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老师中庸5

 华香花漫 2018-04-05

周老师中庸5


中庸5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子路问强,到底什么是强,孔子说,南方之强,要有南方之强,他可以给你,北方之强也可以给你,两强都很重要,他讲的是南方人和北方人,同时要抵制方可达到强,当人家对你不道的时候,没有道义的时候,但你不图着报复人家,同时以宽柔之心教育人家,这就是南方之强,当时的南方人就是这个心,不与人争,你对我不好我也不和你闹,君子一般都是这样,衽金革就是把刀睡在枕头底下,宁死不屈,死了也不后悔,这叫北方之强,随时做到战斗的准备,北方人的性格,但强者也采取这样的办法,君子也采取这样的办法,实际君子是二强都用,即有外在的怀柔内心要枕着刀剑,这叫放下屠刀,但必须得有屠刀,放在枕头下面,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南方之强是你欺负我我不和你争,圣人往往这样,你对我无理我不和你争,以不争为真解脱,内在要有狠毒心,做到随时战斗的准备,在最安静的时候脑子里睡觉时都想着危险,就是活在战战兢兢的世界之中,这个强是圣人修心而用的,那个强是用来教人的,内心要有北方之强,外在要有南方之强,不然中庸重要的篇章里说这种事情,没必须议论南方北方的事,圣人必须二方都强,强左面是弓,右面是口加个虫子的虫,弓就是对外躬身,象弓箭一样拉,我是随便拉弓,但我能射人,隔强隔物射人,古人对外都是以躬敬之身,越对别人恭敬,别人就对你恭敬,这就是平衡,强,嘴上一定要经常说我是个虫子,过去战士往往说我是一介草民,才能揭竿而起,如果说我命多重啊这样的人一定不强,真正坚强的人把命看得贱,我是贱命,这样的人活得刚强,现在人命贵,我的命贵啊,还教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越看得贵,越贱,不如自己看得贱,然后贵,过去被杀的人顶多是不在乎,三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汗,因为他把命看得贱,才能把死看得很淡,往往越怕死的人越死,因为把命看得贵,贵则贱也贱则贵也,这就是强字,嘴上说我是虫子,强者说自己很不行,同时对外要恭敬,这人的威信就大,这人不强,别人觉得没意思,没有魅力,不愿意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因为他是内弱外弱,做人要内强外弱,象中庸讲的要把刀放在枕头下面,脑子里充满狠毒,同时白天起来就是君子,晚上起来就是强盗,白天对外待人接物温柔之至,谦卑恭敬,夜晚极其狠毒,拿刀当枕头在睡觉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这就是夜弱,一般人晚上没有警惕心,圣人晚上要有北方人的强悍,常人白天强悍,圣人是白天正人君子,俗人是内强外强,内柔外柔,圣人是内强外柔,否则外就没有任何价值,一般人特别强,把强表现在外,则会有灾难,一般人内柔外要表现柔,往往受人欺凌,可悲的是内柔外强,和道完全相反,这种人即遭人歁,又遭天谴,灾难无尽,外表装得很坚强,内心怕得要命,外表告诉人们我什么都不怕,实际上内心虚弱,外表装得坚强的样子,我不怕,实际这样的人的命运更惨,这种人往往都是小人之命运,即要君子也要强者,二者相合是修道重要的观点,要内强外柔,内心强外在柔,对外一定怀柔天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什么叫真正的君子,我和你随和但我不和你一样,我的心没和你的一起,我只是做谦卑的状态,我的心是定的,强而不留,和而不留,一般人是和而流留之,我对你谦卑我的心就和你一起去了,这叫流之,受外界影响,和而不流,这叫真正的坚强者,随和,但我不能和你一样,一般人修道往往知道随和,结果随和召了很多麻烦,因为他成了和而流,要做到随和而不同流。