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九三十六,争向路头宿--赵华川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4-03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到了中伏,酷热的天气就更加叫人难以忍受了,白天的时候还好一点儿,人们可以到水边儿去,什么什刹海、护城河边上,那里有水,气温相对的就低一些。就是到胡同里的大树底下,也比一般的地方凉快多了,感觉还好受一点儿。到了夜里怎么办呢?夜里人们是要回家去睡觉的。虽然是到了夜里,太阳已经落下去了,但是暑气却仍然不消退,热得人汗水淋漓。当时还没有电风扇、更没空调,屋子里热得让人难以忍受,更不用说睡觉了,不过了夜间子时,凉风下不来,谁也睡不着觉。北京人为了度过酷署炎夏,想尽了各种方法为自已的家里降温,例如为了使屋子里通风透气,而在屋1了口,匕挂上竹帘子,在窗户上糊上冷布。为了遮挡阳光而在房檐下挂上了苇帘儿,有钱的人家还在四合院里搭起了凉棚,以此来阻挡喷火似的阳光照射宅院。如果院子里有棵大树,那么在树底下就是最好的避署之地了。有止飞住在大杂院里的人们,干脆就到院子里来睡了,有的搬来了躺椅,有的则在地上铺上了凉席。敢在院子里睡觉的人一般都是男人,躺在那里一边扇着扇子,一站聊大天儿、讲故事、什么山南海北、狐鬼灵怪的,一聊就是半宿,慢慢的寂睡着了。还有的人就索性击找更凉快的地方,到庙台上,护城河边上去睡觉,郊区农民则在自家地里搭个窝棚,就到这里来睡觉,既可以“看青”,不可以凉快一些。不过庄稼地、菜地里的蚊虫比较多,用艾蒿拧一根火绳,点燃后用以驱逐蚊虫。北京昼夜温差大,过了半夜子时,天气就凉快多了,到了那时候一般的就可以安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