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书》:常足能够常吉 少愿可以少苦

 慈善行生 2018-04-03
《素书》: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最吉祥的事就是学会知足。最痛苦的事就是欲望太多。
《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颜回太贤德了!一箪饭食,一瓢饮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忧苦,颜回啊不改变他的乐趣。颜回太贤德了!”
图片
颜回对于自身的生活毫无贪求,所以能自得其乐,不失其志。人们整天忙着追求名利,患得患失,忧悲苦恼。儒家没有让人不去追求富贵。“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儒家只是强调不要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不义之财。从价值观上来讲,儒家认为精神上守义是物质上取富贵的前提。在没有守义的情况下取得的富贵,不值得贪恋。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在守义的情况下,行为手段正当,所以即使物质生活贫乏一些,但是心里还是舒适安乐。“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知道满足,心里面时常是快乐的、达观的,有利于身心健康。身心安乐是最吉祥的事,所以说“吉莫吉于知足。
图片
俗语说“知足常乐。”人的正常需求是很少的。《增广贤文》:“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在正常需求之外,如果打开贪欲的闸门,人由贪欲造成的各种愿望会汇聚成波涛汹涌的洪流,永无休止。这些愿望如果得不到满足,会让人感到痛苦;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满足,会给人带来灾祸,最后也会让人感到痛苦;如果用正当的手段满足了某个愿望,有了短暂的快乐,但因欲壑难填,随即又产生了新的愿望,身心于是又开始躁动,开始焦虑不安起来,还是会让人感到痛苦。所以说“苦莫苦于多愿。”
图片
知足与进取并不矛盾。知足不是让人不思进取或者小富即安,而是让人珍惜拥有,活在此刻。在进取的过程中知足,在知足的基础上进取。知足是让人在人生的有限和时空的无限、在已得到的有限和未得到的无限之间找到一个心理平衡点,让心静下来,让心安乐。“贪之与足,皆出于心。心足则物常有余,心贪则物不足。贪者,虽四海万乘之广,尚欲旁求;足者,虽一箪环堵之资,不忘其乐。”
图片
知足的反义词是贪婪。心理平衡点一旦被贪婪打破,产生出过多的愿望,会造成很多危害。例如古往今来,多少不知足者,由廉到贪,倒在了罪恶的泥潭。“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
知足让人活的简单、质朴、充满活力。《知足歌》写得好:“人生尽受福,人苦不知足。思量事累苦,闲着便是福。思量疾厄苦,无病便是福。思量患难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死来苦,活着便幸福。也不必高官厚禄,也不必堆金积玉。看起来一日三餐,有许多自然之福。我劝世间人,不可不知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