这是第一理解,更深理解是内心坚定,我和你谦卑,但目中无你,眼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只是做动做,你只是空气,和我没关系,这叫和而不流,我只是和,你说什么对,你说太阳是黑的,我说对,但我不是和你一样,只是随声附和,内心对道的理解是非常坚定的,是和而不流,不是和而流之,这叫真正的坚强。中立而不依,我保持如如不动这叫中立,我就在中庸的道上立住自己,把握二个极端,不向任何人偏,无论你强弱,都不偏,只是对你恭敬但我不偏,我没有观点,而不是我靠向一方,有人把随和二边倒当中庸,那是背离和而不流,中立而不一的原则,他不向任何一方倒,就是活在自己心中,不偏任何一方,现在是这个领导来了我向他倒,那个领导来了我又向他倒,来回二边晃,最终也会自己掉下去,左晃右晃越晃越不稳,二边倒和中庸二码事,是保持自我如如不同,和你们不可同流也,你说你的我只是点头我想我的事和你无关我嘴上对付你说对叫对付,内心不可能和你想的一样,圣人活得都很虚伪,坚定,表面谦卑,如果表面不谦卑,总保持自我让人觉得这人牛,不和流,很难立足于世,既要随和,还要中立保持自我的坚定意识。说这人坚强,和而不流,中立不依赖任何一方,修道不依赖道,修佛不依赖佛,不依赖任何一方才叫真正的中立,只要依赖都不是真正的中庸啊。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有道就是永远不改变阻塞的道路,永远不改变危机阻塞的状态,国就是有道了。真正有道就是永远不改变艰难之状态,危机阻塞,这是什么状态呢,永远让自己处在艰难之中,不要以为生活就是美好的,处在觉得这么艰难,而且是内心体会无尽的阻塞和艰难,这才是国有难,真正有道是永远不改变艰难的状态,战战兢兢,居安思危,都是艰难的状态,让自己的心常处在艰难的状态。开始讲君子和而不流,这就是强,二是做到中立而不依,三就是比较深,不变塞蔫,永远不改变阻塞的状态。道上有种方法叫闭息法,就是想象把道理堵塞了,气堵在那里不通,通过不通达到通,达到舒畅,通过堵塞,达到修道,这是修身修道的方法,国无道,至死不渝,强哉矫 ,当国家没有战乱的时候,至死不变,死了都永远不改变修道的坚定意志,永远不变,无论千变万化,你保持永恒不变的平静心空心,那么这是坚强的人。能做到国家平稳道行昌顺的时候永远不改变阻塞艰难的状态,道上有一种方法叫闭息法,就是把气息象堵塞一样地不通气堵在那里,气淤在哪里哪里就通,通过淤结达到舒畅,通过堵塞达到修道,这是修身修道的一个方法。当国家没有道的时候,战乱的时候,到死了都永远不改变自己修道的坚定意志,永远不变,无论千变万化,保持永恒不变的中庸心平静心空心,这是坚强的人,国有道,就是国家比较平稳道行畅顺的时候,永远不改变阻塞艰难的状态,国无道时就要做到至死不变的状态,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要做到国无道至死不变。孔子说能做到坚强者不过其四,一是和而不流,一是中立而不依,一是不变塞,第四个是至死不变,不变的是自己坚定修道之意志,平静的心,执其二端对外中庸,永远是这样的,能做到这样,方可是明道的人,这章讲的是南柔北强的明道,更深意义是为什么比喻为南北,而不是东西,因为南北代表着上北下南,阴阳差异是最大的,可以引申到很深的含义,东西就没有这么强,反差就没有这么大,所以上为北,下为南,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南柔北强,如果北上南下,南在下应该主阳,南正好是颠倒过来是南柔北强,应该是火,北应该是水,为什么这里讲南柔北强呢,修道一定要做到阳光之处为柔,阴藏之处为强,北要强,北要冷,冷与热相合叫南柔北强,下柔上强,下面是艰硬的,反而要柔,上面的身体反而要强,上面主思维心情叫坚定,下面要柔,所以叫阴上阳下,刚好表明的是阴阳鱼的道理,上为阴下为阳,正常人是下为阴上为阳,叫修道。所以这里讲的是南方和北方人生修行的二个方位,理解在身体可修身,宇宙可修天地,到底身有多大,常人理解为就是我身体这么大,而非常人理解的是我和宇宙同在,上为阴下为阳,叫阴阳,将阳阴化阴阳这就是道。