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被废的太子无一例外会成为新政权的眼中钉,其原因主要在于废太子多半心有不甘,时时谋划着东山再起,对新的统治者将形成不小的威胁,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废太子,可说是历史上死得最冤的,他从来没有政治野心,甚至可以说其存在根本威胁不到新政权,却依然难逃一死,他便是唐高宗李治的长子,李忠。 陈王李忠 李忠的降生,属于一个意外。李治继位前,偶然宠幸了一名刘姓宫女,从而诞下了李治的第一个儿子,但这个孩子的生母实在身份卑微,李治压根儿没把她放在心上,那时,他真正迷恋的女人是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 唐太宗驾崩后,武则天被送往感业寺出家,李治登基,是为唐高宗。他将自己的长子封为陈王,可即便如此,李忠依然得不到李治的父爱,因为那时,李治的宠妃萧淑妃又为他生下了雍王李素节。 唐高宗李治 萧淑妃是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一心想让李治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就不断地对高宗吹枕边风,如此一来,中宫王皇后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萧淑妃 王皇后很怕自己地位不保,然而她自己膝下并无一儿半女,万般无奈下,她只能采纳长孙无忌等人的建议,将刘氏所生的李忠过继到自己名下,如此一来,李忠就有了“嫡长子”的名分,在立储这件事上顿时有了极大的优势,也因为王皇后答应接回人在感业寺的高宗旧爱武则天,于是乎,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政治斗争中,高宗内心的天平终于倾向了王皇后一方,答应立李忠为太子。 武则天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唐高宗正式下诏,立长子李忠为太子,这个自幼内向的孩子因而走上了短暂的人生巅峰。 然而,他终究只是各方权利斗争中的一枚棋子而已,到了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已然回宫的武则天迅速挫败了王皇后与萧淑妃这两个最大的情敌,并肃清了前朝反对她的辅政大臣,于是,唐高宗废黜了李忠的太子之位,改立武则天的长子李弘为储君。可怜的李忠顿失依靠,又被怀疑与王皇后逆党勾结,没几年就被武则天安上了谋反的罪名,赐死在黔州李承乾故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