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诗(词)一课——贺铸《感皇恩·人南渡》《凤栖梧•为问宛溪桥畔柳》

 江山携手 2018-04-05

一诗(词)一课——贺铸《感皇恩·人南渡

《凤栖梧·为问宛溪桥畔柳》

    299@365一诗(词)一课——贺铸《感皇恩·人南渡》《凤栖梧·为问宛溪桥畔柳》                 

感皇恩①·人南渡

·贺铸

  

兰芷满芳洲,游丝横路②。罗袜尘生步。迎顾。整鬟颦黛,脉脉多情难诉。细风吹柳絮,人南渡。

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花底深朱户。何处?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③。

 注释  

①感皇恩:唐教坊曲名。②游丝横路:庾信《春赋》:“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③春将去:把春带去。

【译文】

香兰和白芷长满汀洲,游丝在路上飞来飞去。她迈着轻盈的脚步,罗袜生尘,前来把我等候。她的眼神顾盼,深情款款,一双美丽的娥眉却上心头。我们相互对视,似有深情却无法倾诉。细风吹得柳絮四处飞散,她默默无语地行舟南下。

回头再也不能细望过去的同游旧地,只有山峦景色依旧。在那百花锦簇的地方,哪里才是她的香闺?梅子已经一半黄熟,傍晚时又下了疏雨。春天啊,你要走就走吧,并请把我的愁思也一并捎去。

【译文二】

兰草芷草长满了汀洲,重重游丝蛛网横挡小路。她步履轻盈走来,一边走一边看,略整发髻愁皱双眉,我俩深情相望默默无语。微风吹得柳絮纷飞,只见她登上小舟向南行去。

回头看那旧游之地,只有山峦无数连绵起伏。百花深处的红楼,如今可在何处?梅子已经半黄,傍晚又落下一阵细雨。我这断肠心,只好交给那暮春带去。

【评点】可遇却不可得

本篇写路遇佳丽,虽然二人脉脉含情却并没有互诉衷曲,佳丽即匆匆离去,留下深深的怅恨和相思,抒写了可遇却不可得的遗憾之情。

上片写词人与心上人两情相悦,而又不能互诉衷情的情景。“兰芷满汀洲,游丝横路”写景,水边的空地上长满了兰草芷草,重重的游丝珠网横档小路。在这样一个春风和煦、柔丝飘荡的日子,只见她“罗袜尘生步,迎顾,整鬟颦黛”,伊人步履轻盈走来,一边走一边看,略整发髻愁皱双眉。“脉脉两情难语”生动传神,将词人与佳人眉目传情而又难诉衷肠的忧愁抒写得凄婉动人,也暗示爱情被意外的变革所阻碍。“细风吹柳絮,人南渡”写情人离开的情景,微风吹得柳絮纷飞,只见她登上小舟向南行去。词中所出现的佳人,翩翩而来,却又倏然消失,给人留下亦真亦幻、难以捉摸、行踪不定的印象。这样超凡的美人,其实正是词人心中求之而不得的理想境界的体现。

下片写分别后深深的落寞和相思的愁苦。“回首旧游,山无重数” 写昔日苦苦追寻的情景。无数连绵起伏的山峦阻碍了词人的回首,暗示执著追求时遇到了重重阻力。“花底深朱户。何处”写心中佳人不知去向,实际上是指心中的爱情理想不容易、也不可能实现,流露出深深的遗憾和无奈之情。“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转而描写眼前的景色,此时梅子已经半黄,傍晚又落下一阵细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收束全词,直抒胸臆,抒发了青春已逝、真爱难寻的痛感,也有壮志未酬的遗憾和怅然。全词空灵清疏,意象扑朔迷离,情蕴深婉。

【赏析】整鬟颦黛(zhěng huán pín dài),脉脉多情难诉

这是一首爱情词。全词写相见不能相爱的帐恨。上片写两个乍见又别的的情景。下片写相思的愁苦。全词不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而且景物深化了情思。整鬟颦黛,脉脉两情难语。“整鬟颦黛”表现出一幅尴尬的姿态和满腹的心事,但感情仍默默相许。“脉脉两情”传达出彼此双方情感之交流、贯通。“难语”二字顿挫,一种无端的阻隔使双方难以倾诉衷情。这首词写送别恋人,难舍难分。全篇没有什么警句妙语,但细加品味,则觉其语浅情深,清疏淡雅,意蕴隽永,别有一番风味。上片怀旧,“罗袜”四句,写与美人眉目传情而衷肠难诉,描摹细腻,生动传神。下片写离愁。“回首”二句,从自己写。“花底”二句,从对方写,“半黄”二句,又转写自己。“断魂”二句,将自己和对方一并收束。这种手法用来写相思之愁是很妙的。

