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便秘

 学中医书馆 2018-04-05

1.实证便秘:大便秘结而腹胀拒按者。

2.虚证便秘:大便秘结而腹胀喜按者。

(定义)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经常使而不畅的病证。 ,
  《伤寒论》称便秘为。阳结。、“阴结”、“大便难”、。不大便”,。不更衣”。《金匮要略》称之为“脾约。。宋.《活人书》则称。大便秘。。
  (历史沿革]
  《内经》认为大小便的病变(包含便秘)与肾的关系密切。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北方色黑,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素问.玉机真脏论》认为二便不通,为肾受邪盛,故将“前后不通”,列为“五实死”证之一。在病因上,《素问,举痛论》谓,。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痹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认为便秘与热邪内郁有关。
  汉。张仲景《伤寒论.卷第一。辨脉法》提出。“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粳,、名曰阴结也。”将本病分为阳结与阴结两类,其阳结者,多属实秘,阴结者,多为虚秘。后世对本病分类虽多,但终不离阴阳虚实的范畴。《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说;“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指出了内实气滞之便秘的主症与治疗。又在《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提出。“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主之。”阐明了胃热过盛,脾阴不足,以致大便干燥而坚,小便增多的病机与证治。其中麻子仁丸,至今仍是临床治疗热秘的首选方。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大便不通候》说;。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否结,壅塞不通也。”本论较清楚地阐明了津液不足,糟粕内结,水不能行舟,是便秘发生的主要机理。唐。《外台秘要.卷第二十七》收载《肘后方》,《千金方》等治疗大便不通及秘涩方共26首。从而丰富了便秘一病的治疗内容。尤其是记载了肛门塞药,如。近效疗大便不通方。用猪胆和少蜜,于铛中熟令熟稠。丸如枣大,内下部中,即差。。类似此用法还有几种,说明晋、唐时期对便秘的治疗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宋、 《圣济总录.卷第九十七.大便秘涩》指出。。大便秘涩,盖非一证,皆荣卫不调,阴阳之气相持也。若风气壅滞,肠胃干涩。是谓风秘,胃蕴客热,口糜体黄,是谓热秘;下焦虚冷,窘迫后重,是谓冷秘。或肾虚小水过多,大肠枯竭,渴而多秘者,亡津液也。或胃燥结,时作寒热者,中有宿食也。”阐述了便秘的病因病机,将本病的证治分类概括为寒热虚实等四个方面,并记载治疗便秘方27首之多,故对本病的辨证论治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六.治泻痢附秘涩》篇中,提出半硫丸“除积冷,暖元藏,温脾胃,进饮食。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气,及年高风秘,冷秘或泄泻等。并皆治之。。临床实践证明,半硫丸确为治疗冷秘的有效方。
  金元时期,张洁古明确提出本病分为虚实两类,如《医学启源。中卷。六气方治》说;。凡治脏腑之秘,不可一例治疗,有虚秘,有实秘,有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又云;。胃实秘,物也,胃虚秘,气也.。这种虚实分类法,经后世不断充实与发展,至今仍是临床概括便秘的纲领。李东垣提出,大便秘结与饮食因素有关。如《兰室秘藏.结燥论》所说;。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厚味之物,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燥结。”东垣所论颇合临床实践,因饮食不节,尤以饮酒过度,过食辛辣厚味,导致肠胃积热,确为便秘发生的重要因素。朱丹溪对本病的治疗颇具独见,如《丹溪心法.卷二.结燥》说。。凡诸秘,服药不通,或兼他证,又或老弱虚不可用药者,用蜜熬入皂角末少许作锭导之。冷秘生姜汁亦佳。。对肛门塞药的适应证及给药方法,较晋唐时期更为具体。以上所述,均说明金元时期,对便秘一证的病因、辨证及治疗等皆有所发展。
