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树法的第二课。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组成树体的五大部位:树根、主干、次干、中枝、细枝,也分别介绍了它们对组成树体的作用。而细枝主要影响着树势,也就是整棵树的形态。 中国山水画“树法”可细分为“枯树法”“夹叶树法”“点叶树法”“特殊树法(如松柳)”等几类。顾名思义,划分标准根据自然界中的不同树木类型。国画学习者,不管是初学者,或是有一定基础的老手,都需要不断夯实山水画的基础技法,“枯树法”是“树法”练习的首选。 △ 张伟平《寒林图》2017年 古人根据观察将自然界的树转换为笔墨树后,按树枝出树的特性,分为三类: 一为向上出树类。以鹿角枝为例代表; 二为向下出枝,以蟹爪枝为代表; 三为平行出枝,以马远夏圭的拖枝为代表。 △ 自然界中的鹿角枝、蟹爪枝、拖枝 以上三种为最常见的出枝法,可谓中国画“树法”学习的重点,是我们绕不开的一道基本功训练关口。以下我们先介绍常见的前二种。 一、鹿角枝 鹿角枝因其形态似鹿角而得其名,它是学习者最应该训练的出枝法之一。鹿角枝出枝的好坏关键在于理解的出枝规律。 △ 张伟平课徒稿:鹿角枝分解图 一个鹿角枝似乎很简单,但按什么意图组成小枝,再由小枝组成大枝,就涉及到基本的出树规律和注意要点,从课徒稿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要点:
△ 张伟平课徒稿:鹿角枝 二、蟹爪枝 蟹爪出枝因形似蟹爪而得名,只不过一种是向上出枝,一种是向下出枝。出蟹爪枝尤其要看清下笔位置,果断、连续用笔。 △ 张伟平课徒稿:蟹爪枝分解图 我们提倡在勾蟹爪枝时,用笔用墨一要准,二要狠。“准”不光指下笔的位置形态要准,还包括墨的浓枯也要合乎要求;“狠”则是在“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出枝才有效。 △ 张伟平课徒稿:蟹爪枝 三、枯树法小结 同学们,讲完了出枝法,我们下面再小结一下枯树法的学习要点:
△ 张伟平课徒稿:寒林 学习树法首先要学会观察经典范本,或有明通画理的老师示范领入门。初学者要找规律性强、易上手、出枝规范的作品做临本。此类临本不管在中枝、细枝,还是用笔的长短、粗细,乃至分枝的角度都能做到清晰、有规矩,这样便不容易让我们在结体上养成坏习气。 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出枝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而这种能力,不是靠临一两张画就能解决。出枝的基本功需要长期、反复地进行训练才能逐步增强。所以,当我们面对好临本,不是临完就了事,而要盯住一些自己认为不足的环节多次练习。随着出枝能力的提高,我们才能逐步地理解掌握基础画法。 △ 张伟平课徒稿:倪瓒枯树法 △ 张伟平课徒稿:王蒙枯树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