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四川消费品市场稳中向好

 老张的菜地 2018-04-03

 


  2017年,四川积极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专项行动,积极开展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惠民购物全川行动等市场拓展活动,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新动能快速成长,新兴消费蓬勃发展,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2017年,四川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快1.8个百分点,呈现好于预期、快于上年、高于全国的良好运行态势。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


 


  2017年,四川消费品市场四个季度分别增长12.3%12.6%11.3%12.0%,呈现小幅波动,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


 


  (一)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差距缩小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2017年以来城乡市场增速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增速较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436.4亿元,增长12.1%,增速较上年放缓0.4个百分点。城乡增速差距由上年的1.0个百分点缩小至0.1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对消费品市场的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商品零售回升明显,餐饮收入继续领先


 


  按消费形态分,2017年,四川实现商品零售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增速比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品市场增长10.3个百分点,对消费品市场增长贡献率达85.6%,比上年提升1.3个百点;实现餐饮收入2487.8亿元,增长12.4%,增速快于消费品市场0.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2015年以来领先商品零售的发展态势。


 



 


  二、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一)扩消费措施有力,市场增速稳中有升


 


  多措并举扩消费。2017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工作,省委经济工作会、《2017年全省经济工作要点》等将扩消费列入重点工作。通过采取深化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开展绿色商场示范创建工作、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农商互联等举措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组织近8万家(次)企业开展各类促销活动7千余场(次);组织2千多家(次)企业分别赴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展100多场(次)的市场拓展活动,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市场拓展三大活动为消费品市场的平稳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


 


  增速稳中有升。2017年四川消费品市场增速比2016年加快0.3个百分点,绝对额较2016年增加1878.6亿元,增量接近2001年四川消费品市场的总额,比2016年的增量扩大238.1亿元。从商品类值看,增长面进一步扩大,16大类商品全部实现正增长,比上年增加一类,其中有13大类商品增速超过10%,比上年增加3类,消费品市场稳中向好基础更加牢固。


 


  (二)新兴消费增长迅速,新动能快速释放


 


  网上商品零售增长迅速。四川深入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三大工程,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推动电商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完善县、乡、村农村物流体系,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1919酒类直供与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古井贡酒、习酒等知名酒厂开展战略合作,全国体验店达1031家。中药材天地网融资超过10亿元布局原产地道地药材和收购饮片厂,全国连锁信息站点超千家。文轩在线全渠道拓展店铺超过300家。另一方面,线下企业主动拥抱互联网。红旗超市、长虹、新希望、吉峰农机等通过与线上企业合作或自身发展电商,探索商业模式转型升级。线上线下正从渠道、供应链、数据、场景等多方面逐步打通,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不间断、跨时空服务,打造零售新生态。2017年前三季度,按卖家所在地分四川实现网上商品零售1432.6亿元,同比增长28.3%,总量居全国第8位。2017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601.7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增速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个百分点,对消费品市场的贡献率达6.3%,比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个百分点,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网上交易平台不断壮大。2015年,四川仅1家网上零售平台被列入国家重点监测,2017年增加至7家,平台实现交易额27.4亿元,其中实物类商品交易额26.9亿元。“1919”成为全国酒类流通最大O2O电商平台,被誉为线上线下融合的典范;新华文轩创建供应链云平台模式,成为行业发展模式的标杆,同时还涌现出中药材天地网、九正建材、哈哈农庄、看书网、吉峰易购等全国行业领军企业。


 


  城市商业综合体快速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在商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商贸经济转型升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四川城市商业综合体共计74家,其中2011年以后开业59家。城市商业综合体2016年共实现销售额375.1亿元,商户数共计10288个,从业人员9.5万人,全部可出租(使用)面积463.5万平方米,车位数8.4万个,全年客流量达5.4亿人次。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消费品市场、提升了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从经营形式看,自营、联营部分商户实现销售额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租赁部分商户销售额(商户营业额)达到322亿元,增长19.7%。从业态看,百货店商户数245个,实现销售额63.0亿元;超市商户数95个,实现销售额55.4亿元;餐饮业商户数2544个,实现营业额49.5亿元;服务业商户数1174个,实现销售额31.7亿元。


 


  (三)传统零售状况好转,重要商品支撑增强


 


  传统业态增速回升。传统零售业态在经历前期的低速增长后,不断调整经营模式,增速出现明显回升。2017年,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同比分别增长9.2%11.5%8.1%,增速分别比上年加快10.33.61.0个百分点,表明传统业态经营状况正在好转,对市场的贡献作用在逐步增强。


