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记忆”——首溪革命基点村轶事

 星海经 2018-04-03


    在黑暗的旧社会里,首溪人也跟全国人民一样,饱受着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他们渴望获得新生,渴望翻身当家做主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首溪人为全国的解放事业,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也做出了贡献,留下许多红色的记忆。



1


火红的青春

旧社会首溪村是个穷山沟,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在反动政府的统治下,民不聊生。村里读书人少,当时阶顶厝有个后生名叫陈宏楚,父亲在海口镇开了个小店铺。他从小跟随父亲身边,有机会在海口读完高小,毕业后又到县城读中学。他的同班同学余洪庆(后任福长林工委书记)、陈振亮(后任闽中游击队第五纵队政委)、都是进步青年,受他们革命思想的影响,陈宏楚懂得了许多革命的道理,只要彻底砸烂旧世界,推翻旧制度,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在学生时代,陈宏楚经常和余洪庆、陈振亮一起参加集会,张贴标语,宣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根据上级组织的指示,陈宏楚多次带陈振亮,余洪庆回到家乡,在童年伙伴陈宏河家里召集村里年轻人,宣传革命道理,播种革命种子。首溪村因而被发展为革命基点村。许多群众热情参与,支持掩护地下党、游击队开展工作。

 一九四八年游击队扩充队伍,陈宏楚约陈宏河一起到大洋参加游击队,投身到战斗前线中去。后来因东区革命力量薄弱,组织上抽调陈宏楚回东区任地下交通员。他服从组织决定,回到东区积极开展工作。

 有一次他头戴竹笠,化装成农民模样去送一份情报。半路上发现有个贼头贼脑的可疑人一直尾随在后面。他走得紧,那人也跟得紧,他放缓脚步,那人也放慢脚步。这时候快到镇区了,镇区里敌人耳目多,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他想怀中藏着的那份情报比自己生命更重要,如果落入敌手,后果不堪设想,将会对革命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他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在进入镇区之前甩掉这条“尾巴”。前面刚好有个小矮坡,坡下有个人蹲在那里方便。他急中生智,计上心来,故意用双手抖动着裤腰,装着下坡方便的样子,后面那条“尾巴”信以为真,站在远处盯着。陈宏楚来到坡下,钻进草丛把斗笠戴在那人头上,并让那人先走,自己躲在草丛中。那条“尾巴”看见戴斗笠人上来了,果真上当了,以为就是盯梢的目标,赶紧追过去。陈宏楚甩掉了“尾巴”,乘机从小路往联络点飞快奔去。陈宏楚就是这样凭着机智勇敢,出色完成交通任务。

解放后陈宏楚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后来担任华东冶金地质勘测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直至离休。

(注:陈宏河在大洋游击队,因水土不服,胃病严重,回到家乡继续开展基点村工作。)

陈宏楚   (陈宏芳老师绘)

2

接应伏击队


解放前,岩斗村有个国民党走狗,专门跟踪收集地下党秘密活动的消息,为其主子通风报信,充当其主子的眼线,给地下党带来了极大危害。当时龙卧寺游击队掌握他的行踪,成功抓捕,枪毙示众。海口伪警所认为岩斗村有地下党,扬言要出警岩斗村清查报复。

