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器官捐献,或许是生命最好的延续

 GXF360 2018-04-03

  作者:郑山海 医生

  清明就要到了,这是缅怀逝去的亲人的时节。死亡意味着一个生命与这个世界的彻底离别,但通过传统的祭奠仪式,维系对逝者的缅怀或精神层面的交流,却是现代人无法割舍,也是不能割舍的一种情怀。

  但是,什么样的礼仪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呢?不同的时期,人们的认识有着迥然差距。从封建时期的奢华陵墓,到近来提倡的一切从简;从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每一滴每一点都不能脱离于自己本来的身体,到现在的一把骨灰融入大海。对于亡者的态度,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器官捐献,或许是生命最好的延续

  这样的变化,给我们这个国家也带来了积极的意义。近日,记者从“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中获悉,自2010年3月我国启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我国公民逝世后捐献的器官累计挽救了4.6万余人生命。这意味着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已经有数以万计的人口,在生命弥留之际,将自己的器官遗留在了这个世界上,为他人的生命创造了机会,这无疑是他们为这个世界留下的最好的告别仪式。

  但是,4.6万人相对于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却又显得那么无力。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我国每年约有30万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病人,其中仅1万多幸运者有机会获得器官移植,供需比例为1:30,缺口巨大。这与我国每年一千多万的死亡人口相比,更是一个巨大的落差。

  这样的落差,背后折射的依然是我国当前对逝者的缅怀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合拍的地方。在逝者为大的意识中,对于逝者的身体唯有百般呵护才可称为尊敬。如果将其送到手术台,取走了某些重要器官,就是对他们极大的不尊重。这其实是我国死亡文化非常现实的一种体现。这种文化的根源在于人们在潜意识中对“地下有知”的一种期盼或敬畏。在这样的潜意识中,在逝者身上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对逝者产生作用,从他们身上取东西当然是大逆不道的。

  确实,站在亲情的角度,人们都希望逝者没有真正的死去,希望他们永远地活下去,这是很正常的情感。但是,站在客观角度,每个死亡的生命,至少在肉体上失去了生命特征,那么整个肉体也必然会被自然规律破坏。与其守着他们的身体不让动,为何我们不换一种其他的思考方式?

  生命的延续,完全是脱离了生物学的理念,以一种精神的层面存在,能延续多久,取决于这个生命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值得怀念的内容。所以,现代倡导的生命观,一定要跳出肉体的观念。如果一个生命在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能让曾经属于自己生命体的某个部分,脱离自己的机体,为其他生命的延续发挥光和热,不管从哪个角度,都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延续,也是自己死亡之后,与这个世界继续交流的最好纽带。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宣传,火化、海葬被越来越多的群体接受,器官捐献工作这几年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群体的认可。这是一个良好的变化。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每逢清明寄思的时候,除了到墓地撒一杯酒,献一束花,还有更多的情思,寄托给一个不曾谋面的生命,因为在那个生命的组成中,有来自自己亲人的一部分。(郑山海)

[责任编辑:王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