 




   
       
           
       
       
           
           
           
           
           
           
       
       
           
           
           
           
           
           
       
       
           
           
           
           
           
           
       
       
           
           
           
           
           
           
       
   

           

限额以上零售业法人企业传统业态商品零售增速情况表


           

单位:%


           

           

按零售


           

业态分


           

           

2016


           

增速%


           

           

2017


           

1-3月增速


           

           

2017


           

上半年增速


           

           

2017


           

1-9月增速%


           

           

2017


           

增 速


           

           

百货店


           

           

-1.1


           

           

12.0


           

           

10.8


           

           

9.4


           

           

9.2


           

           

专业店


           

           

7.9


           

           

12.4


           

           

12.6


           

           

11.7


           

           

11.5


           

           

专卖店


           

           

7.1


           

           

8.0


           

           

8.9


           

           

8.5


           

           

8.1


           


 


  刚需类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6.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6.5%,吃穿类商品对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的贡献率超过3成,拉动其增长3.7%


 


  升级类消费增长快。2017年,通讯器材类、体育与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分别增长28.7%21.1%18.4%16.6%15.4%,增速均明显快于消费品市场。


 


  汽车消费持续回升。2017年,实现汽车零售额2052.5亿元,增长6.9%,增速虽然仍是个位数,但却是2015年以来的年度高点,比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品市场增长0.8个百分点。


 



 


  成品油消费贡献作用增强。2017年,四川实现成品油零售12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重回两位数增长,比上年加快7.0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品市场增长0.7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三、消费品市场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2017年,新业态、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网上零售增长喜人,有力支撑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但市场运行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


 


  (一)实体零售主导地位减弱,电商购买力外流现象明显


 


  实体零售增速放缓。2014年至2017年,四川省限额以上有店铺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速从13.8%回落到11.0%。百货店作为典型的实体零售业态,2014年至2017年,限额以上企业数量从216家减少到200家。同时四川实体零售企业还面临运营成本上升,营业利润下滑,企业集中度高,同质化严重等困境。


 


  电商购买力外流现象明显。近年来四川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上商品零售保持了快于消费品市场,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态势,但按卖家所在地和买家所在地不同口径来统计,四川购买力外流现象突出,且在逐年增加。2015年四川网络零售净流出485.2亿元;2016年净流出702.2亿元;2017年前3季度净流出543.8亿元,较上年同期扩大了68.7亿元。


 


  (二)消费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四川造市场占有率低


 


  消费供给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四川消费品市场存在业态结构、市场主体结构、商品结构、企业结构等方面的不合理、不均衡。商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服务消费供需错配问题突出,消费热点培育尚需时日,实体零售转型升级、线上消费与线下融合等有待加快推进,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仍待优化,放心消费环境尚未真正形成,制约消费增长和升级的瓶颈仍待突破。


 


  部分四川造商品市场占有率低。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和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销售数据来看,2017年,四川造家用电冰箱供给率为29.7%,比2016年下降6.1个百分点,空调和家用轿车的供给率虽然较上年有所提高,但也只有52.8%75.5%


 


  (三)企业转型探索尚任重道远,需政企协力


 


  企业转型方向不明确。当前部分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对“互联网+”的认识不够清晰,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认识不足。很多企业虽然开始了线上交易,但忽视体验式服务,没有实现与消费者的有效互动,转型效果不佳。据调查,60%以上企业的转型仅限于方便支付或建立微信公众号进行广告宣传,收效甚微,对后续如何发展不明确。


 


  转型升级应政企协力。目前企业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多业态经营丰富内容在转型升级上取得一些成绩,企业希望有关部门合理规划控制新增商业网点,引导市场主体按照商业网点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健康发展,防止继续盲目扩张,尽量避免和减少同业恶性竞争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缓解零售企业融资难题,帮助实体零售企业尽快走出困境。


 


  四、对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2018年,四川在稳步提升群众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同时,还应持续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品质商品供给,丰富市场三大拓展活动内涵,创新供给体系,促进供需衔接,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当下,电商企业虽然发展迅猛,给实体店带来不小的冲击,但其短板也逐渐显现,应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同时还应抓好基础设施布局优化,畅通城乡流通渠道,优化市场环境,整顿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的标准化和法制化建设,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