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处于末位,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茶的意义同样非凡,它流在身体里是血液,吟在口中是诗篇。茶在中华文化里超越了本来的物质性,茶的出现,使喝水这件事从生活中独立出来,渐渐的成为了思想和艺术。 中国人的茶要从神农氏尝百草说起,可以说茶早早就成为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在种茶,采茶,饮茶中慢慢地形成了茶文化,于是同样开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茶与古代政治文化 “以茶养廉”两晋北朝时,奢侈之风盛行,面对这样的陋习,一些政治者将“茶”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地位。面对着酒肉横行,清淡的茶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据《茶经》记载:东晋时,太守陆纳做官,同僚谢安去拜访。谢安到来,陆纳仅以几盘果品和茶水招待。陆纳的侄子怕慢怠了贵客,忙命人把早已备下的酒馔搬上来。当侄子的本以为叔叔会夸他会办事,谁知客人走后,陆纳大怒,说:“你不能为我增添什么光彩也就罢了,怎么还这样讲奢侈,玷污我一贯清操绝俗的素业!”于是当下把侄儿打了四十大板。足见茶以成为清廉的重要形象。 茶与古代宗教 慢慢的茶也开始于宗教想融合,中国道茶与中国佛茶迅速发展,佛茶中有禅机,道茶中有茶理。道教是以清静无为、自然而然的态度追求着世界,并以茶能使人轻身换骨,羽化成仙。佛教认为茶有三德:一是饮茶后坐禅可通夜不眠;二是满腹时饮茶能帮助消化;三是饮茶能够“不发”,就是指可以抑制性欲,令人平心静气。 茶与古代经济 自丝绸之路开启之后,茶叶成为了对外出口贸易的重要商品。使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唐代以后茶叶贸易建立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封建经济呈现高度繁荣。 此外,提到茶就必须要提一下唐代“茶神”陆羽,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也正是唐代以后,茶成为进入寻常百姓家,茶叶也真正的与每个中国人联系在一起。包含了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可雅可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