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花风前暑气收--聂鑫森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4-03

荷花风前暑气收(摘抄中国老节令)

荷花风前暑气收(摘抄中国老节令)

荷花风前暑气收(摘抄中国老节令)

荷花风前暑气收(摘抄中国老节令)

荷花风前暑气收(摘抄中国老节令)

荷花风前暑气收(摘抄中国老节令)

荷花风前暑气收(摘抄中国老节令)

荷花风前暑气收(摘抄中国老节令)

荷花风前暑气收(摘抄中国老节令)

荷花风前暑气收(摘抄中国老节令)

荷花风前暑气收(摘抄中国老节令)

荷花,古称芙蕖、水芙蓉,俗呼蓬藕花。它还有许多清雅的别号:玉环、水芝、水华、泽芝、净友、溪客、六月春等。荷花首古及今,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和青睐,历代诗人更是不遗余力,予以歌吟。“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份如之何”(《诗经》):“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楚.屈原《离骚》):“开花十丈藕如船”(唐.韩愈《古意》)。

荷花最为茂盛,且花、叶、实(莲子)互为映衬,风仪万种时,是在盛夏临秋的农历六月。宋人杨万里曾唱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西湖锦绣乡,千层翠盖万红妆。都将月露清凉气,并作侵晨一喷香”(《清晓湖上》)。这时候荷花瓣中已孕出莲蓬,新鲜可食,于是采莲尝新亦让人神往,唐人王昌龄《采莲曲》写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贺知章也写道:“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采莲》)。

于是,人们泛舟赏荷,全歌如沸。古籍中把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称为观莲节,而这一天又是荷花诞生的芳辰。在清代的吴越一带,因遍地是湖塘溪浦,荷花满目皆是,在观连节这天男女倾城而出,蔚为壮观。“在前清时,每逢此日,画船箫鼓,纷纷集合于苏州葑门外二里许的荷花荡,给荷花上寿”(周瘦鹃《荷花的生日》)。清人邵长蘅曾以诗记其盛况:“六月荷花荡,轻桡泛兰塘;花娇映红玉,语笑熏风香”(《冶游》)。张远《南歌子》吟道:“六月今将尽,荷花分外清。说将故事与郎听。道是荷花生日,要行行。粉腻乌云漫,珠匀轻葛轻。手遮西日听弹筝。买得残花归去,笑盈盈”。

在观莲节里,青年男女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便借此来表白心中的爱情,清人徐明斋在《竹枝词》中写出了这个美好的场景:“荷花风前暑气收,荷花荡口碧波流。荷花今日是生日,郎与妻船开并头。

还有的人,生日正好是这一天,称之为“与荷花同寿”,互相庆贺,颇多情趣。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书名画家罗两峰,其姬人方婉仪,号白莲居士,能诗善画。她的《生日偶作》一诗,十分脍炙人口:“冰簟疏帘小阁明,池边风景最关情。淤泥不染清清水,我与荷花同日生”。

宋人汪莘看到密密匝匝、红红白白的荷花,却产生了另外的联想:“西湖日日可寻芳,楼上凭栏意未忘。斫取荷花三万朵,作他贫女嫁衣裳”(《秋日饮钱塘门外双清楼》。诗中充满了对贫家女子的同情之心,读来令人叹息。

古人曾以十二种花搭配农历的十二个月,荷花列配六月,因宋人周敦颐写过一篇传之不朽的散文《爱莲说》,便被封为六月莲花之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