  明,戴思恭《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大小肠门。大便秘》对。冷秘。一证病因病机的论述甚为恰当。如谓:“冷秘由冷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津液不通,胃道秘塞,其人肠内气攻,喜热恶寒。。并对半硫丸中的硫黄一药治冷秘的功用作了解释。如说;。热药多秘,惟硫黄暖而通。”虞搏《医学正传。秘结》发展了《内经》的论述,认为便秘的发生不但与肾有关,而且与脾胃亦有关。如谓;。肾主五液,故肾实则津液足而大便滋润,肾虚则津液竭而大便燥结。原其所由,皆房劳过度,饮食失节,或恣食酒浆,过食辛热,饮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门,以致火盛水亏,津液不生,故传导失常,渐成结燥之证。’其中尤以。传导失常”一语,更阐明了本病的病机。并在。医案。中载有用竹简套入肛门,以香油吹入肛门内,治愈一例。因出痘(天花)大便不通”,百药无效,不大便达二十五日的患儿。这例验案证明,虞氏在撷取前人肛门用药的基础上,发展到简便的灌肠疗法。李梃《医学入门.大便燥结》有:。七情气闭,后重窘迫者,三和散,六磨汤。。之记载,从而增加了情志失调,气机郁滞而致便秘一论。还提出。。一日一便为顺,三、四日不便为秘,二日便三,四次为利。。用比较的方式,描述了便秘的时间界线。《景岳全书。秘结》对本病的论述甚为详尽。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将便秘分为。阳结。与。阴结。两大类,并阐明了两者的病机与治则。如谓;。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知斯二者,即知秘结之纲领矣。。其次,认为阴结之中,有阳虚与阴虚之不同。如曰;。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下焦阴虚,则精血枯燥,精血枯燥则津液不到而脏腑干槁,此阴虚而阴结也。。对便秘的病机认识甚为深刻。另外,还告戒医者.。凡属老人、虚人,阴脏人及产后、病后、多汗后,或小水过多,或亡血失血大吐大泻后,多有病为燥结者,皆须详察虚实。不可轻用芒硝、大黄等剂。虽今日暂得通快,而虚其虚,以致根本日竭,明日之结,必将更甚,愈无可用之药矣。”这一论述,说明对
便秘的治疗,必须审其证,而施以治法,若不辨何证,泛用通下法,只求一时之快,致使便秘反复不愈,其产生的副作用,真可谓。愈无可用之药矣。。故观明代医家所论,对便秘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认识均有较大的发展和深化。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秘结》说;。如少阴不得大便,以辛润之,太阴不得大便,以苦泄之,阳结者清之,阴结者温之,气滞者疏导之,津少者滋润之。大抵以养血清热为先,急攻通下为次。。对便秘的治疗法则作了分门别类的叙述。张璐《张氏医通。大便不通》说.“古方治老人燥结,多用苁蓉,不知胃气虚者,下口即作呕吐。肥人胃中多有痰湿,尤非所宜,惟命门火衰,开阖失职者,方可合剂。”此论说明,年高便秘,不可一概从肾虚而治。亦当据病人的具体症状而施治。又说。“其猪胆导,非伤寒邪热,不可轻试。病人胃气虚者,用之往往有呃逆之虞,不可不慎。”阐述了肛门塞药,亦得根据病情,不可只徒一时之快。以上两点提示,证明张璐对便秘的辨证施治,甚为细致,尤其重视胃气的强弱这一重要环节。临床所见,往往误治或其它原因遂致脾胃虚弱,而形成习惯性便秘者,按常规治疗罔效,取调脾胃之法而图功,就是一个很好的验证。程国彭《医学心悟.大便不通》将便秘分为。“实闭,虚闭,热秘,冷秘。四种类型。并分别列出各类的症状、治法及方药。林佩琴《类证治裁.二便不通》对便秘的脉、因、证、治阐发甚为详尽,所分类型细致,列举方药确切适用。对临床治疗便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范围]
  临床上不少疾病均可导致便秘,本篇主要讨论内伤杂病中以便秘为主要特征的病证。西医学中功能性便秘,可参照本篇进行辨证论治。至于其它疾病中并发便秘者,除针对病因治疗外,亦可参照本篇处理。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饮食不节,热盛津伤
  1.饮酒过度,或过食辛辣厚味,生热助火,以致肠胃积热,燥热内结,耗伤津液,肠道失其濡润,故大便燥结不通,而成热秘之证。正如虞抟所说;。饮食失节,或恣饮酒浆,过食辛热,饮食之火,起于脾胃。。
  2.素体阳盛,或热病之后,余热灼津,津亏热燥,大肠失润,传导失司,亦可形成。热秘。之证。如张景岳所说。。阳结,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
  (二)情志失调,忧愁思虑,或郁怒伤肝,或久坐少动以致气机郁滞,或木郁乘土,进而导致津液不布,肠道失润,故大便干结,或欲便不出。故《金匮翼。气闳》有:“气内滞而物不行”之论。此外,气郁化火,郁火伤津,亦可致大便燥结,排出艰难。
  (三)劳倦过度,年高津衰,或病后、产后及失血过多,以致气血虚弱,气虚则传送无力,血虚则大肠失荣,故见大便秘,或排便艰难。如《医宗必读.秘结》说;。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成秘结。。
  (四)素体阳虚,或病后阳气虚衰,以致阴寒内盛,凝滞肠胃,阳气不运,津液不通,因而形成冷秘之证。正如尤在泾所说;。冷秘者,寒冷之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阳气不行,津液不通。(《金匮翼.冷秘》)。
  引起便秘的原因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以上四者,而四者之中,又以燥热与气血虚弱较为常见。 .
