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世纪他们定义了女性古典美,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回望「四大名旦」

 cxag 2018-04-05


之所以有“京剧”这个词,倒是上海人先叫起来的。



中国现代报纸的开端和标志、创刊于上海的《申报》第一次提出了“京剧”一词:“京剧最重老生,各部必有能唱之老生一二人,始能成班,俗呼为台柱子。”(出自文章《图绘伶伦》,刊于清光绪二年二月初七日/1863年3月2日)


通常将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班进京”算作京剧艺术生命的起点。《申报》一文距离现在155年前,道出了京剧诞生70多年后的事实面貌,生旦净丑诸多行当中,唯有老生执菊坛之牛耳。老生戏从“春秋战国”演到《三国》《水浒》,忠孝节义,英雄圣贤,从北至南的观众都爱看。


录音前有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有请谭鑫培老板”云云


上海人爱看京剧到了这样的程度——“沪人初见,趋之若狂”。“京剧鼻祖”、“老生三鼎甲”之首程长庚(清嘉庆十六年 - 清光绪六年)的学生,影响力最大的老生演员、京剧首个老生流派的创始人谭鑫培一生来过上海六次,最后一次1915年新舞台演出时,戏台两旁、正厅走道挤满了人群。


但时尚不是一成不变的。


还是《申报》:“沪上花旦一门,最能卖座”(1913年1月30日/10版),“沪上尤重视旦脚”,“盖以其于金鼓声外。别寓优柔之味,英雄气中,兼写儿女之情”(11月6日/13版)


有意无意间的报章评论背后,是京剧新的时代快要来了。




自十九世纪中叶开埠,欧风美雨吹拂下的上海蓬勃发展,东西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唯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占据一席之地。上海人热衷京剧,却以强势的地域文化,促使着京剧染上“海派”的独特风采。


于演出过程中弹钢琴、跳探戈舞,舞台上表现中俄海战使用五万吨真水……(洋装新戏《拿破仑》《新茶花》),二十世纪初期上海舞台上京剧演出的形式与布景机关创新力度之大,放在今天也是难以企及的。


“海派京剧《白蛇传》”出自上海大剧院2014年国光剧团《百年戏楼》的戏中戏。摄影齐琦。


京剧是北方发展起来的艺术。京津的梨园子弟一向以正统自居,绝不会采用外地例如南方地区的演剧风格。


但他们也深知,上海本地的京剧演员相对缺少,大都聘自北方,因此仅在北京“走红”还不算是真正的“红”,必须要到上海唱红或先红了,才算是“大红特红”。


彼时,上海的京剧观众和过去相比,正在悄悄产生变化。


京剧诞生之初,女性人物即旦角行当由男性扮演,而且女性观众不得进入茶馆戏园内。十九世纪末,最早的京剧女伶出现在上海,现代人大概不明白,台上女演员台下女观众,在当时是多么开风气之先的事情。


观众代表着市场,力量不容小觑。当时代允许女性观众走进剧场,她们希望看到怎样的京剧?老生为主、弱化旦行的故事能否引起新时代观众的兴趣?同时,艺术家亦是自觉的。以往旦角只重唱不重表演的方式,还会获得一致的好评?




有这样一幅画,身世成谜,因绘上了同光年间一群著名京剧演员们共计13位,得名《同光十三绝》。(请横屏阅画)


《同光名伶十三绝》。


上有六个生角、五个旦角、两个丑角,有一位饰演萧太后的名叫梅巧龄(左三)。他打破了京剧青衣、花旦不能同兼的行规,还很会昆曲旦角,与陈德霖、王瑶卿等是京剧旦角艺术发展的一批关键人物。


若干年后,旦角以及京剧之路走向了艺术高峰,离不开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正是梅巧龄之孙,另外三位是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皆是男性,所谓乾旦(或男旦)


报道中提到的“沪上尤重视旦脚”,是真实或是舆论造势,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上海人是真心喜爱京剧,倒是不假。


京剧“四大名旦”后排左起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前排程砚秋。


1913年随京剧宗师王凤卿到上海,梅兰芳时年19岁。由于并不闻名,以致于公演之前,剧场方丹桂第一台(今上海福州路与湖北路交界处)的老板试图阻拦梅兰芳参加金融界的堂会——万一堂会演砸了,失了口碑,普通观众谁愿意进剧场呢?


