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说 | 3位医生压在心底的话,感动了千万人!

 渐近故乡时 2018-04-05

加入“中国糖医”,一起和糖尿病死磕


来源:华医网(整理自光明日报


导语


每天游走于健康与疾患之间,体会生与死的无常,体会职业的精彩与无奈,让医生这个群体格外与众不同。从穿上白大褂的第一天起,等待他们的,就是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和不可预知的职业风险。


这也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群体。转瞬间,毁誉就可能发生逆转。负面情绪会时常加诸其身,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成为暴力伤医事件的主角。一旦身处是非漩涡,他们的声音常常会被一些非议淹没。


和许许多多普通人一样,“白衣天使”有着自己的情感。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关怀,他们有很多心里话要说。


没有比救活一个人更让人欣慰的事了
北京急救中心东区分中心医生 韩鹏达

“您好,‘120’。”

“医生,快来,有人被电晕了!”

对于急救中心的医生来说,电话铃声就如同冲锋的号角。我立即跑向停在院子里的救护车。

呼救是从北京东四环一家美容院发出的。一位30岁左右的女士在做“抖脂减肥”时,仪器突然漏电,强大的电流瞬间将其击倒。

10分钟后,我们的救护车赶到。只见窄窄的美容床上,躺着呼吸、心跳全无的女伤者,旁边是惊慌失措的年轻店员,还有好奇的顾客不时探头探脑。

准备心肺复苏术!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给予肾上腺素。突然,监护仪上出现了患者心脏室颤的波形。我大吼道:“准备除颤,调整电量200J。旁人都离开!”

经过大约5分钟的持续抢救后,监护仪上显示的“直线”终于恢复了规律的波形,血压也测量到了。我们马上通过“120”指挥调度,与最近的民航医院取得了联系。
过了将近一刻钟,救护车终于驶入民航医院的大门。等候在大厅的医生推着病床迎上来,呼吸机也已准备就绪。

把病人抬下车,推进急诊室,与接诊医生进行交接后,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返回急救站了。这时候,我和搭档的信息再次被更新为“站内待命”。我们要做的,是抓紧填写上一次任务的病历记录。

由于抢救及时,那位女士挽回了生命。出院后,她还专程送来锦旗。

入职10年来,诸如此类惊心动魄的事,我遇到太多太多了。守着“120”这条生命呼救专线,必须天天与紧张、压力相伴,但我不抱怨,也不后悔。因为,我们的努力关系到生命的延续。

在生活中,还有比救活一个人更欣慰的事吗?


让我们共同面对医学的不完美
中日友好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李 刚

约一周前,晚上九点多,一位孕妇被送来抢救,因为妊娠合并大出血,生命垂危。来不及多想了。好在患者还有意识。我握住她的手说:“你一定要坚持住,要配合治疗。这样,你才能保住自己,保住孩子。”我看到,当患者听到“孩子”这个词时,眼睛里闪现出一丝光芒。我感觉到她轻轻回握了我的手,对于十分虚弱的她来说,一定是使足了气力。


她的信任让我感动。虽然重症监护室拥有全医院最齐全、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但遗憾的是,不是每个患者都能在这里起死回生。毕竟,医学只是一门科学,不是神学。也正因为如此,在对抗病魔甚至死神的时候,最需要医患的彼此信任,相互扶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期待生命创造出奇迹。

在接下来的72小时里,患者始终徘徊在死亡边缘,但我们的治疗方案,始终得到了她的全力配合,这让我们能心无旁骛投入治疗。同时,我也相信,是“保住孩子”的信念,最终让这位准妈妈熬过了最危急的时刻。

没有医生不想把病人治好。可是有些病人和家属就是不相信——“我是花了钱的,你必须给我治好!”“你这是过度诊疗吧?”手术失败了,“是不是因为没塞红包啊?”“是没托人和院领导打招呼,病人才出现并发症的吧?”

面对这些怀疑,有时真是有口难辩。医疗过程本身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我们不能用结果去评判过程。更何况,生命的价值,永远无法用对与错来衡量。


常常去帮助 总是去安慰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综合医疗科医生 金雅磊

几年前,一位90多岁的患者因高血压和心衰在我这儿就诊,检查时发现他还患有肝癌。我安抚他:“别怕,我们一起努力战胜病魔!”之后,我会同其他科室制定了一套较温和的治疗方案。住院期间,他总是笑着对我说:“没关系,我一定会活到一百岁。”在之后的五年里,前前后后十几次因为多种并发症住院,不管每次有多痛苦,他都笑着接受治疗。

有一次,他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需要气管插管。对一位90多岁的老人来说,在清醒状态下插管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我们特别害怕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见我面色紧张,老人鼓励我:“没事,你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出了事我也不会怪你们的。”在场的老人家属同样对我们十分信任:“你们放手去做吧,不管结果怎样我们都能接受。”庆幸的是,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患者再一次转危为安。

2012年,这位老人由于肝癌转移病故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拉着我的手说:“不好意思,给你丢脸了。”当时我鼻子一酸,流下泪来。在生命的尽头,老人想到的都不是自己。作为医生,我还有何求?


每一个生命都是在医院诞生,在医院终结。医生能做的,就是让生命之路更长一些,更轻松一些,一路不管多艰难,有爱有温暖同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