  二、病机
  饮食入胃,经过脾胃运化,吸收其精华之后,所剩糟粕由大肠传送而出,即为大便。故《灵枢。营卫生会》篇说:“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或糟粕而俱下于大肠。。《素问.灵兰秘典论》亦谓:“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若脾胃与大肠功能正常,则大便自然畅通。如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粪质干燥或坚硬,即可形成便秘之病。
  便秘的基本病变,虽属大肠传导失常,但与脾胃旰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如阳明胃热过盛,热灼津液,津伤液耗,肠失所润,脾气不足,则气虚而传送无力,肝气郁结,气机壅滞,则。气内滞而物不行。,或气郁化火,火邪伤津,亦可使肠道失润, 肾开窍于二阴而恶燥,又主五液,肾阴不足,则肠失濡润,肾阳不足,则阴寒凝滞,津液不通。故曰四者功能失调,皆为致秘之由。
  便秘一病,可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肠胃积热者,属。热秘”,气机郁滞或饮食积滞,腑气不通者,属“实秘”;、气血亏虚者,则为“虚秘”,而阴寒凝滞,津液不行者,称“冷秘”或“寒秘”。四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如“热秘”、“气秘”属实,“虚秘”、“冷秘”属虚。而寒热虚实之间,常互相兼挟。或演变,如“热秘”误治或延医,经久不愈,津液日耗,进损肾阴,而致阴津不足,大肠失润,其病由实转虚。气机郁滞,.曰久化火,则气滞与热结并见。气血虚弱者,易受饮食所伤,或情志怫郁,则虚实相兼。冷秘者,乃阳虚阴寒凝滞,但若温燥太过,耗其津液,或阳损及阴,可见阴阳并虚之征。
  有关本病的预后,单纯性便秘,只要用心调治,其愈较易,预后较佳。若属其它疾病兼便秘者,须视病情的新久轻重。若热病之后,余热未清,灼伤津液而大便秘结者,调治得法,热除津复,预后亦佳。内伤杂病如噎膈,常兼便秘,甚至粪质坚硬如羊矢,其预后甚差。此外,产后便秘或老年性便秘,多属虚证。因气血不复,大便难畅,阳气不通,阴寒不散,便秘难除,故治疗时很难求得速效。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一)辨大便艰难与否。
  对于排便周期。不能因两、三天排便一次就以便秘论。若二、三日排便一次,虽然大便干燥,但并无大便艰难,腹无所苦以及其它不适者,不属便秘之证。
  (二)注意观察舌苔与舌质
  1.舌质红而少津,无苔或苔少者,多血虚津枯。
  2.舌质淡而苔少者,多系气血虚弱。
  3.舌苔白滑不腻者,多为阴寒内结。 ‘
  4.舌苔黄厚而垢腻者,则属肠胃积热。
  (三)注意粪质及排便时的情况
  1.粪质干燥坚硬,排便时肛门有热感者,属燥热内结。
  2.粪质干结,排出艰难者,多为阴寒凝滞。
  3。粪质不甚干结,但欲便不出或便而不畅者,多为气虚。
  (四)注意腹部触诊 .
