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会意字,从田从肉。“田”指的是承受五谷之土;“肉”意为肉身、肉质。“田”与“肉”联合起来表示,人身体中的农田,多么形象的说法。 但,如今很多现代人身上的这块农田病了。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或不节制,很多人号称自己有胃病。对于胃,你到底了解多少?今天就借助一种常见的胃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来具体说说我们的胃怎么会出问题,又该如何照顾它,以避免它“罢工”。 根据临床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痞”“胃脘痛”之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胃、脾,其病机是脾胃升降失调,气机紊乱造成本虚标实,本虚是指脾胃气虚、阳虚或阴虚,标实是指气滞、湿阻、火郁、血瘀。脾胃中虚、气滞不畅又是本病的病理基础。依据不同的症状及舌、脉象,本病主要可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血型五个证型。 1 肝胃不和型 常见胃脘胀痛,攻撑胸胁,口干口苦,大便不畅,且发病多与情志因素相关。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治宜疏肝和胃,行气消胀。多用柴胡、枳壳、香附等理气药。 2 脾胃湿热型 常见胃脘痞闷不适或灼痛,口苦口粘,口渴但不欲饮水,或有腹胀便溏。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弦数或滑数。治宜清热化湿,健脾和胃。多用厚朴、半夏、白豆蔻等化湿药。 3 脾胃虚弱型 常见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或脘腹痞满,食后加重,纳差少食,且多伴有四肢酸软、乏力等疲劳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或有齿痕,脉沉细。治宜益气和中,健脾养胃。多用党参、炒白术、薏苡仁等补气和中药。 4 胃阴不足型 常见胃脘隐痛或灼痛,嘈杂,易饥,口干,便干。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治宜清热生津,养阴益胃。多用沙参、麦冬、石斛等养阴清热药。 5 胃络瘀血型 常见胃脘疼痛(刺痛)日久不愈,拒按,或兼见黑便。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多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活血药物。 除中草药外,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的中成药有:温胃舒胶囊、养胃舒胶囊、猴菇菌片、胃乃安胶囊、胃复春、养胃冲剂等。 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实验表明,针灸对胃肠运动功能、胃肠运动节律均具有调整作用,还可以恢复胃粘膜的损伤。大量的临床实验也已证明,针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比较好的疗效。临床常取足三里、中脘、天枢、脾俞、胃俞等穴位进行针刺或电针治疗、隔物灸法。《本草从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临床常选用附子、干姜等药物加工碾磨成粉制成药饼备用,隔物灸法发挥药物、艾灸、穴位的协同作用,有相得益彰之效,具有调和营卫、通经活络、温胃止呕、理气止痛作用,对于缓解胃脘部疼痛、痞闷及嗳气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胃 慢性萎缩性胃炎怎么调理? 俗话说,胃病三分靠治疗,七分靠调养。除了积极治疗外,养成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也尤为重要。 首先,慢性萎缩性患者应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因为香烟烟雾中的焦油含苯丙篦亚硝胺、一氧化碳等几十种有害物质,酒精中也含有硝基胺,随唾液进入胃内,能破坏胃粘膜屏障,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导致黏膜损伤加重。 其次,胃病患者饮食宜规律,能有效调节胃酸分泌。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食物温度不宜过高,且应避免进食粗糙、生冷硬等物,以免进一步损伤胃黏膜。由于油腻及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胆汁反流的症状,所以不宜食用油炸、腌腊肉、人造奶油等。如果患者胃部胀满、消化不良等症状较明显,则还应尽量少食面条、馒头、奶油、黄油等能中和胃酸分泌的食物。 由于胃粘膜腺体的萎缩,使胃泌素、胃蛋白酶原等分泌减少,可能造成某些营养的吸收率变低,因此建议慢性萎缩性患者多食新鲜蔬菜、富含优质蛋白质(虾、鱼等)食物。 总而言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饮食应相应清淡,以新鲜、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定时定量,可适当少食多餐。食物温度以温热为佳。 (三七 百合 蛤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