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PO那些事》A股篇 (2):真恐怖!企业上市要花这么多钱?

 写字达标 2018-04-03

《虎成论金》第176期


一边做事,一边传道,既要会做事,又要会传道,我是虎哥,《虎成论金》让中国人更懂金融!

公司上市就是为了圈钱吗?


不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骂“公司上市就是来资本市场圈钱的”,这话骂的没什么不对,而且很多中国企业家确实也是把上市当成一个终极目标。但我不得不说:世界就是一个世界,并没有是非之分,我们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罢了。


披露一个让你意想不到的事实数据:A股3千多家上市公司,除去实际控制人是地方国资委或中央国资委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通过资本市场减持套现超过五亿元的,也就占比10%,大部分都是通过股票质押融资,这也是能拿到钱的,但这并不属于套现哦。

企业上市的成本


简单的认为公司上市就是为了圈钱的人,这一生也就只能这样骂一骂了,你开家公司为什么不能去圈钱?而这些公司为什么能去圈钱? 在我看来,经营的公司能上市,除了勤奋努力,战略战术得当,还有运气因素,而更重要的是能长久承载巨额财富的人,也必然是厚德载物之人。企业能否长远发展最终考验的其实是企业家的人生修为,你看那些有大成就的人,其实都是有自身修为的人,修为就意味着奉献和付出


企业上市表面风光无限,其实背后是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的,这个成本就是规范的成本,别人在付出这些成本时,你知道吗?有多少公司付出了规范的成本,也没有圈到钱,你知道吗?那虎哥就说说这些成本到底是什么?


第一、税务成本


企业要上市,就要调整真实的财务报表,需要补缴大量税款,这是拟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发生补税行为是因为严格执行会计准则,落实权责发生制,导致纳税义务时点的前移,并非是你们理解的偷税漏税,凡是涉及大额补税的,一般还需要由主管税务部门出具非偷税漏税专项证明。不要说成为上市公司,哪怕是在新三板挂牌,都属于公众公司,都需要财务的规范和透明,同时也意味着偷税漏税的空间是很小很小的了。

第二、社保成本


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往往存在着劳动用工不规范的问题。比如降低社保基数、少报用工人数、以综合保险代替城镇保险、少计加班工资、少计节假工资等等。监管对于企业劳动用工的规范要求异常严格,因此,拟上市公司一般均会因此付出更高的社保成本。

第三、上市筹备费用


上市筹备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个职能部门按照上市公司的规范性要求提升管理工作水平,还需要组建一个专业的上市筹备工作团队,对整个上市筹备工作进行组织和协调,这都是成本。上市筹备费用主要包括:上市筹备工作团队以及各部门为加强管理而新增的人力成本;为加强内部控制规范而新增的管理成本;公司治理、制度规范、流程再造培训费用等等。

第四、高管人员成本


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董、监事会成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是能少就少,能省就省,但为了符合上市公司的治理条件,不得不安排更多“董监高” 成员,这就是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不说,“董监高”成员发生变化,对企业IPO是有不利影响的,为了稳定住这些人员,企业又需要采取股权激励,这又是成本。

第五、中介费用


企业上市需要聘请中介机构,在市场准入的落后机制下,中介服务成了一种稀缺资源,这也使得中介费用成为了主要的上市成本。企业上市必需的中介机构包括券商、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咨询机构、财经公关等等。中介费用的高低取决于合作双方协议的结果,它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融资额、合作方的规模和品牌、企业基础情况以及业务的复杂程度,当然市场行情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部分中介费用是可以延迟至成功募资后再实际支付,但是股改约50万、辅导约50万、保荐费用100到300万是少不了的。来看组真实的数据:2017年至2018年1月13日,442家新上市企业IPO发行费用平均花费4851万元:支付给券商的是3590万元,占比74%;支付给会计事务所的是521万元,占比11%;支付给律师事务所的是269万元,占比6%。当然在不同的板块上市花费也是不一样,上主板平均费用是5216万元,中小板平均费用是4997万元,上创业板费用最少,但也需要4214万元。


有人说,这里面承销费用是大头,但这是发行成功后才支付的,并且是从募集资金中扣除的,募集的资金是企业用股本换来的,可不是大风刮来的。

第六、上市后的边际经营成本费用


上市给企业带来品牌效应和信用升级,也同时给企业带来“为名所累”的问题,企业过去很小的负面消息可能会被放大,需要付出的公关成本增加。再比如业务规范成本,很多企业业务在上市之前存在按照不合规的方式进行的现象,有些业务可能是处于灰色地带,那么上市之后这个业务就不可能再做了。

第七、风险成本


企业上市决策面临最大风险就是上市申报最终不能得到发审委的通过,这意味着企业上市的工作失败。这一失败会给企业带来很多威胁:严格的信息披露,使得公司的经营情况被公开,给了竞争对手一个学习、阻击的机会;另外,中介机构也掌握了大量企业的重要信息,若碰上没有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可能面临着商业风险;上市工作的失败,还使得改制规范过程中付出的税务成本、社保成本、上市筹备费用、中介费用等前期成本,统统变成沉没成本,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弥补;更重要的是对企业形象的损毁,在十七届发审委之前,通过率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而现在沦为50%左右的过会率,对于没有过的,利益相关方更容易相信发审委的结论,从而降低企业的美誉度。


另外,还有控制权的风险。成为公众公司,公众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举牌来购买获得控制权,如果控股股东本身不是绝对控股,存在着被人从二级市场控制的风险,甚至被竞争对手恶意来操控。同时公司上市后,上市公司会存在着巨大的业绩压力,舆论影响等等经营性的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