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评课”? 听课,需要评课。听者不同,评课自然众说纷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然,个人专业素养、评课视角、情感的好恶甚至导向等不同,评课甚至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观点,最低分和最高分甚至相差悬殊。 我们经常在评课的时候,能够听到一种“款式”,那就是说“正确的废话”。这种话往往连没有听过这堂课的人也能说,看不到一点儿的“课堂”气息。譬如:“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老师能够抓住重点”,“这课充分展现了老师的深厚的功力”等等,这种评课套话就如隔靴搔痒,既是对上课者的不敬,也浪费听众时间,于已于人,毫无益处。 那么,要如何评课呢?我们先来看看专家是如何“评课”的。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好课有“五个实”。这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1.扎实的课:扎实的课指有意义的课。 2.充实的课:充实的课指有效益的课。 3.丰实的课:丰实的课指有生成性的课。 4.平实的课:平实的课指常态下的课。 5.真实的课:所有的课都应该是有遗憾的。
中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82岁高龄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当了一辈子的教师,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我上了一辈子的课,我上了一辈子令人遗憾的课。”既如此,我们是不是一直都在为了弥补那个“遗憾”而评课议课呢? 记得原先看过程红兵的一篇文章《学校领导如何观课评课》,其中部分内容,正合我意。现将其转述如下:
一、看专家怎么评 1.脑中有“纲” 什么叫“纲”?“纲”就是课程标准。教师应该对课程标准有整体、全面的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表达的是一个学科对一个特定年龄的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学科要求。 2.胸中有“本” 胸中有“本”(即教材)的含义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对教材滚瓜烂熟。很多优秀教师上课,几乎不用看教材、教案,教材上的那些内容早已烂熟于心。第二是教师要真正理解、把握教材。 3.目中有“人”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理应了解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提问题,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是非常重要的。有经验的教师通过眼神,就能把握学生此时此刻的思维状态。 4.心中有“数” 再好的学校,学生也是有差异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差异要心中有“数”。 5.手中有“法” 我曾到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学校听了一堂数学课,听后,我非常佩服这位教师。这是农村中学的一个普通教师,他让困难生上台解题,让中等生上台纠正错误,让优秀生上台做讲解,并介绍更好、更简便的新方法。这个教师了不起,这一招等于覆盖了所有类型的学生。他没有发表任何文章,没评上高级教师,但这样的教师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教师。
二、看学生怎么评 一个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听到三种声音。 1.掌声 他希望听到来自老师或同学的深刻而精辟的见解,简便的解题思路、解题思想或解题方法。他希望自己在课堂上有所感悟。我想,学生的这个要求是不过分的。一堂课下来,连一句精彩的话都听不到,他们会满足吗?但是,我现在听的很多初中和小学的课都是师问生答,基本上都是教师鼓掌,孩子就跟着鼓掌,“啪、啪啪、啪、啪啪”,很有节奏感。但这种鼓掌是没有用的,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 2.笑声 他希望教师上课生动而精彩,学生有兴趣走进课堂。复旦大学学生无记名投票,选出来最受学生欢迎的十大“人气教授”,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英汉大辞典》的主编陆谷孙教授。有人问陆教授,您的课为什么让学生这么喜欢,陆教授说:“我每堂课一定要让学生至少大笑三次。” 3.辩论声 他希望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进步。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心理实验室作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思维在与别人辩论时最活跃,当然此时,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是最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