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晋和西晋、东汉和西汉为什么也有南宋、北宋这些方位怎么定的

 潇潇雨ekg9m5f4 2018-04-04

曹魏时期以洛阳为中心,习惯称汉水流域荆州(魏属)为南,称淮河流域即徐州和扬州(魏属,实为江北部分)为东。故而置征/镇南将军府于荆州,镇新野,置征/镇东将军于扬州,镇淮南。

司马氏代魏后延续了这一习惯,以徐州、扬州为东。直到晋愍帝时命司马绍(即东晋之晋明帝,晋元帝司马睿之子)镇广陵,犹拜东中郎将。

而对司马睿而言,情况还有些特殊。司马睿最早被东海王司马越派出担任方面,是以平东将军留守下邳。此后司马睿随征邺城被掳,又逃回琅琊。晋怀帝即位后,在王衍的筹划下,司马睿被授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随后在王导的主张下,司马睿南渡建邺,这个过程在东晋被称为“东征”(袁宏有《东征赋》)。

故而司马睿的朝廷被称为东晋是再自然不过的咯。毕竟是从徐州到扬州、经过“东征”建立的嘛,自然算是东边的朝廷。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空间感取代了洛阳的权威感,以洛阳为中心的坐标系被以淮、汉中间地带为界的“南北”的二元体系取代了。这里还有一层关系:东晋朝廷建立以后,按照建邺为中心建立了另一套命名体系,原来的扬州江北部分(即“东”的本源)被命名为“北”,这和建武元年镇广陵的王舒为北中郎将监青徐二州诸军事有关(是因是果都搞不清了)。此后该地区遂有“北府”之名。不过这套命名法影响力很有限,没考证过到什么时候就维持不下去了。

以建康為中心的東(會稽)西(豫州荊州)南(江州廣州)北(徐州兗州)通行于六朝時代,到陳亡算是一個終點。我的理解,根本的原因還是經過六朝隋唐以後,隨著南方的成長以及關中地區的衰落,中國的區域從東西二分變成了南北。

我觉得很有道理,特录于此。)

总之就是,原有的洛阳坐标系已经在各种原因下完蛋了,大家就不管南方政权叫“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