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盘敞口、折沿,浅腹,平底。通体银质地,遍体饰浅浮雕变形蟠螭纹,纹饰表面鎏金。此器虽然出土于西汉齐王墓周边的陪葬墓,但从造型、纹饰上都有战国时代特点,与洛阳金村战国墓所出银器非常相似。银盘上有三种铭文,其字体分别属于战国周人系统、秦人系统和西汉初年样式。有学者分析,秦式文字中有“左工”、“卅三年”等字样,应是三类铭文中最早的铭刻,为秦昭王三十三年由秦国工官“左工”制造。而后来不知是何原因,周人得到此盘并将其价格刻于盘上,藏于“中府”—即周王所藏财货之地。最后辗转进入西汉齐王府中。
带钩呈琵琶形。中部凸起,呈弧状,底部为银托。钩首为兽首,青玉雕刻,兽首用细线刻画出圆眼、长鼻和长嘴喙,喙两侧有数道横线纹。额头正中有一花蕾纹,上斜刻小方格纹,有角。面为包金组成的浮雕兽面,两侧盘绕两条夔龙,倒向勾端,合为一首。与两侧夔龙方向相反,又蟠绕着两只凤鸟纹。脊背正中,均匀嵌入三块白玉玦,玦面刻有卧蚕纹。前、后两玉玦的中心孔各嵌入一个琉璃珠。玉玦色呈青白色,刻纹较为精细。整个带钩把金属铸造工艺和琢玉工艺结合起来,堪称中国古代最华美的带钩。
汉官印,龟纽,白文篆书“石洛侯印”四字。《汉官旧仪》卷上:“丞相、列侯、将军金印,紫煱绶,中二千石、二千石银印青煱绶,皆龟纽。”此印当是实用之印,为汉武帝时期官印之标准器。《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年表》“石洛侯,城阳顷王子。元狞元年四月戊寅封,侯刘敬元年。’’索隐“石洛侯敢'。年表中说石洛侯名刘敬,索隐中说名刘敢,所记有矛盾。疑是敬、敢字形相近,有误。《汉书·王子侯表》无石洛侯,有原洛侯敢,注“城阳顷王子,(元鼎)元年四月戊寅封,二十六年,征和三年,坐杀人弃市。”由此可知,《史记》索隐中的“石洛侯敢”,当为《汉书》中的“原洛侯敢”。原洛侯为石洛侯之误。故《史记》索隐记石洛侯敢是正确的。此印印文行笔略带秦篆的圆转之势, 结体方中带圆,印文书法精湛,为汉印中之精品。
此印为金质,蛇钮,印钮与印身为分铸后焊接而成,印面凿刻篆书“滇王之印”4字。
此针细长,柄方形,柄上端有小孔,针身圆形,针尖呈尖锐形。此墓共出土4枚金医针、5枚银医针,其中金医针可分为3种:三棱形的为锋针,用作放血;尖锐的为毫针,用作针灸;圆钝的为鍉针,用作点刺。此枚金医针是用作针灸的毫针。
这件金五铢钱黄金质,直径2.6厘米。面文“五铢”,篆书,顺读。正面有外郭,背面有内外郭,正面穿上一横。
步摇的基座为马头形,马头上分出呈鹿角形的枝杈,每根枝杈梢头卷成小环,环上悬一片金叶。马头和鹿角形枝杈上镶嵌珠饰。
此件金步摇的牛头面和角是以范浇铸而成,轮廓清晰,造型逼真、美观。牛面额较宽,颊内收,嘴角向外撇,吻部平整,其轮廓与牛脸极似。面部器官分别以鱼子纹进行勾勒,并分别镶嵌白、兰、绿等色料石。两牛角中间有一鹿角形支叉,先由一个主根生出两个支根,再向上分为四五个小支叉,每小支叉梢均有一金环,每个枝梢挂桃形金叶一片,总计为十四片,每片金叶均可摇动。
此金杯为大口,口沿外翻,上有凸弦纹一周,系用一圆环焊上。其下为高足,中空,作喇叭状,足柄及底缘亦各有焊上的凸弦纹一周。足柄上端先粘焊一圆片,然后再焊合于杯身。 到了唐朝,金银器的生产空前发展,工艺水平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到了明清时期,金银器的工艺依然精湛,其型制延续了唐宋制器的特点。民国时,金银器工艺走向衰落。历史上两次金银器的制作高峰出现在唐清两朝,这与两个王朝经济上的盛世是分不开的。