修道讲了四个重要的原则,讲了南要柔,北要强。第十一章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他说真正的素,隐居和隐藏,行是外表做世很怪异,很朴素,不显现,表现出来和众人不一样,怪字告诉我们只有圣人之心方可达到怪,后世是有描述的,对修道的人,我做不到啊。孔子行为端庄做不到怪这是他对自己修道的遗憾,真正的君子是遵循道而行的,但是要做到半途而废,修行是行千里胜读万卷书,所以重是千里二字的组合,尤为重要,凡事以行世间之到修已者方为行,你不行只是内心修还不够,但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却一切,而不是收获锻炼什么,只是为了却,人生所有目的为了,不是多,庸人为了多灾难无穷,只要为了了,不能提得起来的一定提得起来,一定把这事提起来然后放下去,这就是半途而废,提起来继续提,这就是欲望了,提起来是我就烦恼了,我就看看我是不是能做到喜欢,当真正喜欢了和烦恼平衡了之后,就不能再提了,再提杠杆就偏了,这时候就要把它放下,可以去练,很多事情,闻不了抽烟味可以练抽烟,说明他提得起但不能上瘾,他觉得不烦了,化烦恼为菩提,这时候把烦恼放下了,这时候抽烟可以修抽烟之道,过去我就对这些污浊的接受不了,于是你就练习捡垃圾吃,对着大便在那审视着琢磨,道在屎尿当中,我常琢磨道,是不是很难啊,真提得起变得素的程度,觉得吃这东西也很清淡,就把它放下,这就是半途而废,真正过去我不喜欢的人,我要变得喜欢,甚至我主动接触他,到家里做客,当自己完全接受以后就完成了修炼的又一个任务,就把他放下,这叫提得起放得下,如果不提得起,仅内心过关怎么能代表真正过关了呢,想象是一回事,现实和想象永远有天大的差异,所以行千里胜读万卷书,真正修道以人世间的道为己任,把人世间所有不接纳的所有烦恼一一化为菩提,这样比行多少善事更重要,有人只是为做善事,本来做善事是他的长项,一直做善事,这也是离道的,修道是将烦恼化菩提,不是将习惯化菩提,也不可能将喜欢化菩提,如果喜欢要练习放下,我就不理了,又怎么样,这就叫半途而废,很多书没法翻译这句,孔子说我也做不到,没法儿提啊,说我烦的事儿多了,街巷流氓的事,我要提得起我不好练啊,孔子说道太难了,我不能啊,我也做不到,但我知道这个道理,必须要提得起放得下,做到君子而行道半途而废。君子永远依赖的只有一个词汇叫中庸,一辈子都不表现什么,永远做到不变,有智慧从来不后悔,不显示自己的高风亮节,跨世神通,只有圣人能做到。当时孔子认为圣人只有老子和他的学生尹真人,孔子说我做不到,提得起特别难练,一般提得起来就走了,常人提得起,继续提,俗人放得下不再提,圣人是提得起还要放得下,要修到半途然后把这个废掉才能回到零。过去考验修道,达摩的教师,在印度建草房木房,建到快完了的时候,教师给拆了,练的就是能搭建也可以毁掉它,没有任何目的性,任何针对感,练的就是这个。那时候餐风露宿搭建的房子,把它拆掉,目的就是把自己的欲望心了断,所以这也叫半途而废,半途是必须要行,这时孔子讲的是实际修行要行千里路的办法,前面讲心现在讲行,不做是不行的,内心喜欢了,真练一练又如何,练了就知道我也做不到啊。常人能把不愿意的变成我喜欢的去做,少之极少,真用它练心往往中招,如练喝酒,喜欢了,上瘾了还不放下了,抽烟抽到好,现在可倒好不抽烟不舒服,这是半途而不废了,要做到不断提起来不断地半途废掉,这叫提得起放得下,这才叫半途而废,做到这样只有圣人,还得怪,我都做不到。他说我在世间,素做不到,行怪也做不到,能做到象旁人一样恭敬他们,好事要悲伤,坏事要高兴,我做不到,我觉得还有一些心不能了却,我觉得还有一些事不能为之,他的伟大在于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发现自己的丝足马迹,他说他的学生能守到中庸,我守不到,一个月都达不到,太难了,虽然我能说出来,但我做不满一个月,你说有多难?所以说现在有中庸的人吗,几乎没有。第十二章讲的是修行的规律,做人做事修心必须与悟相合,离开悟是无法修的,也看不破宇宙之真理。