  1。大便秘结而腹胀拒按者,属实证。
  2。大便秘结而腹胀喜按者,属虚证。

  二、治疗原则
  便秘的治疗虽以通下为原则,但决非单纯用泻下药,实秘当以清热润肠通便,顺气导滞为治,虚秘者则以益气养血,温通开结为法。
  三、证治分类
  (一)实秘 .
  1.热秘证
  症状及分析.
  大便干结一一燥热内结,灼伤津液,肠道失于滋润,
  小便短赤一一热邪移于膀胱,
  腹部胀满,按之作痛一一热盛于内,腑气不通,
  口干口臭或口舌生疮一一为胃热熏蒸于上,
  身热面赤一一阳明热盛之候,
  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一一乃肠胃积热之象。
  治法:清热润肠。
  方药:脾约麻仁丸加减
  (1)方解。枳实,大黄、厚朴,泻肠胃之燥热,麻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
  (2)加减:津液耗伤较盛,口渴喜饮,大便坚硬不通者,宜加沙参,生地、麦冬、玄参等,以增液行舟。秘结日久不通,大便坚硬者,可加玄明粉以咸寒软坚而通便。
  变证
  (1)郁怒伤肝,肝郁化火。症见大便秘结,目赤易怒,口苦,舌质红,脉弦而数者。治宜泻旰通便,方用当归龙荟丸加减。亦可配服更衣丸
  (2)正虚邪实:因阳明腑实,失于攻下,症见胸腹硬满,大便秘结,烦躁,口渴,甚至谵语,精神萎靡,面色咣白,气短等。治宜扶正攻下。方用黄龙汤加减
  2.气秘证
  症状及分析。 .
  大便秘结,欲便不得一一情志失调,肝脾气郁,传导失职,糟粕内停。
  暖气频作,胁腹痞满一一肝气郁结,气机失畅,
  腹中胀满而痛一一气机郁滞之征, 。
  舌苔薄腻,脉弦一一肝脾不和,内有湿滞之象。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加减
  (1)方解:木香、乌药、沉香,顺气解郁,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
  (2)加减:大便得通后,减大黄、槟榔,加香附,柴胡,以疏旰理气。腹胀攻痛者,加青皮莱菔子、小茴香以增理气止痛之功。恶心呕吐,去槟榔,加半夏、陈皮、代赭石降逆和胃。
  变证
  (1)肺失宣降,传导失司;症见大便秘结不通,咳嗽喘满,心腹痞闷,胸胁胀满,脉弦者。治宜降气通便。方用苏子降气汤加减
  (2)肝脾不调;症见大便秘结,腹胀纳呆,胁肋作痛,脉弦苔薄等。治宜调理肝脾。方用逍遥散加减
  (二)虚秘
  1:气虚证
  症状及分析,
  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一一肺脾气虚,传送无力,
  挣则汗出短气一肺卫不固,腠理疏松, ,
  面色咣自,神疲气怯一一脾虚健运无权,精微不化,气虚则血亦虚,
  舌质嫩,苔薄,脉虚,便后乏力一一均属气虚之象。
  治法。益气润肠。
  方药.黄芪汤加减
  (1)方解。黄芪,补脾肺之气,火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和胃。
  (2)加减。本方治气虚便秘者,宜加当归、白术、党参等,以助其益气健脖润肠之功。兼血虚者,其唇、舌、爪甲皆淡,可加制首乌、生地等以养血润肠通便。
  变证 ’
  脾虚气陷:症见大便秘结,肛门坠迫,屡欲登厕而虚坐努责,甚则脱肛等。治宜益气升提。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壳。 .
  2.血虚证
  症状及分析,
  大便秘结如栗一一阴血不足,大肠失其濡润,
  面色萎黄无华一一血虚不能上荣,
  头晕目眩一一阴血不足,脑失所养,
  心悸一一血不养心,
  唇舌淡,脉细一一为阴血不足之征。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尊生》润肠丸加减。 .
