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圣“音乐狂人”托尔斯泰

 阿里山图书馆 2018-04-04
   托尔斯泰出生和葬身之地——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

位于伏尔加河畔的俄罗斯第三大城市喀山是我安放了9年青春的地方。从我的母校喀山音乐学院步行十几分钟就能到达的喀山大学,便是世界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母校。从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到1847年退学离校,托尔斯泰在这里度过了三年大学时光。

文豪故居也是“音乐中心”

  
            喀山大学

第一次去看托尔斯泰读书的地方时,喀山大学那12根罗马柱一字排开的校门就令我无比震撼。喀山大学的校园历经三百年岁月洗礼仍傲然肃立,雄姿未改。成立于1804年的喀大是世界级名校,是俄罗斯最古老、最受推崇的大学之一。该校培养出很多蜚声世界的杰出人物,列宁、高尔基和列夫·托尔斯泰都曾在此学习生活过。据我所知,当初托尔斯泰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原因是他的文学课没有及格……

文学课不合格,并不影响托尔斯泰后来成为举世景仰的文学巨匠。而彼时的托尔斯泰正处于头脑风暴的漩涡之中。学校的生活让他失望,他不断地试验各种人生观念和学说,各种人生课题如藤蔓一般纠结着,他狂野生长着的思想东探西突,寻觅着外放的通道。他找到了通道的入口——音乐,并且一头扎了进去。

托尔斯泰的童年是浸泡在音乐里的。他年幼的时候,母亲弹奏贝多芬的《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时,他被音乐深深感动,几乎流泪。在喀山大学读书时,他为自己拟就了一个庞大的音乐自学计划,欲使自己的钢琴演奏水平“达到中等完美的程度”。为此他请钢琴家鲁道夫教自己学习钢琴和乐理。退学回到图拉后,他坚持每天练习演奏四页乐章。他还购买了大量的音乐书籍和乐谱,并且尝试作曲。正是如此系统地进行音乐学习和训练,才使托尔斯泰具备了极其专业的音乐素养,使得许多著名的音乐家被他深深吸引,不由自主地聚拢在他的身边。

托尔斯泰在莫斯科的故居博物馆位于列夫托尔斯泰街21号,是一座两层的黄色小楼,看起来十分简朴。托尔斯泰每年都会带着家人在这里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天。故居的讲解员告诉我们,这座房子不仅仅是托尔斯泰生活和写作的场所,而且还是独具特色的“莫斯科音乐文化中心”,许多著名的音乐家艺术家经常来为托尔斯泰演奏或演唱最优秀的音乐作品。讲解员正说着,忽听见楼下花园的树林里传来了清脆稚嫩的歌声,原来是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在花园的树林里引吭高歌,这歌声正应时应景,我和讲解员不由会心一笑。故居里,陈列着托尔斯泰用过的钢琴、手风琴、小提琴、长号、三角琴,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乐器,怪不得高尔基说:“托尔斯泰是一个不平常的音乐家,一个人就顶得上一个乐队,他能够在数种乐器之间自由转换演奏”,看到这些乐器才知此言不虚。

1876年冬天,当时的莫斯科音乐学院院长鲁宾斯坦安排了托尔斯泰与柴科夫斯基在学院的音乐厅内第一次见面。两位大师的会面至今仍被俄罗斯文化界津津乐道。见面后托尔斯泰情不自禁地表白说:“听了他(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我接触到了灾难深重的人民的灵魂深处”。柴科夫斯基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从来不曾这样感动过,为的是托尔斯泰坐在我身旁,倾听我第一部四重奏的行板时,他竟然哭了。”

令我骄傲的是,我也曾两次在这个音乐厅里演出过。这座音乐厅简直可以说是一座古典造型艺术博物馆,记录着音乐在俄罗斯历久弥新的辉煌记忆。当时柴科夫斯基正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之后,柴科夫斯基的名字曾一度成为了音乐学院的名字。

与托尔斯泰会面是多少俄罗斯文化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当然,不是所有希望见到托尔斯泰的音乐家都能在莫斯科等到他,也有不少人不顾路途遥远,一路追到托尔斯泰的庄园,这里面包括年轻的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和歌唱家夏里亚宾。

