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台历史10:南和县西陵之谜

 丹枫飞云 2018-04-04

南和县城东十三里某村西南方里许,有一片高岗,人称“西陵”,厚厚的黄沙层掩盖了西陵表面,也覆盖了人类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历史上曾经历过一段辉煌的时代。历年来西陵出土了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其中包含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夏商时期的贝币、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陶器、玉器......数量之多,实属罕见,他把南和县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二千年,它也象征着邢台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
西陵的起源现在无从考证,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证明,它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古墓群,然而这是何时的陵?又是谁的墓?陵下还埋藏多少珍贵文物?这都是个迷,有待我们今人以后去考证。
南和西陵出土文物种类如下:
1)新石器时代的石器
西陵出土了许多石镰、石磨盘等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在七千年以前的母系氏社会,磨制石器已经广泛应用,人类由渔猎向原始农业发展,人们开始种植谷子和水稻,用石镰收割,石磨盘研碎,这些文物的出土,表明至少在七千年前,人类已经在南和这片土地上生息,并已经开始原始农业的种植了。
2)夏商时期的贝币
南和西陵出土了种类繁多的贝币,有赭、黄、绿三种颜色。贝币也叫“鬼脸币”,堪称货币之祖,起源于夏代,兴盛于商代,到东周时期逐渐被布币取代。所谓贝币,就是将天然贝经过精心打磨穿孔而成,三百个连成一串为一朋,其形状一面有槽齿,光洁美丽,小巧玲珑,坚固耐磨。由于天然海贝供不应求,所以又出现了石贝、骨贝、蚌贝、铜贝等,形状仿海贝,体型较小,其长1.2厘米,但年龄却在三千岁以上。这些文物的出现,说明至少在商周时期,南和这里已经是比较繁华的地带,商品交换已经相当频繁了。
3)商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西陵青铜器之多令人咂舌,仅在1958年社员开荒平整土地时,各种各样的青铜器就挖出了整整一马车,数量之多,实属罕见。此后历年均有青铜器出土,种类繁多,包括铜簋、铜龟灯、铜戈、铜剑、铜鼎、铜镞、铜爵、铜马衔、铜车辖、铜釜等等,数不胜数,许多都样式精美。年代涉及从商代至战国时期。
4)玉器
西陵也出土了很多玉器,玉器自古就是神灵的化身,公、伯、侯持有玉圭表征爵位身份,玉能防腐护尸,故用玉做殉葬器很多,玉自然属性优美,雕琢玉器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西陵出土的玉器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总之,西陵虽然出土文物重多,但并没有正式发掘过,也没有人去研究过这些文物的历史,所以西陵之谜在被发现半个世纪之后,依然是未解之谜,该散失的文物恐怕也就逐渐散失了,但是这些文物已经可以证明南和历史之悠久,南和在商周时期的重要性值得研究,邢台作为祖乙所迁之都,其附近的南和必然是京畿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相印证的是南和古代方志类古书中多有记载“东潭碧波匿青铜”的历史事实,所谓东潭是在南和城东不远的几个村内的几处深水坑,即秋水潭、响水潭、白龙潭、白鹭潭。这里主要指白鹭潭,昔日的白鹭潭面积几十亩,波光荡漾,岸柳成荫、鱼虾成群,渔者驾舟网鱼,不断网出商周时代的上古青铜器,而白鹭潭等正位于西陵西部,与西陵相距甚近,西陵有大量商周青铜器出土,在西陵不远的白鹭潭历史记载也有大量商周青铜器出土,可见这绝不仅仅是巧合,在西陵及其附近这大片土地上出土大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事实,证明这里在商周时期一定是处重要的地方,西陵之谜至今仍然是南和的未解之谜之一,也许有一天它会解开其神秘面纱,也许它还将继续酣睡在历史之中。但无论如何,都已经无愧于南和台悠久的历史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