银盘作葵瓣形,下面附有浇铸的卷叶形三足,盘中饰一回头嘶吼的狮子,宽边沿,盘缘饰牡丹花纹,正是盛唐时期金花银盘所具有的特征。
金币正面是国王正面半身像,铭文由王像右手侧开始,意为“我们的主上查斯丁二世,永恒的皇帝”。背面为一着盔甲的女神像,其座下的铭文是印铸于君士坦丁堡的意思。由女神像右侧下方开始,亦有铭文自下而上排列,几乎环绕一周,其意为“至尊们的胜利”。末尾E字为铸币厂局记号。
鎏金银鞍桥饰是马鞍外包镶的饰件,一组6件,计有鞍桥前、后部饰件各1件,压印双凤戏珠纹,间以流云纹,花纹和周边均为鎏金;刀形、半月形饰各2件,左右对称,压印花草纹和流云纹。这组鎏金银鞍桥饰制作精细、美观,工艺水平很高。
这是江苏溧阳平桥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套银食具中的两件,这套银器中有一组共九件的小银碟,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均敞口、浅腹、平底,每一个碟底都錾刻工匠名—“张四郎”戳记,唯一区别的是九件小碟底部分别錾刻了九种花卉,分别是牡丹、樱桃、绣球、秋葵、梅竹、栀子、山茶、芙蓉、束莲,象征着吉祥、富贵,制作十分精美。
金质,成色96%。宋太宗淳化年间巡幸五台山时为敬佛而铸。面文 “淳化元宝”。背雕像,穿右为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的佛,左为双手合十站立在莲花瓣座基上的善财童子,上缘有戳号“二”字。两尊佛像神态逼真,栩栩如生。 五台山出土的这批佛像金钱,显示出宋政权对佛教的重视。
帽花为双花对开形,花瓣、花蒂以金线掐出轮廓,金丝花网填饰其间,对称镶宝石、珍珠。底托有穿,可以缝系在帽冠之上。
这件凤冠用漆竹扎成帽胎,以丝帛为面料,前部饰有9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8只点翠金凤,后部也有一金凤,共9龙9凤。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三博鬓。此冠共嵌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100余粒,珍珠5000余颗。
龟钮,龙首龟身龙尾,方印,金质。印文为篆体中的“芝英篆”(即笔画的起笔收笔处“开叉”),阳文满汉文“和硕醇亲王宝”。和硕代表爵位等级,此印为道光帝第七子奕譞于同治三年被赐以“加亲王衔”时所铸。其子载沣(摄政王)世袭亲王。载沣子溥仪即宣统皇帝。此印为溥仪弟溥任先生所捐,具有较重要的历史价值。
光绪三十三年(1907)铸机制钱。面文“大清金币”四字,珠圈外上环为“光绪丁未年造”,下环为“库平一两”,两侧各一梅花。背面图案是五爪坐龙。金币成色很高,为进呈试铸币。
此壶造型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是藏族使用的盛器。壶肩腹处对称分布三条鎏金弓身龙作为耳柄,龙身各有一条银链与壶盖相连。
这是公元18世纪柬埔寨送给清政府的礼物。在柬埔寨,广为流传着许多历史传说故事和创世神话,如《金环蛇的故事》、《雷电的故事》、《蚊子的故事》,以及这件银钵上表现的《金鹿的故事》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