地下党住过的房子

地下党为了保护岩斗村民的生命安全,决定派陈振亮等四人组成伏击小分队,在半路上伏击伪警察,阻挠他们清查报复行动。首溪村群众基础好,又是海口镇到岩斗村必经的要口。那天陈振亮一行直奔首溪而来。陈宏河知道来意之后,直接把他们带回家,因为他家的两层楼在村中心,过去为了防土匪抢劫,又在屋顶上盖了一个小阁楼。四面都有射击枪眼,靠北面衣橱后还有个暗门,随时可以从二层屋顶脱离。在上面居高临下,村东村南的通道一览无余,从海口镇上来的路口,全在射击范围内。这里是个可攻、可守、可退的理想的伏击点。陈宏河让刘大妹在门口望风,自己带陈振亮等人上楼去。这时突然一个陌生人进屋来,刘大妹年少个子小没拦住,急忙高声喊叫:“二哥,有人来!”陈宏河让伏击队员先上楼去,自己回身下楼若无其事地把陌生人引进厅堂让座喝茶,那人自称是海口镇粮差来收独子米的(解放前独子可以免抽壮丁当兵,但每年都得缴交独子米),一双贼溜溜的眼睛四处张望。陈宏河心中有数,淡定地告诉他,自己不是独子,可以帮他带到独子户家去。那粮差只好跟着陈宏河、刘大妹一起往外走。陈宏河关好门,故意把那人带到早已交过独子米的陈火银家里去。陈火银的母亲说早交了。陈宏河对陈火银母亲使了个眼色,故意大声说道:“大娘,老总不信,请你把收据拿出来给他看!”大娘翻箱倒柜,折腾了大半天,先拿出一张小孩的定时八字,再拿出一张老黄历装傻,最后才拿出那张票据,那粮差看了没话可说。陈宏河再带到下一户去查询,粮差看见屋里两个床上分别躺着个哮喘老人,正上气不接下气地喘个不停,连门都没进,推诿说:“日头已偏西了,不进去了。”便灰溜溜地回去交差了。等到陈宏河回到家里登上阁楼去,伏击队员早已在枪眼架好了枪,正注视着路口来往行人的动静。他们对这个伏击点非常满意。陈宏河告诉他们已把那个粮差打发走了,没露出什么破绽,叫他们放心在上面执行任务,到时饭菜有人送上来,自己便下楼守着门口。

     四个伏击队员在阁楼上苦守整整一天,连伪警察的影子也没看到。原来海口镇伪警所的头儿没找到线索,不知道地下党行踪的底细,哪敢轻举妄动,到岩斗村清查报复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半圆形门是伏击的正门

3


信仰的坚守



解放前夕,黄墩村祠堂里驻扎着一支保安队,保安队为了自身安全,附近村落都要组织联保巡逻。首溪村明里替保安队联保巡逻,暗地里替地下党、游击队办事。游击队缺枪少弹,计划夜袭保安队,抢夺枪支。首溪村跟黄墩村只有一桥之隔,便担负起夜袭夺枪的接应任务。那天深夜月黑风高,在联防巡逻的乡亲接应下,游击队悄悄向黄墩祠堂靠拢,不巧与对方巡夜相遇,枪声惊动了保安队,双方发生枪战,夺枪没有成功。游击队不愿恋战,立即撤回,到了桥头一位游击队员中了流弹,无法行走。村民刘顺意拆了一扇门板,给他当担架床。在乡亲帮助下游击队迅速撤回了根据地。这时黄墩祠堂方向仍然枪声不断,但不见保安队影子,他们一则不知游击队具体情况,二则首溪人从举人公开始就有练拳习武的习惯,年轻人都会些武功,夜间贸然闯进首溪怕吃亏。乡亲们估计保安队夜间遭受袭击,吃了哑巴亏,不会尚罢甘休,次日肯定会来找麻烦。大家商议约定,既然选择拥护共产党,跟共产党闹革命,就要讲肝胆和信义,决不能出卖乡亲、出卖组织,不管怎样,只要大家守口如瓶,保安队找不到证据,也无可奈何。

