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外地理 | 水库的蓄清排浑是怎么一回事?

 娑婆暮霭2008 2018-04-03

'蓄清排浑'是水库的一种运用方式,是水库为了减少库区泥沙沉积,保证库容量并蓄水的一种措施。在我国大多在汛期7~9月排浑,汛后10月~11月蓄清。

                                                                          

了解这种方式之前先来看看蓄清期与排浑期。

蓄清期通俗的讲是指水库的水不出不进,相对而言将水自然澄清的一个时期,主要是在降水较少的季节,少水,或无水进入水库,有利于水库的蓄清。(蓄水期是指只进不出,让水分越积越多的一个过程。)


排浑期指的是开闸放水,把浑浊的水排放出去,引进新的水源,以保证水质的时期。

                                                          

三峡水库上游来水量和来沙量在年内分配是很不均匀的,每年主汛期7~9月的来水量和来沙量分别占全年的52.3%和78.2%。根据这一来水来沙特点,每年汛期水库水位保持在防洪限制水位145米运行,在汛期流量和沙量较大时,利用排沙泄洪孔尽量泄洪排沙使含沙量较大的洪水(俗称为浑水)能够顺畅地排至下游


汛后水中的含沙量小了,变清了,10月份水库开始蓄水,11月末蓄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以充分发挥发电与航运效益。


三峡水库汛期排出'浑水'(实际上是排沙),汛后蓄满'清水',这种运用方式就叫做'蓄清排浑”。



觉得不错,请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