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费是广大,隐是细致,他说我们的道啊,是无所不大非常广大,又非常细致,最细微的事情,生活乃至分子,电子,质子的细微之处,道是了解二个极端的规律,以此来修正自己,了解宇宙的规律,站稳二个极端等于拥有整个宇宙,所有事物本质都有二个极端,所有事物心,性都有二个极端,没有一个极端的事物和本性,一切本性都有二个极端,当你发现一个极端,可能是某一项科技就发明了,当你知道另一个极端可能另一项结果又诞生了,二个极端相合则为之道,宇宙有宇宙的极端,人有人的极端,身体有身体的极端,一切以极端方可为修心,身体的极端让人认识到修心确实可以修身,以身体的极端修身,以国家的极端修国,以善恶的极端修善恶,道即有善就有恶,不就是亚里士多德讲的二个极端吗,二个极端相合带来的刚好是零,是事物的本性,但刚开始找到的零是不准确的,只有找到二个极端,才是最准确的。就象你总想站在杠杆的中间,哪有人会站得准确呢,一定会掉下来,象你表面意义是理解中庸一定会走偏,如果你看到一个大字,一个脚站在一端,另一只脚站在另一端,所带来的平衡,那才是中庸,那时再找中间点,很容易,所以要找中间点,从测量知识来讲,首先要量棍子,桌子的长短,然后才找到中间,必须先找到极端,方可找到中间,人必须关于找极端,心性有心性的极端,在心灵的时空中最极端的二个性格是恐怖和暴虐,残暴,这就是二个极端,傲慢和自卑,骄傲和自卑,奢侈和吝色,等都是二个极端,我们用心性的极端的心可以找到真正的中,如果我真做到中是做不到的,是用极端方可达到中,君子弓着身体对外是因为他有极端的性子才能做到完全的中,用坚强,用胆小害怕二个极端的心情相合,刚好是略微弓心,正好是中,否则你是永远找不到中。身体上也有极端,上有上的,下有下的,用二个极端修自身也可达到修身,我们的事物有二个极端,国家,二个极端,上有君子国王总统,下有百姓,二个极端来修,即要有君王的心还要有百姓的心,这就叫二心,这叫阴阳,既要有虫子般的心,叫脆弱,又要有金刚心,没有二个极端,是不能做到完全中庸,否则会走偏,真正意义中庸一定是广大细致,即包含为天下仓生而活的广大的心,又要活在谨慎之中,做不到啊,哪有人能做到啊,所以叫君子之道,广而废,二个极端是修行的法则,不知道极端永远找不到平衡,找不到平衡将失去自身,事物有二个极端,一个是成功,另一个是无尽的失败,二个极端来修,成功代表努力,但心中永远想着失败,用最好的行为走向成功,用时时想着失败来做事,这个将无坚不摧,哪有这样的母亲,生着孩子的时候,即想要努力把孩子养好,还要想孩子随时出现病重死亡撞车之危险呢,没有这样的母亲,天下母亲都不愿意触及最悲伤的痛苦,不如让这种痛苦常伴身边,病重,离婚挨打坐牢,疾病,传染病等人世间极端的灾难都可能降到他的头上,但我要用最好的心态迎接挫折的到来,这就是教育儿女的更高境界,天下哪有母亲能做到这样的呢,道不远离人们,在世间修道,叫大隐隐于世,所以叫素隐之说,对人世间自身,随时做到天崩地裂,打击,偷盗,残废,撞车等都可能到来,当看到电视里的罪恶,都愿望发生在我们的身上,那就是极端的性格,但我们要一天天好好活着,这就是二个极端,用二个极端的心修自身,才是用广大而无边细致而微妙之说。夫妻行的夫妻之道是很愚昧的,难道不能给我们智慧的启迪吗,它是极其精致的,虽然圣人往往不知道这里的微妙啊。他只知道万恶淫为首,不知道夫妻之鱼里可以给我们更高的智慧,孔子虽然未婚,但他知道夫妻之鱼里藏着天地宇宙的规律,过去我曾经用过比喻,夫妻中丈夫的暴虐,占有欲,强悍,粗鲁,侵占和污辱,女人的包容将污辱当做爱情来理解,难道这不是修心吗,二心相合变成新一代婴儿的诞生,因为男人的暴虐,占有欲,强悍,粗鲁,让女人更加依附他,爱他,这不是给我们点智慧吗,反而不践踏他,爱他,这就是女人愚昧,你任其践踏,而且完全听话,践踏和完全服从奉献,里面有什么微妙的人生哲学?