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最常见的7种分数线,弄清楚这些,报考的时候才能不吃亏!

 小罗江 2018-04-03

高校招生录取中,会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分数线,省控线、投档线、实录线、专业线、位次、线差、级差……各式各样的规则,让考生和家长头痛不已。

高考最常见的7种分数线,弄清楚这些,报考的时候才能不吃亏!

下面,万朋小编为您详细解读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中各种分数线,明白其中的含义,从而才能更充分利用这些分数线。

1、省控制分数线(省控线/批线)

高考最常见的7种分数线,弄清楚这些,报考的时候才能不吃亏!

考生在报考前,可以先到网上查询一下目标高校历年的分数线详情。

高考最常见的7种分数线,弄清楚这些,报考的时候才能不吃亏!

2、模拟投档线

模拟投档线是省级招生办公室根据学生志愿报考情况模拟进行一批次投档,得出模拟投档线,一般模拟投档会经过2-3轮。这里需要注意一下,模拟投档线不等于投档线。

3、投档分数线(投档线/调档线)

高考最常见的7种分数线,弄清楚这些,报考的时候才能不吃亏!

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弄不清楚,到底什么是投档线?它和实际录取的分数线有什么差别?

上了投档线,一定会被录取吗?

高考最常见的7种分数线,弄清楚这些,报考的时候才能不吃亏!

4、实际录取分数线(实录线)

院校对省录取场所投的考生档案进行审录、全面择优并完成录取后,所录取考生的最低分数就是该校的院校实录线。例如:A院校按照《招生章程》中公布的相关规则,在投档考生中择优录取100人,在已录取的100人中,分数最低的考生投档分数为585分,那么585分就是A院校今年在该省的院校实录线。

5、专业录取分数线(专业线)

高考最常见的7种分数线,弄清楚这些,报考的时候才能不吃亏!

6、高考位次

位次是指考生的高考总分在本省市某科类全体考生中的排名顺序,考生可通过“一分一段表”查看。考生的位次如果高于一所学校历年录取最低分的位次(位次数字越小则位次越高),则意味着这位考生报考这所学校被投档录取的可能性很大。

不得不说,现在的高考志愿填报大多都是看高考分数和位次进行填报,这两个数据尤为重要。

高考最常见的7种分数线,弄清楚这些,报考的时候才能不吃亏!

新浪高考志愿通根据分数/位次选学校

7、线差&级差

线差:也称“分差”,是考生自身成绩、高校录取成绩与批次控制线的差额,可分为批次线差、院校录取线差、专业录取线差等。

高考最常见的7种分数线,弄清楚这些,报考的时候才能不吃亏!

级差:是指高校在录取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考生时,最低录取控制线的分数差。一般情况下,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的最低控制线要比录取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高出几分至几十分不等。级差又细分为“志愿级差”和“专业级差”。

如:某高校规定的志愿级差为5分,第一志愿录取最低分为580分,那么,第二志愿录取最低分就为585分。

一般来说,专业线≥实录线≥投档线≥省控线。

以上仅为小编对迷茫于报志愿,不知所措的考生和家长提供的建议,在报考大学这样的人生关键大事面前,请教专业的老师才是最靠谱的。同时,他们具有家长和考生无法掌握的一些报考信息。在这个时间和质量决定一切的时代,我们需要请一个专业的志愿填报专家,为我们的大学生活,甚至以后的职业规划,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