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3本书:《在北大听到的24堂历史课》(中国-马银春)

 岳氏刀削面 2018-04-05

— 我在缩书,今天,陪伴您阅读第33本书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历史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历史课》(中国-马银春)

精华解读


□文|杜爽□插图|刘山□版式|Marko□校对|樱子



一、生存:

活下去,才有机会活得好 



█ █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范雎在未成名前,魏王怀疑他通齐卖魏,差点被鞭笞致死,随后又把他扔到茅厕,让宾客往他身上撒尿。如此折辱,范雎咬牙强挺,待逃出来后,并未意志消沉,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谋略才能,入秦见到秦昭王,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掌权后,使用手段报复了羞辱他的魏王。由此可见,忍耐是人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唯有生存才有机会。


█ █ 人生不过进退而已,有时退是为了更好的进。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不仅要能担当,必要时候也要能弯下他的小蛮腰。



二、求知:

人生永恒的主题



█ █ 强者的真正含义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有本事的人,他的能力是各种各样的。历史上不乏有“三顾茅庐”等求贤若渴的故事,这也证明了学识能力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有知识的人虽然未必好命,但他永远不会惊慌。


 █ █ “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虽然如今我们早已不赞成读死书,但不能否认知识对于创造财富的重要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于实践,《笑林》中有“一叶障目”的故事,这就要求我们要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智慧。



三、自我:

做自己想做的人 



█ █ “东床快婿”讲的就是王羲之,凭着自己潇洒不羁、不拘小节的性格得到了老丈人的青睐。他的《兰亭集》不仅是中国第一行书,更是一篇流芳百世的妙文。字里行间传达出释放天性、摆脱束缚、为自己而活的思想,使得王羲之成为后人仰慕的“书圣”。


█ █ 众所周知,孔夫子是个“富二代”,他十几岁时家道中落,然而他并未怨天尤人,而是潜心研究学习周游列国,最终被后世奉为一代圣人。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孔圣人,那么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成为自己想做的人。



四、平衡:

人生就如走钢丝



█ █ 刚柔并济,进退有度。历史经验表明,很多英雄人物都是兼具“刚”与“柔”两种性格的人。而做人最理想的性格也应该是既懂进,又知退;既能温和,又能刚强。中国古代四大名将之一的军事家吴起就是一个刚柔并济的人。他既能带兵打胜仗,也能为士卒吸浓疮。做人,也要刚柔相济,才能在人生的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 █ 福祸相依,顺其自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众所周知,我们在面对事情时,要以辩证的思想去看待。不论是身处逆境也好,还是置身顺境也罢,心中都要明白,安而有危,哀乐相生,福祸相依是一种客观规律。



五、中庸:

不偏不倚中道行



█ █ 以平常心看不平常事。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那些深谙中庸之道的人都熟悉它的重要性。这是一种超越别人的智慧,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攻伐之术,是一种不争而获的谋略。


█ █ 为人处世必须中庸,人生旅途中困难太多,能方能圆、能进能退者,才能在克服自身障碍,同时,克服社会上的各种障碍,不断向前向上。



六、识人:

用心眼看,用心耳听



█ █ 管仲病重,齐桓公问管仲身边谁可以接替相位。管仲评价:鲍叔牙过于善恶分明;易牙听说齐桓公没尝过人肉回家后杀了小儿子做了人肉汤给齐桓公,没有人性;竖刁不惜阉割自己侍奉讨好齐桓公,不合人情。管仲死后齐桓公开始把这几人驱赶出宫,然后又觉得管仲是危言耸听又把他们召回来,后来齐桓公病重,这几人全部背叛他,活活被饿死。这就是识人不慧的后果。


█ █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小人其实并不难区分,难以区分的是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只有那些懂得识人且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人,才能登上历史的舞台。



七、去智:

智慧是最害人的东西



█ █ 慧生便是罪生时。这里所说的智慧,是指邪路上的或者自以为是的智慧。我们应该看清智慧的真相,远离智慧的雷区,抵住各种流毒的侵蚀,用自己的抱瓮之躬,浇灌世道和人心,最终让“人心不古”之类的抱怨远离我们的社会。


█ █ 须知大智若愚,慧极必伤。如果学不会大智若愚,就难免被自己所愚弄,或者为自己招灾,或者给别人惹祸。切勿过于玩心计,对人要坦诚以待。



八、不争:

王者不争,不争者王



█ █ 所谓王者不争,不争者王,古往今来,但凡能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者,大多都深谙不争方能争天的道理。有时候的不争往往也能获得双赢。回归真正的不争,必要时还要懂得舍得之道。从古至今,天下的坏事,大多都是由于舍不得利益引起的;而天下的好事,又大多是因为舍得利益而促成的。



九、选择:

选择不对,努力白费



█ █ 历史的选择变数太多且不容有失,每朝每代不乏站错了队的悲剧人物,而那些“幸运儿”,自然而然地会成为后人效仿的对象。曾国藩就是个中典范。他是近代历史上的争议人物,但他的智慧是不容争议的。他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分析局势,与肃顺划清界限,在慈禧处决肃顺等大臣后,反而受到慈禧的另眼相看。


█ █ 须知前路不明时,退路往往就是生路且往往是唯一的生路。个人的天赋是必然的,但光有天赋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勤奋和专一。



十、舍弃:

没有什么不能舍弃



█ █ 春秋时期,范蠡经由文种引荐,成为了勾践的左臂右膀,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在庆功会上,乐师献歌,歌里称赞了文种的功劳,范蠡敏锐地察觉到勾践对此不满,认识到勾践只是一个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的人,于是请求隐退。临走时也劝文种走,文种没走,后来勾践果真赐死了文种。这就是“兔死狗烹”的典故。


█ █ 范蠡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看透了名利场这个最残酷的战场,从而敢于在自己事业如日中天之际舍弃一切。这是大智,更是大勇。



十一、平和:

上善若水,平以求真



█ █ 平和来自于强大的内心。生活中那些动不动认为别人不尊重他的人,其实质往往一受到情感因素的冲击,就会心理失衡,甚至导致神经系统紊乱,这时就需要自我调节,维系平衡,保持平和。


█ █ 真正的智慧是知识和思想的叠加,是对事物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全盘考量。当然,性情粗暴的人也会有智慧,但任何人的智慧都离不开平和的心境。



十二、厚道:

厚道就是王道



█ █ 厚道是个极其宽泛的词汇,不过有一点是共通的——厚道的人最起码是个诚实的人。做人最高的境界是“精明而厚道”。明朝贤相,必提“三杨”,而布衣出身的杨士奇却能位列“三杨”之首,原因就在于他的学识和他的人品。





十三、坦荡: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 说到坦荡,历史上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祁奚请老”。祁奚举荐仇人和儿子,看准的是其才能,而不是跟自己的关系。这就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后人称赞祁奚正直无私、胸怀广阔,而晋悼公之所以五次三番向他征求意见,也正是出自对祁奚人品的高度信任。这就是君子的坦荡。



十四、戒贪: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道满足的人,就不会遭到困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险恶。说到贪官,必然绕不过清代大贪官和珅。他当时贪污的可计价财产达2750多亿白银,和曾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差不多。嘉庆上台后就抄了他,正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十五、反思:

闻过则喜,见贤思齐



█ █ 从古至今,中国人能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的人屈指可数。我们不仅应该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想问题,还应该尽量站在道德的高度去想问题。如能这样,不管是思自己、还是思别人,都不难思出其中的是非对错。不要跌倒在同一个地方,以史为鉴,让历史照进现实。 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最终目的。