  (1)方解:生地、当归、麻仁,桃仁,滋阴养血,润肠通便,枳壳,导气下行。
  (2)加减:兼阴虚,症见口干少津,五心烦热,舌红等,宜加玄参、麦冬,生首乌滋阴润肠通便。若津液已复,大便仍然干结者,可用五仁丸,以润肠通便。
  变证
  (1)肾阴不足:症见大便干结,头昏耳鸣,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养肾阴.佐以润肠通便。方用六味地黄丸去茯苓、泽泻,加白蜜、火麻仁、黑芝麻等。
  (2)津枯血少;多见于老年习惯性便秘,三、五日至一周内不大便者,排便因努责而气喘头汗,起立则头晕目眩,深以为苦。服大黄泻后更秘,服番泻叶则恶心欲呕,用果导只能治标。临症所见这种病人往往伴有高血压病史,治宜从肝肾入手。可用下列药。物为基本方加减,首乌、生地、女贞子、白芍、草决明、肉苁蓉、白蜜少许。
  (3)妇人产后便秘,妇人产后,气血虚弱,若大便秘亦可用益气补血润肠之法,方用八珍汤加生首乌、桃仁、白蜜等。

    3。冷秘证
  症状及分析,
  大便艰涩,排出困难一一阴寒凝滞,阳气不行,大肠传送无力所致,
  腹中冷痛,喜热怕冷一一阴寒内盛,气机阻滞,
  四肢不温,腰膝酸冷一一阳虚温煦无权,
  小便清长,面色皖自,舌质淡,苔白,脉沉迟一一阳虚内寒之象.
  治法,温阳通便。
  方药;急则用千金》温脾汤、缓则用半硫丸. ,
  (1)方解. ,
  温脾汤;附子,大辛大热以温阳散寒,干姜,党参,助附子温补脾阳,大黄,泻下通便,甘草,调和诸药。
  半硫丸。半夏,降逆化浊,姜汁,和胃降浊,硫黄,温肾散寒,通阳开秘。
  两方均可治冷秘,而前者以附子与大黄相伍,意在攻下寒积,属温下法的代表方剂。后方以半夏与硫黄相配,旨在温肾通便。前者急而后者缓,此为两方不同之点。
  (2)加减,腹冷痛者,加肉桂、木香以温阳理气止痛。服上方而大便仍不通者,可加当归,肉苁蓉以辛润通便。
  变证 .
  (1)肾虚气弱。症见大便不通,小便清长,腰背酸冷,或频转矢气,欲下不下者。治宜温肾润肠,方用济川煎加减
  (2)寒实停滞;症见大便秘结,腹痛胀满,喜热饮,畏风寒,脉弦紧有力等。治宜通阳散寒,攻下积滞。可用下列药物为基本方加减(干姜,附子,肉桂,厚朴,甘草、大黄)。
  便秘辨证论治简表
┏━━━━━━━━┳━━━━━━━━━━━━━━━━━━━━━━━━┳━━━━━━━┳━━━━━━┳━━━━━━━━┓
┃分 类      ┃ 症 状                     ┃ 病机     ┃ 治法    ┃ 方药      ┃
┣━━━━┳━━━╋━━━━━━━━━━━━━━┳━━━━━━━━━╋━━━━━━━╋━━━━━━╋━━━━━━━━┫
┃    ┃    ┃ 主 症           ┃ 兼 症       ┃肠胃积热,  ┃清热润肠   ┃脾约麻仁丸   ┃
┃    ┃    ┣━━━━━━━━━━━━━━╋━━━━━━━━━┫       ┃       ┃        ┃
┃    ┃ 热   ┃              ┃         ┃津伤便结    ┃      ┃         ┃
┃    ┃ 秘   ┃大便于结,腹部胀满,按   ┃小便短赤,口舌   ┃       ┃       ┃        ┃
┃ 实  ┃ 证   ┃之作痛,口干口臭,舌质   ┃生疮,身热面赤   ┃       ┃       ┃        ┃
┃    ┃    ┃红,苔燥,脉滑数      ┃          ┃       ┃       ┃        ┃
┃    ┣━━━╋━━━━━━━━━━━━━━╋━━━━━━━━━╋━━━━━━━╋━━━━━━╋━━━━━━━━┫
┃ 秘   ┃   ┃              ┃          ┃        ┃      ┃        ┃
┃    ┃ 气  ┃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   ┃腹中胀满而痛,   ┃肝脾气机郁   ┃顺气导滞  ┃六磨汤     ┃
┃    ┃ 秘  ┃气频作,胁腹痞满,脉弦   ┃舌苔薄腻      ┃滞,肠道传   ┃      ┃        ┃
