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影调有几个特征。 1.明度--对象在亮度上的表征 02.03. 下面是两张典型的明度相反的图例。 04 2.反差--题材最暗与最明的差异 05 这是低反差的。 06 这是高反差的。 07 3.层次--从暗到明的过渡 08 相对较硬的 09 相对较软的 10 以上是对影调从层次的丰富程度来分析。 11 对照上面的数学模型图,我们用实际图例来说明。 ![]() 12 2.挤在一小段(看橙色框)来表现整个影调变化,亮区一直延续并失去层次; ![]() 13 3.挤在一小段来表现整个影调变化,暗区一直延续并失去层次; ![]() 14 4.挤在中间小段灰部分来表现整个影调变化,亮区暗区一直延续并失去层次。 ![]() 15 5.在整段明暗范围内,只表现中间灰的一小段,亮和暗部分没有了。 ![]() 16 理解这个数学模型,让我们在今后的题材选择上、后期处理上有一个方向和依据。 ![]() 17.18. 阳光天气反差大,阴天天气反差小,后者对影调的过渡就更容易表现。阳光大反差的题材,其宽容度超过了我们的相机,但有了今天数码的蒙版技术也不困难了,如此,给予了我们在题材的选择上有更大的余地。 ![]() 19.20. 以后自己对题材,对片子,都要学会这样的思路来观察。只有这样,拍片目的才明确,否则老是只懂得看具象,永远跳不出属性的框框。 我拍模特,其实对人物本身我很少注意的,我关注的多是光线、影调、背景,只用小部分的精力去导演模特。好模特拍片容易成功,但这不是你摄影的功劳,是人家女孩的功劳,你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 21.22. 大家拍片,都力求多形式地表现好看的画面。片子出来,因此会问别人,这片子好不好看?这样行不行? 它的评判指标是: ![]() 23.24. 我们发现,原来单纯的要素,例如影调的变化,也可以作为表现的元素,而且比单独的属性题材来得更美,更有品味。 ![]() ![]() 25.26. 影调的软硬取决于现场的光比、后期的调整。 ![]() 27.28. 以下的拍片思路是这样的。 ![]() ![]() 29 一张片子有硬有软,有大反差也有弱反差。 ![]() 30 在学习的过程,我们常常会问别人,我拍的这片子构图好吗?颜色怎样?后期过分吗?等等很多这类问题。 我认为:好看与否不重要,因为那仅仅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观感。重要的是,你在拍片的现场看到背景的三个面吗?你导演的模特她站在什么位置?留意了三个面的比例吗? 它们的亮度差异多少?面与人的相互关系如何?光线的方向怎样?人脸的投影在哪? ![]() 31 所有一切,如果你在现场拍摄之前都能观察清楚,那你是用心的,内行的,有创作意识的。 但如果你是无意识的,碰巧的,是跟着一帮人去到某个地方,看着题材漂亮啊,就瞎蒙地按下快门的,就算你这一张很漂亮,甚至比赛获奖,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你不知道为什么成功,下次自己单独拍别的题材,你又是从头来过,空白一片,毫无指导性体验。 ![]() 32.33.34.35. 面,需要影调来呈现。中间黑的,是严重曝光不足,这样的处理,形成了很绝的面,因此更绝地衬托了人物。 左右是曝光正常的面,中间是曝光不足的面。曝光不足成为黑,这样来衬托人就很跳有戏。 ![]() 36 有人学了要素之后,他指着面前的大众风光场景,问我应该怎样拍。 指定的景点,拿单反的大师和拿小机的菜鸟都一样的。 ![]() 37 什么是艺术?是你懂得去找题材,表现题材。 表现题材,意味着你有充分的技术技巧来凸显要素。 ![]() 结束 艺术虽然源于客观,但两者并不等同。 |
|
来自: lionlfslfs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