十六、 格局: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 █ 若论历史上有格局的人物,我们首先就会想到秦末的刘邦和项羽。项羽乃名门之后,少年项羽在看到秦始皇的仪仗队时,就讲出”彼可取而代之也”的雄心壮志。然而刚愎自用,最终自刎乌江;而刘邦小混混出身,但是他最后得到天下。究其原因,是他懂得尊重人才,懂得分享。这就是两大历史人物格局大小的最鲜明对比,不拘一格者得天下。


█ █ 人要容得下宇宙,也要容得下沙子。要亲近君子,也不要把小人都逼到墙角。



十七、处下:

地低为海,人低为王



█ █ 如果刘备不懂得低调做人,那么他很可能与关张无缘、与诸葛亮失之交臂、与张松擦肩而过。我们期待中的那种处下,应该是一种甘心情愿且乐在其中的处下,是一种平等意义上的处下。人应该自重,但不能把自己看得比所有人都重,否则不是被俗世的“乱箭”射中,就是被自己的虚荣所伤。



十八、变通:

此路不通,绕道而行



█ █ 做人如山,做事如水,所谓如山,其实就是忠诚、责任、担当,而如水,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变通。当客观条件不利于我们时,我们还要明白形势不由人的道理,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硬碰硬。“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人生智慧的原始内核,也即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源。



十九、谨慎:

小心驶得万年船



█ █ 诸葛亮可谓是处处谨慎,古人云:“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关张。由于不谨慎,关羽大意失荆州。


█ █ 人生本身就是战场,谨慎则是个永恒的话题,不管是谁,过于骄横跋扈、自以为是,不懂得妥协退让,韬光养晦,最终都不免被自己的人性弱点战胜、打败。



二十、 制怒:

管好你的暴脾气



█ █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当一个人怒发冲冠的时候,他所有的理智都已经被愤怒所代替,既伤害别人,又使事情的发展向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即使有再大的怒火,也应尽可能地息怒,尽可能地用智慧去解决。



二十一、坚守:

你自己就是阵地



█ █ 人生有一半的时间是黑夜,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世界完全光明。只要你不被黑暗淹没,你就是阳光,就是烛火,不仅能照亮自己,还能点亮世界。



二十二、 精微:

只有细节,没有魔鬼



█ █ 既为大事,便不是一个人的事,这也正是很多人注重细节最终却没能成就大事的人根本原因。杨万里批评古人陈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说只有把小事情做好,才能保证做好大事业。



二十三、 借力:

成功路上的唯一捷径



█ █ 君子善假于物,智者借力而行。对于真正的智者来说,天下就没有借不到的东西。只有不断领悟借力的思想,学习借力的方法。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不甘平庸的人都应该学会借助外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巧妙地借力打力,从而赢得自己的成功。



二十四、 兼爱:

爱人者,人恒爱之



█ █ 爱的终极境界是“兼爱”,是先秦时期墨学的核心思想。人与人之间应该公平相待,兼爱彼此,只有这样,才有全人类的幸福和尊严。世界需要和平,世界也在不断呼唤和平,须知“爱人者,人恒爱之”。




看完不过瘾?

点击翻翻“缩书”最新阅读链接:


第22本书:《中国经济2018》(中国-王德培)

第23本书:《魅力董卿》(中国-李少聪)

第24本书:致1980~1999|《谁说80、90不靠谱》(中国-袁岳)

第25本书:《剩男剩女新经济学》(中国-周南、南山静)

第26本书:《那年花开·真实的陕商大院》(世界遗产地理 )

第27本书:《咖啡 咖啡》(中国-齐鸣)

第28本书:《把碎片化时间用起来》(日本-野口悠纪雄)

让“四大美人”没得饭吃,混不下去?哈哈哈哈......

第29本书:《远在巴西》(中国-季元)

第30本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法国-古斯塔夫·勒庞)




快到碗里来

V

关注这个号的您,分分钟

快速涨知识、涨见识、涨能力

V





以上全部动漫图文由 “缩书” 原创

□在线客服 | 如果我说如果       □留言管理 | 婉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