┃    ┃ 证  ┃              ┃          ┃导失职     ┃      ┃        ┃
┣━━━━╋━━━╋━━━━━━━━━━━━━━╋━━━━━━━━━╋━━━━━━━╋━━━━━━╋━━━━━━━━┫
┃    ┃气   ┃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 ┃面色苍白,神疲   ┃脾肺气弱,   ┃益气润肠  ┃黄芪汤     ┃
┃    ┃虚   ┃挣则汗出短气,舌淡嫩苔   ┃气怯,便后乏力   ┃大肠传导无   ┃      ┃        ┃
┃    ┃证   ┃薄,脉虚          ┃          ┃力       ┃      ┃        ┃
┃    ┣━━━╋━━━━━━━━━━━━━━╋━━━━━━━━━╋━━━━━━━╋━━━━━━╋━━━━━━━━┫
┃虚   ┃ 血  ┃大便秘结如栗,面色萎黄   ┃头晕目弦,心悸   ┃血虚津少,   ┃养血润肠  ┃《尊生》润肠   ┃
┃    ┃ 虚  ┃无华,唇舌淡,脉细     ┃          ┃肠失濡润    ┃      ┃丸        ┃
┃    ┃ 证  ┃              ┃          ┃        ┃      ┃         ┃
┃    ┣━━━╋━━━━━━━━━━━━━━╋━━━━━━━━━╋━━━━━━━╋━━━━━━╋━━━━━━━━┫
┃秘   ┃    ┃              ┃          ┃       ┃       ┃        ┃
┃    ┃ 冷  ┃ 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   ┃ 小便清长,面色  ┃ 脾肾阳虚,  ┃ 温阳通便  ┃ 《千金》温脾  ┃
┃    ┃ 秘  ┃ 中冷痛,四肢不温,腰膝   ┃ 恍白       ┃ 阴寒凝结   ┃       ┃ 汤、半硫丸   ┃
┃    ┃ 证  ┃ 酸冷,舌质淡,苔薄, 脉  ┃          ┃       ┃       ┃         ┃
┃    ┃    ┃ 沉迟            ┃          ┃       ┃       ┃        ┃
┗━━━━┻━━━┻━━━━━━━━━━━━━━┻━━━━━━━━━┻━━━━━━━┻━━━━━━┻━━━━━━━━┛

  四,其它治法 、
  (一)单方验方 .
  1。元明粉9克,温开水化服。
  2.生大黄6克,开水泡服。
  3.番泻叶6克,开水泡服。
  以上三方均适用于热秘证。
  4。萝b子(炒)6克,皂荚末1。5克。共研细末开水送服。适用于气滞痰浊之便秘(《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5。黑芝麻60克,捣碎,用蜂蜜调食。每日工一2次。适用于津枯肠燥之便秘(《江苏新医学院《中医内科学》)。 + .
  6.生首乌20克,煎服,可润肠通便(湖北中医学院《函授辅导资料》,1983年u期)。 . 、
  7.当归工5克,火麻仁15克,水煎服。适用于老年津亏血虚之便秘(《实用中医内科学》,.
  8.白木耳5克,水煎,掺入白砂糖适量,此为一日量,分2一s次服。适用于阴虚肠燥之老年便秘(《中医杂志》,1985年1期) +
  (二)外治法
  1.敷气海穴法。大田螺三个捣烂,加盐少许,敷贴脐下气海穴,适用于热秘(《中医外治法》)。
  2。熨脐法:葱半斤,捣成饼敷脐上,用热水袋,熨葱饼上,适用于冷秘(《同上》)。
  3.敷脐法。皮硝9克,、加水溶解,再加皂角末1.5克,调敷脐上,适用于热秘(《同上》)。
  4.握药法。以巴豆仁、干姜、良姜、韭子,硫黄、甘遂、白槟榔各1。5克,研极细末合匀,‘用米汤调分成二丸,先以花椒汤洗双手,然后用麻油涂手心握药,俟大便得下,则以冷水洗手去药,适用于冷秘(《中医杂志》,1985年1期)。
  (三)针刺法
  1.热秘;泻足三里,天枢,补照海,支沟。
  2.气秘;泻大敦、足三里,补支沟,太白。
  3.气血虚弱;①补气海、足三里和脾俞、胃俞。②腰骶骨两侧梅花针轻叩,每日一次。 . .
