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经的艾灸治疗方法!

 了凡不凡 2018-04-03


痛经是指月经来潮及行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属月经病范畴,是妇科常见病之一。


其症状主要是行经或经前、经后小腹痛,或伴腹胀、乳房胀痛,或胸胁胀痛。经前痛多属寒凝;痛在经期多属气滞血瘀,痛在经后多属气血虚损。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经。


如果是原发性痛经,可以尝试用艾灸治疗,艾灸应选择在月经前一周开始,一般需连续艾灸3-4个月经周期。注意经期卫生及营养,避免受凉、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禁食生冷食品。


具体施灸取穴如下图:



八髎穴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


八髎穴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神阙穴出自《外台秘要》。属任脉。在脐中部,脐中央。



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以上四穴可每日施灸1-2次,每次15-30分钟为宜。连续艾灸3-4个月经周期(仅供参考)



痛经预防措施:

1. 经期保暖,避免受寒及经期感冒。

2. 经期禁食冷饮及寒凉食物。经期禁游泳、盆浴、冷水浴。

3. 保持阴道清洁,经期卫生。

4. 调畅情志,保持精神舒畅,消除恐惧心理。

5. 如出现剧烈性痛经,甚至昏厥,应先保暖,再予解痉镇痛剂。

6. 多喝热牛奶。如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热牛奶可以缓解痛经。

7. 练习瑜珈,弯腰,放松等动作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经,且体质增强有助改善经痛。

8. 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防止细菌上行感染。患有妇科疾病,要积极治疗,以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