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语经典诵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鲜艳小花 2018-04-05


重温经典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这个春天,英语环球推出经典诵读系列之“家国天下”,只为传承那从未断流的文化血脉和家国情怀。那些独具魅力、鼓舞人心的文字,让我们读给你听……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Spring View

by Du Fu

On war-torn land streams flow and mountains stand;

In vernal town grass and weeds are overgrown.

Grieved over the years, flowers make us shed tears;

Hating to part, hearing birds breaks our heart.

The beacon fire has gone higher and higher;

Words from household are worth their weight in gold.

I cannot bear to scratch my grizzling hair;

It grows too thin to hold a light hairpin.

(许渊冲 译)

朗读者

林少文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资深英文播音员,金话筒奖得主。

小斐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轻松调频新生代主持人。

赏  析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因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故自号少陵野老,其诗因立意高远、忧国忧民而流传千古,被称为“诗史”。


《春望》是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pentasyllabic regulated verses),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之乱”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


看到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诗人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报平安的家信就是人们最大的期盼。


但是,还有一种特殊的家书却是在与亲人诀别……这封革命烈士陈觉在就义前写给妻子赵云霄的诀别信就是其中之一。






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死又何憾?

——陈觉


陈觉,原名陈炳祥,1903年出生在湖南醴陵;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0月14日在长沙牺牲,年仅25岁。1929年3月26日,陈觉的妻子赵云霄留下襁褓之中的女儿,镇定地走向刑场,牺牲时年仅23岁。

在这封信中,陈觉清楚地写出了一个革命者的家国情怀:谁无家人,谁不爱家人?但是为了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幸福,我甘愿一死,死而无憾。


其实,这样慨然赴死的又何止陈觉、赵云霄?





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呼哭。你看,疆场上躺着的……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

——冯庭楷(1923-1946)


虽赴汤蹈火而不辞,刀锯鼎镬而不惧。

——贺锦斋(1901-1928)


这些年轻人,牺牲的时候都不到30岁。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只留下泛黄的信笺,记载着他们的信仰与情怀。



说起那些感人至深的诀别信,你还想起了谁的名字?


欢迎留言分享。



来源:英语环球ChinaPlu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