  4.冷秘。补大肠俞、肾俞,支沟、照海、灸关元(《中医杂志》,1985年1期)。
  [预防与护理]
  一、预防 、、
  1.勿过食辛辣厚味,或饮酒无度。宜多食清淡,如新鲜蔬菜等。
  2.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3.情绪安定,戒忧思郁怒。
  二、护理
  1.虚秘患者。,气血虚弱,或年老,或产后,或虚赢已极,排便时以采用幽式大便器为宜,勿使临厕久蹲,以防用力努挣而致虚脱之变。

  2.经常性便秘患者,不应养成服药通便的依赖思想。应告诉病人从多方面调治,如坚持锻炼,心情舒畅,多食蔬菜及润肠之物,定时排便,均有利便秘的改善。
  (结语)
  便秘的产生,总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亦与脾胃旰肾密切相关。对便秘的分类,张景岳主张分“阳结”,“阴结”两类,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实者,多系燥热与气滞(即热秘,气秘),虚者,有气虚,血虚、阳虚(冷秘)之别。但虚实之间往往挟杂相混,辨证时不可忽略。关于本病的治疗,虽以通下为原则,但决不可单纯用泻下之药,必究其寒热虚实区别论治。或清热润肠,或行气导滞,或益气养血,或温通开秘等,以达到通便之目的。
  关于经常性便秘,应从多方面调治,不可单纯依赖药物。此外,古人用蜜煎导法及肛门塞药外导等,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便秘,可以配合运用。至于饮食之清淡,心情舒畅等,对本病的防与治,皆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文献选录)
  《素问。至真要大论》。“大便难……其本在肾。”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篇;“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
  《重订严氏济生方。大便门。秘结论治》:“夫五秘者,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是也。更有发汗利小便,及妇人新产亡血,走耗津液,往往皆令人秘结。”
  《脾胃论。卷下。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润肠丸》。“治饮食劳倦,大便秘涩,或干燥闭塞不通,全不思食,乃风结,血结, 皆能闭塞也。润燥,和血,疏血,自然通利也。”“大黄(去皮),当归梢,羌活以各五钱,桃仁(汤浸去皮尖)一两,麻子仁(去皮取仁)一两二钱五分。上除麻仁研如泥外,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白汤送下。”
  《医学入门。大便燥结》。“凡结后仍服润血生津之剂,免其再结再通,愈伤元气。”
  《景岳全书。秘结》。“元气薄弱之人,凡患伤寒杂证,病气不足等病,而大便不行者,但察其胸腹下焦,若绝无腹胀实痞塞,急坠欲解等患,此其中本实邪,即虽十曰二十曰不解,亦自无妨,切不可因其不便,强为疏导,盖其胃口未开,食饮未进,则全赖中气以为捍御之本,但俟邪气渐退,胃气渐和,则自然通达,无足虑也。若肠脏本无滞碍,而强为通利,以泄胃气,遂至主不胜客者有之,邪因而陷者亦有之,此其害受于冥冥之中,而人多不知也,识之慎之。” .
  《医宗必读。卷九。大便不通》。“愚按内经之言,则知大便秘结,专责之少阴一经,证状虽殊,总之滓液枯干,一言以蔽之也。”
  《万病回春。卷之四。大便闭》。“身热烦渴,大便不通者,是热闭也,久病人虚,大便不通者,是虚闭也,因汗出大便不通者,精液枯竭而闭也,风证大便不通者,是风闭也,老人大便不通者,是气血枯燥而闭也,虚弱并产后及失血,大便不通者,血虚而闭也,多食辛热之物,大便不通者,实热也。” 、
  《医宗金鉴.卷四十三.大便燥结总括》.“直肠结,即燥屎巨硬,结在肛门难出之燥也,从导法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