首溪村刘大妹和陈春华

第二天保安队果然荷枪实弹,耀武扬威地来到首溪村,说游击队昨夜来无影、去无踪,首溪人脱不了干系。他们把夜间巡逻的五位乡亲全部带到老巢下郑村去审问,这五个人被关押了五天。他们都是好样的,不管敌人怎样威逼利诱,个个坚守承诺,不吐一句真言。其中有个叫陈来来的年轻人在敌人面前豪无惧色地辩称:“游击队去打你们保安队,要经过首溪村不假,可前洋、后山都可以走,即使从村中经过,夜间天黑伸手不见掌,也很难发现。游击队神出鬼没,你们连影子都没抓住,我们怎能知道?我们白天干活,晚上还要替你们巡更,你们反而怀疑我们是内应,无凭无据就关押起来,你说冤不冤?审问的人被问得哑口无言,无话作答。村里一方面有意四处散布:“保安队自己被游击队偷袭,无能为力,反倒关押巡更百姓,真让百姓寒心。”制造舆论,施加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备一桌酒席,请一位有声望长者,前往下郑村假献殷勤,宴请保安队头头和海口镇一些头面人物。酒过三巡,那长者说话棉中带刺:“老总呀,我那五位乡亲都是老实巴交的乡下人,都是没见过世面,我谅他们没胆量去私通地下党游击队,你们没根没据,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们关押起来,外面老百姓都议论纷纷,以后哪敢再替你们办事呢?”在座的人也附和着。那保安队头头明知游击队搞偷袭来去自由,首溪人有重大怀疑,但关押百姓又无真凭实据,众怨难平,正骑虎难下,如今人家送酒上门,给足面子,只好顺水推舟,命令放人。


4

军民渔水情


    一九四九年四月的一天,闽东游击队第五纵队政委陈振亮腰间别着两支扑克枪,只身来到首溪村,在祠堂里秘密召开动员大会。当时有三十多名革命群众参加会议,陈振亮站在中间,陈宏河、陈喜莲把守两旁。陈振亮声如洪钟地介绍了当时国内外的革命形势,并且传达了解放大军将于八月份解放福清的消息。在座人听了立即沸腾起来,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大家欢欣鼓舞、拍手称快。接着陈振亮布置了迎接解放军及支前任务,个个摩拳擦掌,异口同声保证完成任务。


                     

    首溪村礼堂(原祠堂旧址上新建)

 会议结束后,村里组织年轻后生利用农闲时间上山砍树,锯成段,劈成片,一堆堆架起来晾晒,三十多担大柴片很快就准备好了。为了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村民吴依仙让人把房旁土围上的树木给砍了,劈成大柴片。人家问他,土围上的树木在冬天是用来挡风的,你舍得砍?他说:解放军南征北战,不怕牺牲为穷人打天下,我献几棵树算不了什么?用来挡风的树砍了还可以再栽,几年后就成林了。村里组织妇女日夜加班纳鞋底、缝鞋面,年轻媳妇和大姑娘们心灵手巧,每人都缝了十多双布鞋。陈宏瑞的老母亲虽然眼花手掘,也缝了八双,三百双布鞋也很快就做好了。她们把对人民子弟兵的感激之情和热爱千针万线、严严密密地纳在鞋中,好让战士们穿上它,舒适耐用,驰骋疆场,把胜利红旗插向天涯海角。待到农历六月底,夏收登场,乡亲们把打下的新粮交到村里,年轻男女忙着砻谷舂米,十几担白米也很快准备好了。

 八月十六这天早上,县城方向传来了隆隆的炮声和阵阵枪声。没多久溃败下来的国民党兵开始从桥西往东逃窜,乡亲们像怕瘟疫一样关闭门窗,从门逢往外偷看国军狼狈的样子。中午时分解放军势如破竹席卷而来,乡亲们连忙打开大门,把烧好的茶水端上去给子弟兵喝。最后一支队伍留下来休整。许多乡亲腾出房子给解放军住。解放军纪律严明,不进百姓家里,只在各个六扇厝的厅堂前打地铺,在院子的空地上搭锅做饭。乡亲们搬来大柴,挑来大米,送来布鞋,慰问自己的队伍。大家还为战马准备了一大堆铡好的马草。村里还杀猪宰羊犒劳子弟兵。解放军空闲时都会帮乡亲做事情,逗小孩玩。军民情深意浓,亲如一家。这支队伍休整了几天,又要奔赴前线去了,出发那天,乡亲们一直送到村口,大娘大嫂们把煮好的鸡蛋直往子弟兵口袋里塞,依依道别,场面十分感人。部队走出老远了,乡亲们还恋恋不舍地朝着队伍远去的方向挥手。

    共产党、毛主席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是人民的大救星。共产党率领的人民解放军是仁义之师,得人心者得天下。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根据刘大妹、陈春华等人口述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