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吸猫」的电影,是国产动画的又一个新台阶

 昵称71mcV 2018-04-04


我们的国产动画,一直渴望在两个方面做出突破:一个是技术层面,追赶好莱坞有一段不断在缩短的距离;另一个则是受众年龄层,让动画电影的叙事脱离低龄化。


不少创作者为此做出了很多尝试性作品,都获得了相应的市场反馈。而追光动画从《小门神》开始,就致力于在技术层面成为国产动画的先驱,在前作《阿唐奇遇》里,也延续了《小门神》里的中国风格。


保持着几乎一年一部新作品的速度,追光动画的最新作品《猫与桃花源》,则又上了一个台阶,影片将于4月5日全国上映,就追光动画此前的作品脉络来看,这也会是一部适合全家一起去看的合家欢动画。



从剧照中我们就能看出,追光动画这次挑战了动画化最难的重头戏——动物。动画化的动物不仅要动作灵敏,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毛发,以及一举一动牵扯的每根毛发的律动,这是最难在银幕上呈现的。


当然,在技术层面,可能除了追光,目前国产动画产业内,很少有人能做到《猫与桃花源》里那样灵活的动物群像了。



影片中有好多种动物


完成了技术的上的追求,下一个要攻克的就是叙事,《猫与桃花源》在叙事上十分接近好莱坞式的故事模板,是一个回家主题故事。


大部分好莱坞电影的主题都是回家、重建家园。在《猫与桃花源》里也是这样,在故事里,猫儿子斗篷坐着自制火箭飞出了窗户,猫爸爸毯子在鹦鹉金刚的帮助下,踏上了寻找儿子的旅程。


猫爸爸和鹦鹉


和大多数的好莱坞电影叙事一样,《猫与桃花源》也分为AB故事,A故事是整体的大架构——父寻子,B故事则是琉璃厂里的种种奇遇。


A故事作为主线剧情,所说的是一个「小家」的故事,父亲寻找儿子,而其中囊括的琉璃厂B故事,则是一个动物解放的「大家」的故事。最终,AB故事线融为一体,把两个回家问题一并解决。


一个回家的旅程


在这个好莱坞故事模版里,提出了一个东方意象的疑问,什么是桃花源?大众所理解的桃花源,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的地方,是一个无忧无虑,躲避外界纷扰的净土。


用西方的角度来解读,也就是伊甸园、乌托邦。总而言之,桃花源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定义,概括人心中对于美好乐土的一种想象。而《猫与桃花源》里的桃花源,则来自两个角色的杜撰。


会不会有桃花源呢?


第一个创造桃花源概念的是黑色异瞳老猫,它是毯子小时候,它的主人捡回来的一只猫,戴着一个神秘的项链,在它离开前把项链传给了毯子,并告诉它猫的桃花源传说。对于老猫来说,桃花源代表了它曾经的美好回忆。


第二个则是毯子自己,毯子长大了,有了孩子斗篷,项链又传给了它的孩子。毯子告诉斗篷桃花源的故事,是为了掩饰斗篷妈妈去世的真相,毯子告诉斗篷,它的母亲去了桃花源,那是一个美好的地方,斗篷才因此有了对桃花源的向往。


小时候的毯子


除了思念母亲外,斗篷作为一个少年,它的年纪赋予了它一种无因的反叛心理。比起寻找母亲的踪迹,它渴望桃花源,更多是基于一个年轻人对外界的好奇心。这一场寻找桃花源的历程,也成为它个人成长中的重要经历。


父子两只猫的性格设置,也形成一组呼应。猫爸爸避世,独守自己的一隅,惧怕理会、了解外面的世界。猫儿子渴望入世,想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


父子的对比


在二者中间,有两个调和的角色,老猫和鹦鹉。老猫来去自如,想留就留,想走就走。鸟本身就有飞的本性,它如果要飞走,完全可以开窗离开。


老猫和鹦鹉相比父子两只猫来说,有选择的能力,可以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做出选择,而没有被迫的成分。


老猫


老猫在流浪之后回到了琉璃厂,毯子固步自封在家里,它们都是因为放不下过去,才无法像斗篷一样本能地觉得桃花源就是美好的,桃花源在它们心里成了回忆的一种象征,一件美好的事物。


而当桃花源一旦被定义成不可追忆的过去,就再也没有了神秘感,也就会让人丧失向前追寻的动力。



《猫与桃花源》当中有三个重要的叙事空间,一个是家,一个是城市,还有一个是琉璃厂。


家和琉璃厂可以看作一组对照的叙事空间,因为它们都是封闭式的空间。两只猫的整体路线,都是从家通过城市到了琉璃厂,但是主要叙事空间有所不同,这也和它们的角色设置有关。


城市叙事空间


毯子的主要叙事空间在城市,它惧怕离开家,所以它要通过城市的冒险考验,征服家之外的世界。


斗篷的主要叙事空间在琉璃厂里,它渴望离开家,于是当它陷入一个想走不能走的困境中,才会明白如何正视家的概念。



《猫与桃花源》中还有不少迷影的部分,在琉璃厂边缘开了酒吧的老猫,和既容忍他又喜欢找它麻烦的浣熊头头。


这样的角色设置很明显在致敬《卡萨布兰卡》里的瑞克和警察局长。这层致敬也体现出它们二人之于琉璃厂的关系,虽然立场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维护这个地方的和平。


致敬《卡萨布兰卡》的酒馆


另一个我觉得很有趣的地方在结尾处,通往桃花源的交通工具,居然是一艘琉璃打造的「诺亚方舟」。


熟知《圣经》的人都知道,诺亚方舟在大洪水来临的时候,载着各种雌雄配对的生灵,躲避灭顶之灾。在结尾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处」出现诺亚方舟,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猫与桃花源》较为成功的创作了一个家庭情节剧模式的中国动画,在它的结尾,通过对「桃花源」概念的思辨,打破了原本好莱坞家庭情节剧惯有的「回家」结局。


毯子作为好莱坞叙事中的典型角色,它心中的桃花源是它所居住的人类家庭,它历经千辛万苦找寻儿子,是为了回到那个家里。而斗篷心中的桃花源是更为宽广的世界,它想要去流浪,去探寻生命的意义。



究竟什么是桃花源?好像到了故事最后,也没有给出一个足够明确的答案。或许桃花源这个概念,本就不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所指。


也并不是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桃花源」这种俗话,只是每个人心中理想的乐土,都是不一样的。有人喜欢安逸,有人喜欢冒险,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对错。但无论经历过什么样的遭遇,都不应该放弃生活的动力,做一个关于桃花源的美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