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伯鹰文存之3:北平行(简介)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4-03
潘伯鹰文存之三·北平行
《潘伯鹰文存之三·北平行》内容为潘伯鹰在建国初期北上北京的所见所闻,包括在北京访问艺术聚集地,以及后来离开北京后所写的回忆。潘伯鹰在建国后任教同济大学和上海音乐学院,在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鉴定名家谢稚柳共事。后在上海市政府任参事,与学者书家沈尹默等共同筹创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后潜心考据、义理之学,研究古代哲学、佛学、文学等。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

作者简介

潘伯鹰(1904--1966),安徽怀宁人。字伯鹰,号凫公、有发翁、却曲翁,別署孤云。早年从吴闿生学习经史文词。民国间私淑著名学者章士钊。建国后任教同济大学和上海音乐学院,在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鉴定名家谢稚柳共事。因得陈毅赏擢,在上海市政府任参事,与学者书家沈尹默等共同筹创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后潜心考据、义理之学,研究古代哲学、佛学、文学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应竺可桢聘请,任浙江大学教授,又去江西、广西讲学。1939年夏,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抗战胜利后回杭。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