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郎中的养生和行医感悟:爱人先爱己

 369蓝田书院 2018-04-03

我2007年博士毕业,在参加工作之前,身体曾经有过一段“过山车”的经历。毕业后,又不知不觉已经工作了10年,这10年来,我从公立医院到民营医院,再到个体诊所,身体和心灵都经受了很多很多的考验,在此分享给大家。


1

我的减肥故事


说来话长,20年前我在河南中医学院学习,其时身材非常苗条,一直到5年后本科毕业,还是保持110斤的身材。2001年,到浙江中医药大学读研以后,生活条件比原来改善了,体重也逐渐改善,几乎一年胖10斤。


2004年,到南京中医药大学跟单兆伟教授读博期间,因为病人很多,跟师门诊特别辛苦,经常下了门诊回到宿舍后就倒头大睡,一睡到天黑,起来吃点东西,继续坐在电脑前面上网、查资料、写文章。



如此下来,不到一年时间,体重蹭蹭蹭地往上涨,最胖时候腰围两尺八,体重160多,甚至连起床翻身、弯腰穿鞋都有点吃力。


2006年,导师因为过度劳累,生病休养,我在陪护过程中,也开始反思自己,看书的时候,读到一句话,震撼了我,“腰带越长,寿命越短”!


于是,我开始锻炼身体,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基本杜绝糖果、咖啡、巧克力的摄入。两年下来,减重10公斤左右,一直保持到现在,再也没有反弹过。


减肥也是有代价的:超重的时候,有些衣服和鞋子因为太小不能穿;体重正常后,有些衣服和裤子因为太大不能穿。但是换来的快乐,是其他东西不能代替的。我们可以敏捷地活动,走路爬山都没有问题。


最关键的是,我们从事的这个职业,要有示范和带头作用,假如医生自己都病怏怏地不健康,怎么可能教育别人呢?


由于平时工作性质关系,医生需要长期坐门诊,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有时连起来小便的时间都没有。儿科医生的辛苦就不用多说了,还有些外科大夫,一天几十台手术,连轴转。


所以很多医生自己身体也有各种各样的毛病。这两年大家可以看到各种报道,医患纠纷和医患矛盾越来越多,猝死的中青年医生也越来越多,这无疑给当前临床上的同事和一些准备从医的朋友造成更大的无形的压力。


2

我为什么做科普?


作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每天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患者,以前觉得个人能力有限,只要尽最大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看好每一位患者就尽心尽力了。因为临床繁忙的工作压力,很少到外面去做科普。



后来,门诊上的一些特殊患者的经历,让我彻底改变了想法。


两年前,一个年仅36岁的朋友,硕士研究生学历,曾是某地区的公务员,刚被提拔为部门小领导,过完春节去单位报到后的第二天,却再也没能来上班,因为,她身体疼了一年多,直到疼的实在忍无可忍,才去医院检查,发现已经是乳腺癌晚期,一年半就撒手人寰,孩子还不到10岁……


还有最近的一件事情。我单位会计的儿子,35岁,才谈了个对象,家里的婚房刚刚准备好,却于去年5月29日做胃镜发现胃癌晚期,7月底就去世了。这个孩子平时生活就很没有规律,饮酒很凶,不吃早饭,脾气不好,平时就经常感觉到胃脘胀满,他妈妈让他去做胃镜检查,他还反驳说:“嗨,不就是胃胀吗?!又死不了人!”导致病情一拖再拖……


这些事情让我很震惊,身边很多人,包括一些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健康素养或者说“健商”实在是有限。对医生来讲,很多病可能只是常识,对其他人来讲,却一无所知。


所以,很多人真的不是死于病,而是死于无知。


从此以后,只要有机会,我就下社区义诊,或者到社区讲课,到癌友协会或者电台跟大家交流中医养生知识。


2016年9月起,我应邀到金陵老年大学开班授课,主讲《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和欢迎,是卫生保健系人数最多的班。2017年9月,应广大学员的要求,在升级原班为提高班的基础上,又开了一个针对新学员的内经基础班,同样火爆,仍然是人数最多的班。说明大家还是迫切需要有老师指点他们如何养生和安度晚年。



4


我为什么提倡养生?


我的工作经历比较复杂,跟自己的家庭和教育、性格等等,都有很大关系,首先是平台的改变,从公立到民营、个体;再次是身份的变化,既是医生,又是管理者,同时也是打工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10年来的角色变换逐渐适应,这个适应的过程包含了身体和心理的两大考验。



人体是个复杂的能量系统,这个系统的复杂性也就是世界卫生组织所说的“生物-社会-心理”的医学模式,不论中医西医,医学本身并不完美,也并非如外界想的那么简单粗鄙。我们提倡养生、提倡预防是对的,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医患双方共同配合,而不是对立或抵触。


医生也是人,压力也很大,也会生病,医生生病的时候,也很脆弱,也很无助,也需要掌握和了解如何爱自己。


《黄帝内经》里面主要的养生思想,有经络养生、四季养生、饮食养生、情志养生……,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具体一点来讲,包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恬淡虚无,等等,如此才能“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几年我越来越认识到,单纯局限于门诊上的工作是非常有限的,即使再努力,也都是事后诸葛,“亡羊补牢”,况且很多时候,医生只能是“修修补补”,无济于事。



“预防胜于治疗”,这样的观点永远不会过时。这就是我们老祖宗提倡的“上工治未病”,一定要在没有生病之前,预防调摄,注重养生,“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否则“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我们国家的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今年是大健康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国家领导人全面阐述了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重申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2017年10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纲要中体现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理念,要求从健康促进的源头入手,强调个人健康责任,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康运动,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引导群众形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的习惯。


5

结语


这让我想起默片时代的天才喜剧电影家,也是一位悟道者。


他70岁生日那天,创作的一首名诗:《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这位时年古稀的艺术家,历经沧桑之后,心灵无比宁静平和,因为,他听到了神的寂静之声。



最后,摘录卓别林的部分诗词,与诸位关心健康事业的同道共勉:

……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开始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

不论是饮食和人物,还是事情和环境,

我远离一切让我远离本真的东西。

从前我把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

但今天我明白了,这是“自爱”。

……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明白,我的思虑让我变得贫乏和病态,

但当我唤起了心灵的力量,

理智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伙伴,

这种组合我称之为,“心的智慧”。

我们无须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

矛盾和问题,因为即使星星有时也会碰在一起,

形成新的世界,今天我明白,这就是“生命”。


爱自己,爱健康,爱众生,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


以上就是我的养生和行医感悟。


作者 | 武建设

编辑 | 留  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