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总是歪歪正正,有人觉得设计巧妙,有人觉得是败笔,或者欧公是随便写写的。书法界争论不休,各执己见!
这样其实挺好,有助于提升各自对书法艺术的鉴赏力。当然,完全的门外汉的言语不必理会了!
《九成宫》里有两个“青”,写法迥然不同。尝试解析一下,看看欧公是否真的是喝醉酒,随便写写的!
先比较一下这两个“青”有何不同?
“青”头的三横左边偏长,要往左倒,造险也!
月靠“青”头的竖的左边,月的两横靠右,这是破险,下文具体分析。
以钩为支点,整个字的重心线是左倾的,这是欧倚侧的基本手法:左倾,险起!
上下中心线错位,这是欧造险的手法之一。
月靠左,撇有顶起上部下坠的效果,破险也。
以月的底部两边为两个支点来看,重心线在“青”头的竖上,铅垂。月的两横在重心线偏右,产生配重。这样两边的力能达到平衡,使整个字平衡、稳定。
除了“青”头的横是左边略长是相同的以外,这个“青”大有不同:月是略靠右的,月的两横是靠左的。
三横左边长,造险!
以钩为支点,重心线左倾,险起。同样是中心线错位,不同的是,月向右错位!
同样,整个字在月的底部产生两个支点,重心线铅垂穿过“青”头的竖。重心线平分月的两横,两横在重心线两边的力配重效果相等。月的右边离重心线略远,在右边产生向下的坠重力。这样,重心线两边的配置效果相当(即力矩相等),整个字保持平衡、稳定。破险实在是太绝了!
这两个字的设计思想完全不同,是随随便便能写出来的吗?
有人说,要是书法要用尺子来量,要考虑力学分布,那不要累死人啊!
这个游戏大家都玩过吧!那时你学过力学吗?用尺子吗?不一样玩得挺好!
欧的“险绝”与“磊石块”异曲同工,高手哪有不懂力学和尺寸之理!
欧公是否懂得物理力学(那时还真没有物理力学哈!)不是很要紧,但欧公娴熟的力学运用却是尽在眼前!
欧公没有上过大学,没学过物理力学,也没拿尺子,但尺和力具在心中!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