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宫一号今日回归地球:这是我们梦中的星辰大海迈出的第一步!

 心中有爱春常在 2018-04-03

人从未比在太空行走时显得更为渺小,或更为伟大




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目前,“天宫一号”已证实于4月2日上午8点 15 分左右坠毁南太平洋海面上,目前无任何伤亡消息。不过太空站在坠落过程中分裂成无数岁片,专家提醒,若你在陆地上发现疑似天宫一号的碎片千万别动手捡拾,因为上面可能含有剧毒燃料。


天宫一号纪念视频


受火箭运载能力所制约,目前人类能从地球发射到大气层外的航天器、人员和物资都是非常有限的。只有通过空间交会对接,从地球发射到大气层外的航天器、人员和物资才能相互连通、融汇,这些孤岛才会组合起来,形成长期运行的持续发展力量。


换句话说,没能力实施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就不算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天宫一号就是迈出这关键一步的载体。


       

从神舟五号起,每一次载人航天任务飞行,我都在发射现场或飞控中心。2011年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前夕,我请飞控中心的设计师们预想下交会对接的场景,而他们都说不上来——尽管进行过无数次任务仿真,这毕竟是中国的第一次空间交会对接,谁也不知道那些参数、指标究竟呈现为什么样的画面。


那个夜里,答案终于展开。当天宫一号第一次出现在神舟八号飞船的摄像视野中心,飞控中心一片寂静。天宫一号从一个亮点逐渐扩展为一个面,交会,对接,冰冷的金属相触,轻盈得如同舞伴相拥。


很多人哭了。我想他们不仅是因为任务目标的达成。茫茫宇宙里,渺若微尘的两个人造飞行器毫厘不差地对接在一起,航天科技工作者难以描绘的这一幕,是为科学技术的极致浪漫。




从神舟到天宫,中国有了更大的在轨平台,因此我们得以开展更多空间技术试验和科学实验,得以为地球上的孩子们送去中国的太空科学课。


尽管它只是介于中国飞船与空间站之间的过渡形态和验证平台,天宫一号向人们展示了长期太空飞行的可能性及其价值。


它在民众中唤起的科学想象力,是无价之宝。多年以后,当中国空间站运行已成常态,当新的一次载人航天活动不再上头条,不知我们普通民众是否会想得起,这一路走来的登天之梯上有一枚承前启后、连接历史的航天器——天宫一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