女人因为无尽的接受,无论多强悍的男人最终失去暴虐,占有欲,强悍,粗鲁,最终老年变得温柔,所以老年男人也象女人了,但女人还是女人,男人却失去了阳刚之气,到底谁胜利了,女人胜利了,因为天下都歌颂母爱,践踏者象太阳一样落下去,只能唱起夕阳红了,女人将变得越来越坚强,所以女人寿命增长,男人远不如女人,因为男人付出了暴虐,占有欲,强悍,粗鲁,他最终是失败的,因为活不过女人,最大的福报莫过于长寿,所以女人最终的福是大于男人的,初期都以痛苦为代价,夫妻之鱼还告诉我们粗鲁能获得满足,控制对方,满足愉快都先给男人,不管女人,女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愉快,但男人愉快多了,衰老的也快,阳刚之气很快衰老,人生愉快一定用衰亡为代价,再强的男人也过不去女人的关口,一旦愉快过去他就不振,因为他是以快乐为代价,快乐的时候可能只有一二秒,但无奈,沮丧,腰酸,腿痛可能会长达几天,到底快乐划算是痛苦划算,快乐的代价太大了,难道不能从中悟出真理之妙?修为之道理?快乐可以,是一时的,痛苦是长期的,把快乐留给未来,为什么不这样做?学女人接受一切,最终功德无量,这就是母爱。学男人和女人阴阳相交不就是修身吗,这就是宇宙真理,阴阳相交,最终阴胜阳还是阳胜阴,阴阳之合最终结果是以柔克刚,表面的初期,刚开始体现的是强大的,但后来衰弱,也是快速的,强大在先,衰弱也先弱,女人以柔弱在下,最终以柔弱占上峰,女人有足精神的时候,男人已经没有精神,只能大睡,这就谁胜谁强,谁弱谁强的一个道理,到底谁是谁胜了,谁弱了,因为男人暴虐,女人怕,二者相合形成生命,如果把二者之心溶在一个人心中,就是修心的阴阳交合,这不是宇宙的道理吗,夫妻的愚昧的行为可以给你智慧吗,不能给你智慧吗,极其精妙也,男人所谓的爱带着恨,恨中有爱爱中有恨,那时占有女人的心情刚好是爱恨交加,二心同时进行方有生命诞生,如果有爱,没有恨不行,必须是爱恨交加,抱着女人的同时实际是有恨的欲望相加,所以真正的阳,是有爱,还有恨,叫爱恨交加,还有一个词叫悲喜交加,女人因无奈却能创造美妙的生命,学女人男人都能从夫妻愚昧行为中悟出宇宙之道,强者先衰,柔者胜刚,强者爱里交恨,反而让人更爱,如果我们对世间都有爱恨交加之心,世上的人哪有不爱你的,你让人家你,一定要有爱恨同时并行之心,就是男人的强盗心,粗鲁心,爱心,同时就是夫妻愚昧的霎那心,那个心不能应用吗,所以女人表面推辞结果变成接受,实际推辞和接受不能给我们宇宙的规律吗,原来越推辞能让人越接受,有这样的女人,她想主动,又不想被动,推辞,那么男必衰弱,女人象男人一样勇猛,男人就不振了,阴阳颠倒,夫妻之鱼不能进行,再往后男人不行了,男人强悍因女人害怕而生,女人害怕因男人强悍而生,害怕里方有生命的种子,强悍需要害怕接纳,接纳了强悍,粗鲁,无理,践踏,就等于接受了生命的种子,这个不可以给我们智慧吗,你能从这里理解多少宇宙的智慧呢,孔子说这个精妙我无法说,因我经验不多。即使圣人也不知道这里怎么回事啊,因为许多圣人是清修的,我从夫妻之鱼里看出许多智慧,不然怎么能写出来让后人明理呢,凸凹同时相合,夫妻之鱼不能体会宇宙的道理吗,人生的凹陷和强烈的凸出相合,难道不是修行人的方略吗,很多方面是弱的,很多方面是强的,难道这不是在找心声吗,弱与强相合是道,怕和狠相合是道,凋谢自己,让自己的强悍宁可全部奉献出去,这就是男人的奉献,将强悍奉献给人类,人类就蕴藏着重生,圣人可以度尽仓生一定是用男人的强悍,可以用无量的受度尽众生,还有女人的温柔,无所不受,让践踏都涌向自己,让懦弱,恐惧,全包容在自己身上,难道圣人不是一个整个的宇宙吗,夫妻之妙在于男人看到的是好处女人看到的是灾难,但女人看到的灾难的背后一定是灾难,要有长时间的磨砺,生孩子后要坚强很长时间才能献出母爱的光辉,所以接受污辱后的心声,会带来人生更加艰难,这不能感情出人生修为的一些道理吗,当男人最强悍的时候,就是他奉献的开始,强悍的男人到底为谁奉献,如果为女人奉献,生的是欲望之子,如果为世界奉献,就是世界的心声,如果为天地仓生的奉献,就等于将所有强悍奉献给了天地的仓生,难道这不是爱吗,爱恨永远交结一起,极度的爱伴随极度的恨,能给我们哲学的启迪吗,爱到极致就是恨,象很久没见到亲人,见到后竟重重打对方,因为爱里带着恨相生,恨里带着爱相生,如果把恨直接理解为爱,把爱直接理解为恨,难道这一点不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