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型 长 兴 县 顾 渚 村 随着消费主义盛行,消费市场不断走向多元化、个性化,传统商业边界不断被打破、商业形态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三产融合正是未来乡村运营体的功能承载方式所在。田园综合体是三产融合的实践,集生态、生产与生活于一体。这一具经济、社会、文化、环保、休闲等诸多功能的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完美地诠释着乡村产业的惊人活力。 3A 长兴县顾渚村 从小山村到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这是一片面积达18.8平方公里的绿色世界。 山水清隽,岗峦叠翠,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古茶园、大唐贡茶院、摩崖石刻、寿圣寺、金沙泉等景点,星罗棋布,优美的庭院、精致的民宿点缀其中,静谧雅致。 这个江浙皖三省交界处的小山村,以茶名世,茶圣陆羽曾隐居于此,写下传世之作《茶经》。它是行吟诗人杜牧笔下 “倚溪侵岭多高树,夸酒书旗有小楼,惊起鸳鸯无限意,一双飞去却回头”的诗意化身。 如今,这个遗世独立的小村从一个方外之地变身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都市人追寻田园梦的地方。 从“标准 化”到“特色化” 小村庄培育出大产业 驱车行驶在水口乡腹地的顾渚村,幽雅清丽、干净整洁的村庄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道路两旁处处可见的农家乐指示牌。水口旅游管理办主任张宇华告诉我们,整个顾渚村几乎每家都开办了农家乐民宿,并且每个村民都会说上海话,有“上海村”之称。 从创办之初一年几百人次的游客量到2016年的253万人次,从以老年团游客为主力逐渐向年轻化、自驾游方向转变,从个别农户分散经营到如今集聚化发展,顾渚村的乡村旅游从“标准化”到“精品化”,并向“特色化”不断蜕变突破。 近年来,顾渚村更是夯实基础,按照“水、电、路、人、车”原则实施景区配套设施和景观提升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15亿元,共建设贡茶院四期安置房工程、景区污水纳管工程、一体化供水工程、水夹公路工程、核心区道路拓宽工程、卫生院、居家养老中心、游客中心、多个分散式生态停车场、休闲绿道、旅游厕所、景观建设等。 目前顾渚村已发展成为以山水生态为依托、禅茶文化为底蕴、质朴民风为特色,融茶、禅、农、诗、刻、山、水、情为一味,集文化、品茗、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江南茶文化旅游胜地。 ——产业模式大升级—— 从农家乐集聚区到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观光休闲、精品民宿、特色节庆 多元业态促发展 顾渚村农家乐从1999年开始发展,经过十多年发展,同质化倾向突出,农家乐转型升级已成为顾渚村发展的关键词。2014年,长兴县正式启动农家乐“优美庭院”和“优美民宿”改造提升工程,邀请专业设计机构设计,选择一批发展成熟的农家乐为试点,达到要求的改造户可享受装修、设计费用10%的补贴。 政府的鼎力支持吸引了大批农家乐经营者踊跃加入转型升级的改造工程,他们重新改造提升硬件水准,增加烧烤、篮球场等各项配套设施,不断丰富娱乐休闲内容。改造后转型名宿经营,虽然房价有所上涨,但生意反而比以前好了,着实是笔划算的买卖。 在先行者的示范引领之下,顾渚村农家乐纷纷转型升级为精品民宿。据统计全村现在共有各类农家客栈480余家,其中省三星级40家,四星级5家,五星级5家,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同时还引进了花间堂、仙露顾渚山居、远方的家、富硒谷都市农场、农耕文化园、顾渚村客厅等旅游项目,总投资接近20亿元,进一步丰富了景区业态。 为进一步宣传顾渚“茶文化”的旅游品牌,打造精品禅茶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深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资源,顾渚村开展一系列特色旅游项目(活动),有每年举办的民宿文化节、禅茶文化交流会、中国围棋赛、上海村过大年活动,水口年货节、三涧龙船,以及清明祭茶以及杨梅、猕猴桃、葡萄、蓝莓、百合等各类农事采摘体验活动,同时结合景区多条古道的修复开展古道寻踪等活动。 丰富多彩的特色项目,热闹的节庆活动,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风格各异的精品民宿,这些多样化的业态打破原先单一局面,将顾渚村发展为一个融休闲、养生、观光、体验、求知、家庭式、亲子式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 景区建设三产融合 激活乡村美丽经济 通过资源整合、景村结合,景区村创建使乡村环境和文化以及休闲农业资源均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乡村产业链得以延伸,也为乡村经济和乡村文明的发展注入勃勃生机,顾渚村的产业结构随之调整,第一产业的比例下降,第三产业的比例逐年上升,打破了传统农村经济中生产过于单一的产业格局,形成了新型产业分工:一部分农户经营“农家乐民宿”,一部分农户发展加工业和养殖业,为“农家乐”提供旅游原材料和旅游商品;以农家乐为龙头,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形成产、供、销的产业化生产体系。 