和严谨,才让他的名字和中国音乐史上的许多经典连结在一起,才让他的深情从音乐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才让他成为中国音乐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陕〡北〡民〡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