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业4.0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虎牙变大猫 2018-04-04

来源:北科智库


引言

国际制造业竞争加剧、传统比较优势不复存在。与此同时,正在发生的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将彻底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和进程,改变国家间的比较优势,进而重塑全球产业竞争力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我国经济发展由此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和重大的历史性机遇。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的发明,实现了电气化。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计算机服务系统、ERP等软件系统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制造业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可以说,前三次工业革命让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不断地进化。而工业4.0则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对制造业的模式造成了转变——在德国,工业4.0旨在通过深度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物理系统等技术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与美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说法不同,工业4.0认为,在制造业领域,将各种资源、信息、物品和人融合在一起,相互联网的众多“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形成了工业4.0。工业4.0其实就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智能工厂,最终实现的是制造模式的变革。这样一来,随着“物理”和“信息”融合,无论是国际分工,还是市场模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使得制造业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新的范式转变。



1、工业4.0改变国际分工



提到制造业不得不提微笑曲线。微笑曲线将一条产业链分为若干个区间,即产品研发、零部件生产、模块化零部件生产、组装、销售、售后服务等,其中组装,也就是生产制造环节总是处在产业链上的低利润环节。而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的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往往占据着研发、售后服务等产业链高端位置,许多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一直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只能无奈地维系相对较少的利润,而且由于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也相对较低,致使竞争更为激烈,可替代性强,从而又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这就是工业3.0时代的国际分工模式。


一直以来,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走向产业链高端位置,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厂商们可望不可及的顶级目标。


传统的微笑曲线理论的分工模式下,过去的制造业只是一个环节,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流程化管理,提供低成本的标准化产品,获取竞争优势,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进一步向制造业环节渗透,网络协同制造已经开始出现。制造业的模式将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它会打破传统工业生产的生命周期,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到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构成了闭环,彻底改变制造业以往仅是一个环节的生产模式。


在网络协同制造的闭环中,传统价值链也将不可避免的出现破碎与重构。也就是,随着新工业革命的发展,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将共同创造价值、共同传递价值、共同分享价值。这样一来,对制造业“微笑曲线”这个价值链进行一次颠覆性的重塑——告别微笑曲线,这是新工业革命时代,未来制造业的必然趋势——产业竞争优势整合重组。无疑,这给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分工中高端环节的机会。



2、工业4.0改变市场模式


工业3.0时代,企业依靠大规模生产,通过不断地减低成本、提高效率来获取规模经济的效益。然而,随着市场多样化、客户多样化、技术多样化,使得生产效率不断降低,管理成本不断加大,由此在市场模式上,已经形成了所谓的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现象。


工业4.0时代,未来的工业体系业中,将更多的通过互联网技术,以网络协同模式开展工业生产,以开发能够完全适应生产的产品,这种适应性将使企业面对客户的需求变化时,能迅速、轻松地做出响应,并保证其生产具有竞争力,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制造业企业将不再自上而下地控制生产,不再从事单独的设计与研发环节,不再从事单独的生产与制造环节,也不再从事单独的营销与服务环节了。


与之对应的是,企业、客户及各利益方通过互联网,广泛地、深度地参与到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等环节,客户得到个性化产品、定制化服务,企业获取了利润。制造企业从顾客需求开始,到接受订单、寻求生产合作、采购原材料、共同进行产品设计、制定生产计划以及付诸生产,整个环节都通过网络联接在一起,彼此相互沟通,而信息会沿着原材料传递,指示必要的生产步骤,从而确保最终产品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


所以,在市场模式转变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亟待顺应新市场为导向进行调整,应参照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结构的变化,发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优化和配置经济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新工业革命呼唤新产业政策


当然,工业4.0也会给未来产业和经济发展在新产业、技术、市场、业态、生产方式与组织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带来高度的不确定性,这使得基于传统产业发展经验的选择性产业政策完全失去了作用的基本前提。


工业4.0时代,有价值信息的挖掘能力、传递能力、知识生产性的重视、将成为企业竞争力要素,平台型企业、网络化组织将更加普遍。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将更加紧密,中小企业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将更加重要……这些变化都要求适时、适度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能力,对我国相对薄弱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能力构成现实性的挑战。


再加上范式的转变,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市场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等等,无疑增加了设计和实施产业政策的技术难度。如何应对工业4.0,首先就需要提升政府机构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能力,根据不同行业的异质性特征,及时推出针对性强、包含差别化的“新产业政策”,发挥引导的作用。产业界也普遍期待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为此,从政府角度看,应该积极搭建平台,营造创新环境,既要有竞争政策又要有保护政策,才能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有序发展,才能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


工业4.0必然对传统产业造成颠覆性的冲击,未来传统产业必然需要“新的产业政策”;工业4.0也必然会带动一些新产业的诞生,政府主管部门自然也需要及时制定“新产业的政策”。为此,应该从学术角度进行研究,探索应对政策,让“新产业政策”推动经济新陈代谢,培育创新。


所以,“新产业政策”应为新工业革命进行“新研判”。一方面,如何在新工业革命中,及时推出“新的产业政策”,带动传统制造业的智能转型,推动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另一方面,随着工业4.0、“智能制造”、“信息物理系统”、“共享经济”等新模式的出现,一些新的行业、新的商业将会涌现。坚持创新驱动,更加需要加强预判性、前瞻性研究,及时出台“新产业的政策”,促进经济体系实现开放式创新、大规模定制和社会化生产。


所以说,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与机遇——当前政府主管部门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认真调整产业政策的制定思路,及时推出“新产业政策”!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