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古脊椎所等在许昌人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的骨质工具

 萨满巫师 2018-04-05

中国古人类何时开始开发、利用骨质资源,是考古学者多年来追寻的问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浩、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李占扬、法国国家科研中心Luc Doyon和Francesco d’Errico合作,在河南许昌人遗址发现的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骨质工具,年代距今约12.5-10.5万年。

  研究人员从许昌人遗址中识别出7件骨质工具,其中6件以动物破裂长骨为原料,1件以鹿角为原料。这些骨质工具主要作为软锤来制作和修理石器。其中,既有权宜性使用方式,即使用屠宰动物过程中随即产生的长骨作为软锤来修理石器,软锤使用后很快丢弃,使用程度低;也有维护性使用方式,即选择经过风化的长骨作为软锤来修理石器,长骨上保留的打击疤痕集中,是长时间循环使用的结果。此外,古人类很可能有意识地对风化的长骨进行了修型,以方便这类软锤工具的携带。以上不同的行为策略表明,古人类对骨质材料的性质已经有了很好认识。  

  在使用具有一定弹力和韧性的软锤工具修理石器时,打制者能够更好地控制石器刃缘的形态、提高刃缘的使用效率。软锤工具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地区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20万-1万年左右)遗址中发现较多,除使用马科、牛科和鹿科等食草类动物的破裂肢骨外,还发现少量使用食肉类动物(如洞熊)的破裂肢骨以及尼安德特人破裂的头骨和股骨为原料的软锤工具。但在中国,此前一直没有软锤工具的报道。在该研究发现前,中国已知年代最早的骨质工具是发现于贵州旧石器时代晚期马鞍山遗址的骨质尖状器工具,距今约3.5万年。许昌人遗址软锤工具的发现表明,中国古人类对骨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早,中国晚更新世或更早阶段的旧石器遗址中,很可能存在更多的软锤工具。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LoS ONE上。该研究得到中科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  

  左上,许昌人遗址发掘场景;左下,研究者于2016年冬考察许昌人遗址;右,2件发现于许昌人遗址的骨质软锤工具,其中右上的1件采用新鲜动物长骨,疤痕稀疏,使用程度低,右下的1件采用风化动物长骨,疤痕集中,使用程度高。(Luc Doyon供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