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开起来艳丽大气,许多人据此认为桃花热情大方、夺人魂魄。单株桃花争相芬芳,大片桃林更把春天打扮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陶渊明说:“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将大片桃林描述成了一幅非常美妙的世外桃源。 唐代张旭则对此进行了新的发挥:“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清溪之上,桃花飘流,如红霞映水,面前的溪流似和当年陶潜描写的一样,仍是桃花夹岸,花瓣流淌。这怎不令人神往? 桃花艳也罢了,还会传情,则更让人魂不守舍了。大家还记得那个被桃花迷得神魂颠倒的崔护吧?明明是去讨水喝,发现花木扶疏、桃柯掩映中只有女子在家,春心大动。第二年再去不料春风如前,桃花依旧,斯人已去,物是人非,想那凝眸含笑、脉脉含情的风流,该是何等的惆怅!这才有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感叹(《题都城南庄》)。 在《诗经·桃夭》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记述。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果实大又多,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绿叶永不落,齐心协手家和睦。这诗桃花写得多美!为有情人添彩,为新人增辉。 月无百日圆,花无百日红。桃花开得再艳,也有败谢的时候,一些落难文人借此伤怀,寄托失意。苏轼得意时赞桃花,失意时就说“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对桃花打击挖苦。杜甫更是把一生的流离失所、郁郁不得志算在了桃花头上:“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刘禹锡也用“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来痛斥男子的薄情负心,用“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来回味官场的得失。陆游更是以“……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钗头凤》),来感叹当年与爱妻分手及重逢的无奈和命运的无常,读来另有一番滋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