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世隔绝的一项实验告诉你,什么才是孩子的终生必修课

 闲谈集锦 2018-04-04

“长大”这两个字,连偏旁部首都没有,一看就很孤独。

  

作者:小豆婶儿

英国Channel 5电视台曾播过一档节目,叫《In Solitary》,被称作“孤独实验”。

他们选取了五名性格、背景都不同的志愿者,在一家废弃工厂的集装箱里,模拟“无社交封闭环境”,与世隔绝。

通过5天的实验时间,来记录和观察人在在完全孤独的状态下,会有怎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第一位志愿者,是一位全职妈妈,实验不到5个小时,就情绪崩溃,宣布放弃。

第二位志愿者,是名网红,叫Lucie。实验前三天,Lucie表现得特别正常,她健身、画画,情绪正常,仿佛密闭独处的空间,对她没有丝毫影响。

直到第四天,Lucie开始在镜头前吐露心事。她分享了这几天的生活,甚至谈起了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和相恋8年的男友结婚后被劈腿,她逃避多年,现在终于敢于提起。

第三位志愿者,是个单亲家庭的男孩Llyod,他本来对离开的父亲恨之入骨,而这次长时间的独处,他想明白了一些事:“出去之后,我想去看看我爸。”

……

每一位实验者都曾面临孤独带来的折磨,甚至接近崩溃。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所有人终于都直面了自己的内心,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长大。

清华大学心理学博士韩文老师曾说,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而最有价值的成长,是重遇自己。

孤独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父母则是那个肩负重任的引路人。

有人说,不过一个小孩子,谈什么孤独。

可让所有父母头疼的“分离焦虑症”,就是他们感受孤独的开始:走出只有爸爸妈妈的世界,走进不得不独自面对的新天地。

奥黛丽·潘恩曾为女儿创作过一册绘本,故事是这样的:

“小浣熊Chester很排斥去上学,因为他不愿意离开妈妈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

浣熊妈妈向他保证,他一定会喜欢新学校,并告诉小浣熊一个秘密——“the kissing hand”。

浣熊妈妈在小浣熊的掌心印上一个吻,这样,每当小浣熊在学校感到孤独的时候,把掌心轻贴在脸颊,妈妈的吻就会温暖他的心,就不会再孤独和害怕了”

绘本里浣熊妈妈的做法真的是很浪漫,可孤独也真的是太可怕,“手心之吻”,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安全感可没有妈妈的怀抱给的多。

应对“分离焦虑”,是父母引导孩子面对孤独的第一课。

有本书里提到,在爸爸妈妈正式和孩子分别之前,可以先让熟悉的长辈或者亲友代替照顾孩子,让孩子有个情感转移的过程。不要在即将离开的时候,才向孩子传达:你马上就要被我丢下的讯号。

如果说教太严肃,那不如来和孩子做个游戏吧。

从简简单单的捉迷藏开始,两分钟……五分钟……逐步延长游戏的时间,帮助孩子建立起心理安全感:爸爸妈妈只是暂时躲起来了看不见,但一直在我身边,过一会就又会出现啦。

更多情况下,是不要把自己的情绪传染给孩子。

前段时间送女儿去上课,恰巧看见班里新来的小朋友,在和妈妈表演“生死离别”。

小家伙哭得撕心裂肺,死死抱住妈妈的腿,声嘶力竭地喊着不要和妈妈分开,小脸上鼻涕眼泪纵横,没过几分钟,妈妈的眼睛也开始红了。

当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不忍,就更加难舍难分了。笑着和宝宝挥手告别,然后坚定不移地迅速离开,才是最佳选择。

毕竟,我们的孩子都是奥斯卡影帝,没准你刚走,他就和园里的小朋友打成一片了。

龙应台曾教育儿子。

人生,其实就像是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

父母,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过客,只会陪伴他们走过某一段旅程,最终在这条路上走着的,只有他们自己。

我们总在提倡,父母要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教育,但其实,孤独比陪伴更加重要。

南桥曾讲过一个故事。

他说他曾询问过一位女儿上了麻省理工的朋友,把孩子培养得那么有出息,秘诀是什么?

朋友说,哪有什么秘诀,只是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让她在那自己读。

孤独是一种能力,给孩子创造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才可以让这种能力萌芽开花。

因为自媒体工作的关系,加班成了生活常态,所以很早之前,我就和女儿商量,每个星期会有两到三天,妈妈在书房工作,你要待在自己的房间。

“闹钟的时针走过三个小格,妈妈就过来陪你。”这句话成了我和女儿心照不宣的约定。

其实一开始,小姑娘也撇着嘴不情愿,会反复和我确认是不是在说谎。

后来,当孩子确定我说到做到后,就完全可以独自享受一个人的时光了。

她可以静静地看书,涂鸦,组装乐高。有时候还会在我工作结束的时候,更加亲昵地向我展示自己的成果,一个劲儿地等着我的表扬。

谁能想到,我最幸福的时光之一,是故意给孩子设置的“孤独关卡”带来的呢。

作家蒋露说,要想知道中国家长的爱是啥样的,在放学时间去学校门口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一群人,一律沉默,面孔和视线朝着一个方向。一旦学校的大门打开,便迅速定位自己的孩子,像老母鸡般将其揽入自己的羽翼下。”

每一位家长看向子女的眼神,都充斥着疼惜与关爱,但唯独缺少信任和放手。可不放手,孩子又怎么能拥有独立自主的人生呢。

看过一项研究,说的是当一个孩子从感受孤独到融入孤独的这段时间内,会进行内在的整合。

他们的心智会比同龄人更加成熟,会开始思考自己与父母、朋友、甚至与社会、世界的关系,逐渐建立起内心的独立世界。

放手让孩子面对孤独,忍受孤独,虽然辛苦,但成长之路本就磕磕绊绊,不管路多么崎岖,多么难走,只要前进,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属于他们一个人的岁月里,活得熠熠生辉,变得足够强大,足够美好,足够优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