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人认为艺术创作,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才能成就不凡的作品。中国历史上的每个时代,总能遗存下一批独具时代风韵,惊才绝艳的艺术作品,让后人惊羡,感慨 ,慕古思远! 汉代玉器中塑造的圆雕动物,就有不少让人过目难忘的精彩作品。汉代圆雕动物的题材丰富多样,有来源于丰富想象的神禽异兽 ,也有源于真实世界的猛兽珍禽。 汉人如此热衷于用玉表现虚构和现实的各种禽兽,是有其历史背景的,自武帝始,西汉统治者在关中地区大规模扩建了皇家林苑——上林苑。据《汉书.旧仪》记载“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武帝嗜好珍禽异兽,苑中豢养虎,熊 ,鹿 ,犀,狮子等放逐各处,以供天子王侯观赏和狩猎。苑中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还设有大量的台观建筑以供皇室所需的手工作坊,是当时武帝的尚武之地,也是汉皇室的御用手工艺品的生产基地。 如此优越的创作环境,才可能使汉代的圆雕动物件成为中国雕塑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昌而气盛”,汉代的动物件塑形是富有动感的,在骨与肉上体现从里到外膨胀的生命力 ,在形体线条的起伏上,表现虽静亦动,雄健挺拔,夺人的气势,即便是伏虎也有万千气象。 白玉质,遍体牛毛沁,斑驳古雅,精光内蕴,老气横秋! 形,质,工,韵皆美,神来之作。 集圆雕,浮雕,线刻于一体 ,写实而夸张,形体充满张力,健硕雄浑,表现猛虎欲动还静,蓄势待发的刹那动态 ,使空间都可为之一滞。为汉代圆雕动物的鼎峰之作。
长物鉴玉藏之汉伏虎
青玉质,遍体灰皮沁,形体修长,四肢遒劲,俯首低啸,痩劲而不纤弱,素身无饰,线条优美流畅,张扬的气场中有俊逸神秀之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