与此同时,顾渚景区的发展,逐步带动并完善餐饮服务、旅游车队、旅游纪念品制作与销售、农家乐接待咨询与投诉、农家乐集中床单洗涤和配送消毒碗筷等功能的配套,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其中。顾渚全村劳动力2000余人,而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600多人,农产品、旅游车队等间接旅游从业人员250多人,全村从事农家乐旅游相关工作的人员占全村劳动力的90%以上,直接促进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和增收。 为了进一步拉长景区旅游产业链,延长旅客的逗留时间,顾渚村加强景区的集散功能,以村里的农家乐旅游车队为依托,形成了强大的旅游交通辐射功能。这些游客以顾渚村为基地,吃住在此,白天组织安排到顾渚景点以及江苏的天目湖、大竹海、安徽的太极洞、本省的安吉、南浔等地游玩,晚上到长兴县城领略夜景,观看音乐喷泉、广场文艺以及茶室喝茶、SPA、KTV等。 如果是上海游客来顾渚旅游,还可以从社区坐车直达往返顾渚景区,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交通便利。游客以顾渚村为据点,以农家乐为“俱乐部”和核心,旅游辐射到周边,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式的度假生活。 健全组织,创新管理 村民成为活跃的市场主体 在顾渚村两委统一思想和高度重视下,顾渚村先后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农家乐诚信联盟、工商消费维权站、顾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顾渚农家乐党支部等专门机构,维护市场秩序,防止恶性竞争。为此,协会制定了“三个统一”:民宿吃住收费标准统一、景点门票价格统一、配餐标准统一,严格监督景点价格,进一步规范了顾渚景区的有序发展。 ![]() 此外,顾渚村探索出新的灵活管理模式,诸如“互联网+”的智慧管理,或者委派专职村干部参与景区综合管理,开展旅游 党建管理新模式,成立了老娘舅调解队、半边天调解队、指南针服务队、景区志愿者服务队,再加上各自然村的信息员,实现全村网格化全天候管理,并将当地村民纳入管理队伍中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 ![]() 在农家乐协会的指导下,顾渚村形成以一体化服务体系平台为支撑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对外统一制作网站、宣传册等方式进行统一包装宣传;统一游客接送;实行农家乐餐具和床上用品的集中洗涤服务等;强调“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的理念,定期组织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开展教育培训和考察,逐步把顾渚村旅游从业人员培养成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善于经营管理、掌握服务技能和营销知识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 ![]() 同时,坚持以农民为本,把发展乡村旅游转变为农民自觉的行动。以顾渚村为中心,与县内及周边景区签订合作协议,实行折扣价格,向其打包、输送游客,以提高游客对旅游景点的“粘性”。在这一模式主导下,顾渚村民宿的业主也早已跳出单一的民宿经营者角色,跨入市场的他们,迸发出较高程度的积极性和组织性,转变成集食宿、农产品销售、周边游为一体的“经理人”,为游客提供打包服务。性价比高、专车接送、服务周到,成为顾渚景区诸多竞争优势之一。 专 家 点 评 《乡旅报告》主编 胡立新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十多年来,顾渚村通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积极拉动乡村经济,通过产业融合、全域旅游发展,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华丽转变,并正向着成为整个浙江省乃至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生态型乡村旅游度假休闲目的地的目标大步迈进。 编者结语 万村景区化的核心在于“村”,加快A级景区村建设成为万村景区化的题中之义,是推进浙江省全域旅游、谋划全省“大景区”“大花园”格局的根基。万村景区化必将进一步推动浙江打造“大景区”“大花园”的蓝图纵深发展。 万村景区化建设着眼于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完善全省农村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秩序,创新旅游开发模式,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型发展。 浙江是“两山理论”的诞生地,是“两山理论”的积极践行者,更是当前形势下全域旅游的勇立潮头者。本刊期待大景区大花园的美丽浙江涌现更多浙江智慧,为全域旅游树立鲜活的浙江样板、贡献更多浙江经验。 Tips:据中国社科院舆情实验室发布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浙江乡村旅游发展的成熟度名列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俨然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示范区、先行区与聚集区。 END 欢 迎 订 阅 ![]() |
|
来自: 昵称4805201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