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有关目视间隔和目视进近规章,主要是中国民航局2008年7月26日下发的《目视间隔和进近实施暂行规定》,以及民航局空管局据此于同年7月31日下发的《目视间隔和进近实施指导材料》。众所周知,在民用机场、军民合用机场及其周边空域开展目视间隔和进近运行有利于提高空域利用率和增加机场运行容量。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些概念的混淆,本推文就此话题展开探讨。 1 目视间隔 《目视间隔和进近实施暂行规定》和《目视间隔和进近实施指导材料》,对目视间隔的定义是一致的:它是为航路、终端和塔台管制空域内飞行高度6000米(含)以下运行的航空器配备的一种飞行间隔。目视间隔可以通过管制员目视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驾驶员目视其他航空器的方式保持航空器间的安全飞行间隔。 可以看出,目视间隔是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提供空中交通间隔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以能见为手段,面向特定空域内所有航空器的间隔标准。 关于目视间隔实施的气象条件,《目视间隔和进近实施暂行规定》并未做特殊规定,只是提到“已知或预测的天气条件必须能满足航空器保持在能见范围内,直到建立其他间隔”,而这也是与FAA 7110.65(空中交通管制)有关目视间隔的天气描述是一致的,ICAO DOC4444(空中交通管理)对此没有表述。 不难看出,目视间隔不同于目视(VFR)飞行。 2 目视进近 《目视间隔和进近实施暂行规定》中指出,目视进近是航空器驾驶员执行仪表飞行规则计划时,保持能见飞向着陆机场的一种进近方式。航空器驾驶员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对着陆机场或者前机持续能见。目视进近的实施必须得到相关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批准并接受管制指挥,且着陆机场的云底高必须大于或者等于300米,能见度必须大于或者等于5公里。这个规定与FAA7110.65(空中交通管制)有关目视进近定义及所需天气标准(1000英尺和3英里)是一致的。 然而DOC4444(空中交通管理)针对该问题给出的定义和气象条件却并不相同。DOC4444指出,目视进近是指当部分或全部仪表进近程序尚未结束时,通过目视参照地标实施仪表飞行规则(IFR)的进近。在气象方面,DOC4444指出:如果驾驶员能够保持目视参照地形并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以批准仪表飞行规则飞行做目视进近: a) 报告的云底高处于或高于所放行航空器的起始进近航段开始的高度;或b) 驾驶员在起始进近航段开始的高度或在仪表进近程序过程中的任何时间报告说气象条件能够合理保证完成目视进近和着陆。 不难看出,FAA7110.65(空中交通管制)及其衍生品《目视间隔和进近实施暂行规定》与DOC4444在目视进近的定义与气象条件上存在分歧。分歧1:航空器实施目视进近,是否必须实时目视地形;分歧2:目视进近是否需要遵循固定的气象条件,还是只依据批复目视进近时航空器实时高度而灵活确定。 此外,《目视间隔和进近实施指导材料》指出,目视进近是航空器在目视气象条件(VMC)下,通过特定方式完成着陆的一种进近方法,该表述则显得过于保守,同时也缺乏国际依据。更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即将正式出版的CCAR-93TM-R5(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规则)针对目视进近的定义及气象条件既沿用了FAA 7110.65(空中交通管制)及其衍生品《目视间隔和进近实施暂行规定》的相关气象条件,也借用了DOC4444(空中交通管理)的气象条款表述,同时更是将“满足目视气象条件”的表述纳入其中,规则的可执行性比较低。 综上,目视进近不同于目视(VFR)飞行。 3 问题与分析 针对目视间隔与目视进近,从业人员存在一些概念混用。针对常见问题,分析如下。 问题1 :目视进近是否一定要目视前机? 回答:《暂行规定》以及7110.65(空中交通管制)里,写明“航空器不是进近序列的第一个,航空器驾驶员可以目视机场但无法目视前机”属于颁布目视进近的情况之一。此外,目视进近要求“持续目视机场或前机”,不需要必须目视前机。 问题2:目视进近有几种类型? 在常规的目视进近里,包括只能目视机场但不能目视前机、只能目视前机但不能目视机场、以及二者都可以目视这三种情况。对于第一种,管制员需要为实施目视进近的航空器与前机配备雷达间隔或程序间隔。此外,还有一种雷达引导下的目视进近。 问题3:目视进近是否一定要目视地面? DOC4444(空中交通管理)指出,驾驶员应保持目视参照地形;FAA7110.65及《暂行规定》没有这一要求。不过《暂行规定》指出,“当目视进近是由管制员提出时,航空器驾驶员应当能够持续能见地面”。 然而,在交通运输部最新颁布的第30号令,即CCAR-93TM-R5“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中,指出“航空器驾驶员能够保持对地面的目视参考”是管制员批准目视进近的前提条件。 问题4:目视进近实施飞行规则是什么? CCAR-93TM-R5“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明确指出,目视进近属于“航空器在6000米(含)以下进行仪表飞行规则飞行”。《目视间隔和进近实施暂行规定》中也指出,目视进近是航空器驾驶员执行仪表飞行规则计划时,保持能见飞向着陆机场的一种进近方式。 问题5:实施雷达引导下的目视进近应满足的气象条件? 报告的机场云底高高于最低雷达引导高度以上150米或者按仪表飞行规则飞行的最低高度以上150米,能见度大于5千米,气象条件能够保证航空器驾驶员完成目视进近和着陆时,可以实施雷达引导航空器进行目视进近。 4 结束语 文章针对目视间隔和目视进近,结合国内外规章进行了解读,旨在将其与目视(VFR)飞行及目视(VFR)飞行应满足的目视气象条件(VMC)进行了深度区分,厘清相关概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视间隔与目视进近没有必然关联:实施目视间隔,不一定同时实施目视进近;反之亦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