在离开俄罗斯的前一年,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渴望,又一次来到托尔斯泰的庄园。我于6年前的初冬来过这里,此次来时正值盛夏。上一次,我是为了拜谒世界文学巨匠托尔斯泰,而这一次,我是为了看望音乐狂人托尔斯泰,想看看音乐是怎样在这个文学大师的生活里开枝散叶,茂密成荫的。

         庄园外的林荫路

托尔斯泰庄园位于莫斯科城外200公里处的小城图拉的城郊,那个地方叫亚斯纳雅·波良纳,译成汉语即为“清爽的草地”。然而,一路走过来,想象中该是清爽的草地的地方,全都长满了大片大片茂密的森林,在视野的尽头连绵起伏。那深深浅浅、重重叠叠的绿色树冠随风飘摇,如绿色的波浪裹挟阵阵涛声排空而来,一路呼啸着、追逐着,却突然在一个有着两个柱形尖塔的白色大门前戛然而止。这个大门里面,是托尔斯泰出生与长眠的地方。


沿着《战争与和平》中屡屡提及的那条林荫掩映的小路,绕过那个清漪涟涟的池塘,穿行于密林深处。走着走着,一幢白色的二层木结构楼房忽而闪出身来,这就是托尔斯泰养育了13个孩子的家。在故居门前有一大片空地,摆着长椅,种着花木,这是他与来访者会面的地方。在这里,托尔斯泰握住了来访的拉赫玛尼诺夫和夏里亚宾的手,把他们带到了书房里钢琴前。面对此前只是从画像上见过的托尔斯泰,拉赫玛尼诺夫激动地说:“如果让我演奏,真不知怎么办——我的手都冻僵了。”

两位年轻的音乐家一起为81岁的托翁表演歌曲《老伍士》,拉赫玛尼诺夫弹琴,夏里亚宾歌唱。托翁坐在他们的对面,两手插在短衫的皮腰带里。当夏里亚宾含着泪水唱出“愿上帝保佑你们回到家乡吧”时,托翁抽出手来擦去了流下的眼泪。演唱完毕,久久地,托翁静默无语,陷入了沉思中。托翁夫人索菲亚对两位年轻人说:“看在上帝的份上,您可别暴露出已经发现列夫·托尔斯泰流了泪。您知道,他有时很怪。”后来,夏里亚宾动情地写道:我感觉到了这位严肃的老者内心的温柔,我觉得很幸福。

托尔斯泰献给音乐的眼泪

     
1908年5月,79岁的托尔斯泰在庄园花园中。这也是俄国的第一张人像彩照。

托尔斯泰一生都醉心于音乐,把音乐视为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至死未变。他说:“我喜爱音乐胜过其他一切艺术。”他曾在致柴科夫斯基的信中称音乐是“艺术世界中最高的艺术”。听着音乐,他会动情地说:“活在世上真好。”即使在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听到留声机放起特罗扬诺夫斯基演奏的果拍克舞曲,还是不由感叹道:“真想跳舞啊!”

在逝世前不久,即1910年10月3日的日记中,托尔斯泰写道:“音乐,特别是音乐,可以唤起人们的愿望,使更多的人体验和分享。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能表现出艺术的真正涵义。”他的大儿子利沃维奇是音乐家,他注意到父亲,“在音乐声中,他的脸上会现出特别的神态,脸色发白,目光凝视着远方,常常不能自已,眼里噙着泪水”。

1910年10月28日,82岁的托尔斯泰突然离家出走。11月20日清晨,这位热爱音乐至死不渝的世界文豪在出走的途中与世长辞。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人说:“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托翁是在逝世后的第九天被运回庄园的,按照他的遗嘱,他埋在了密林中的一条沟的旁边,依着一棵高高的大树。他的坟墓很简单,只是一个方方的土堆,没有墓碑,简朴得一如他晚年的生活。我走过去为托翁深深鞠躬,当时,夏日夕阳的余晖在密林里穿行,在托翁的墓上罩上了一层余晖,我想,这该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墓地了,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晚祷》……

                         文 | 吴沐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