所幸梅兰芳堂会上表现出众,在丹桂第一台的三天打炮戏(初到当地的首演戏)连连满座,又经王的推荐,第一次挂了头牌主演《穆柯寨》《虹霓关》,征服了上海观众。返京时,车站出现了好几个戏班抢着邀请梅兰芳搭班唱戏的热闹场面。




梅兰芳自己承认第一次在上海短短五十几天的逗留,对其“后来的舞台生活,是起了极大的作用的。”京剧海派别具一格的面貌,弧形舞台、明亮的灯光,道具、布景、化装的借鉴与吸收,使梅兰芳获得了新的艺术表现手段。


梅兰芳(左)与梅葆玖父子同台演出昆曲《游园惊梦》。


现在人们看到的京剧、昆曲等戏曲旦角化妆的特点,就是始自冯子和、梅兰芳等人。改进贴片子(假发)的部位,加深描眼圈的色彩以美化面部轮廓、突显人物眼神,参考仕女图试制新式头套和头饰,这些均为后世旦行所借鉴,并不断改进。


“等到第二次打上海回去,就更深切的了解了戏剧前途的趋势是跟着观众的需要和时代而变化的。……我要走向新的道路上去寻求发展。”在上海的演出与生活,使得梅兰芳在改革与创新上受了极大的影响,奠定了创造流派的基础。


梅兰芳于上海成名,他的出现为京剧和旦角艺术带来了什么?



梅兰芳的艺术具有博大精深、平易近人的特点,在整体上显示了雍容华贵、柔中带刚的风格,世称梅派。他的嗓音脆亮甜润,韵味醇厚,念白吐字清晰,语气体现人物感情、身份。


他善于从人物出发,运用唱腔、念白、身段、表情、指法、眼神、舞蹈、武打等艺术手段,以男性的身躯,把众多的妇女形象刻画得细致人微、光彩照人。自梅兰芳开始,京剧从生角主宰剧坛改变为生旦并重的局面。


京剧《贵妃醉酒》剧照。梅兰芳扮演杨贵妃、姜妙香扮演裴力士。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发动读者投票评选优秀京剧旦角,梅兰芳《太真外传》、尚小云《摩登伽女》、程砚秋《红拂传》、荀慧生《丹青引》荣获前四名,当选为“四大名旦”。


旦角各流派纷纷崛起。老生、小生、武生、净,各行当的流派、人才与剧目都不断涌现,京剧艺术从此进入全面的鼎盛时代。


程砚秋与俞振飞合作京剧《春闺梦》(一说昆曲《牡丹亭·惊梦》)


尚小云代表作《昭君出塞》。


荀慧生代表作《红娘》。


此时京剧旦角艺术的绝对主体——乾旦,也同样迎来了新时代。继1916年近代第一个女性戏曲科班崇雅社之后,1931年北京重新恢复男女合演,南北京剧舞台上涌现出许多优秀坤旦(女性演女性)演员,吸取“四大名旦”所长,表演艺术逐渐成熟。


现今我们能在京剧舞台上看到的乾旦屈指可数。男性旦角前辈留下一座座江山,接续传统的重任交给台上台下一般无二的红颜女性。这意味着乾旦、坤旦存在着孰优孰劣吗?即便有所高低,那也仅限舞台上如梦似幻的传奇故事里,女性角色的是否有血有肉的丰满,是否带领观众领略到了艺术上接近完满的境界。


以梅兰芳为首的“四大名旦”树立起了一座京剧旦角艺术曾经抵达的高峰,创造了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审美高度,那些女性的百态人生,无一不被淋漓尽致地刻画。历史在不停往前,这座高峰必将离现在越来越远,但请不停地回眸它吧,回眸我们曾经那么古典、那么丰盛的美丽和辉煌。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

此境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

——电影《霸王别姬》


参考

  • 《上海京剧志》.主编 徐幸捷 蔡世成.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12

  • 《中国戏曲史略》.余从,周育德,金水 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9

  • 《“四大名旦”和20世纪前期的上海》.回达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 / /

梅尚程荀史依弘

时间:2018/5/1  13:30(日场)

地点:上海大剧院·大剧场

剧目:《苏三起解》《昭君出塞》

单场票价:80(公益票)/180/380/480/680元

 —

时间:2018/5/1  19:15(夜场)

地点:上海大剧院·大剧场

剧目:《金玉奴》《春闺梦》

单场票价:80(公益票)/180/380/480/680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