“兰芷满汀洲,游丝横路。”兰芷指兰草和白芷,是两种香草。汀洲,是水中小洲。在游丝飘曳、香草满地的小洲上,抒情主人公在等待着他的意中人。兰芷、游丝,这些芳香、飘逸、美丽的物象,不仅用来写景,同时还衬托出主人公内心情感的美好。意中人终于来了。“罗袜尘生步”语出曹植《洛神赋》,其句云:“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贺铸化用其意,写意中人细步行走,飘然而至,这女子迎顾之间,整发蹙眉,秋波送情,然而“脉脉两情难语”。虽然两情相悦,心心相印,但有诸多阻隔,使两人不得互表衷肠。这默默无语之中,展示着深沉的痛苦。一切都显得那么无奈。在微风吹拂、满天飞絮之中,她又越水南渡,飘然而去了。

下片抒情,以淡淡的语言抒写那种追觅无着的痛苦不宁。“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表层是写旧日寻游,山水重重;实则是在写执著追求的艰难困苦。“花底深朱户”指女子的住所。而如今,人已去,影无踪,她到底住在何处呢?无从可知,无从可晓。接下去“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这是在写景,又是在抒情。黄梅季节,傍晚时分,那不尽的雨丝,正像他无法排解的满腹愁绪。读到这里,很自然就会使人想起贺铸那著名的词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处“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与上述词句的意境是一致的。结句直抒愁肠,“断魂分付与,春将去。”传导出的是缠绵、痛苦与无奈。

这首词结语构思奇特,痛苦不堪的主人公要把“断魂”交付给春天带走,其实谁都明白这是徒劳的,正如冯延巳所云:“谁道闲情抛却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鹊踏枝》)然而正是这结语产生了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299@365一诗(词)一课——贺铸《感皇恩·人南渡》《凤栖梧·为问宛溪桥畔柳》

凤栖梧·为问宛溪桥畔柳

·贺铸

 

为问宛溪桥畔柳。拂水倡条,几赠行人手。

一样叶眉偏解皱,白绵飞尽因谁瘦。

今日离亭还对酒。唱断青青,好去休回首。

美荫向人疏似旧,何须更待秋风后。

译文

问问宛溪河畔的柳树,你拂水轻摇,美丽的柳枝多少次赠送给离别的行人呢?一样的树叶,你的叶子却如眉般偏偏皱起,柳絮飞尽,你是因为谁而变得消瘦?

今日在离别的驿亭,和好友对酒长歌,歌声悲伤,唱断柳枝。亲爱的朋友,你好好的离去吧,不要回首留恋。别后,我对着浓郁的柳树,枝叶似乎稀疏得如同旧日,何须等到秋天的风把枝叶吹落呢?

【赏析】 美荫向人疏似旧,何须更待秋风后

咏离愁也。贺铸的代表作是那首家喻户晓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也是“青玉案”此词牌名中最出名的词作。“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等佳句,非一般词人能写出,写“愁情”未见一“愁”字,却满含哀愁,连用三个意象,写出“愁思”之“广度”、“密度”和“长度”,正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贺铸也因为此“绝句”而被后人称为“贺梅子”。《凤栖梧·为问宛溪桥畔柳》这首词算不得贺铸词作中最高层次的,但却也是最有情绪的一首。“凤栖梧”是“蝶恋花”的另一个称法。这首词以“赋”的写法开首,平叙直写,算不得奇特,但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哀愁。

词的上半阕着力营造送别之景,情从景生,虽不言离别,却感之深切。

“为问宛溪桥畔柳”,“宣城”古称“宛陵”,以“宛溪之滨,陵阳之麓”而名,此处“宛溪”即指宛溪河。李白有诗《题宛溪馆》:“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却笑严湍上,于今独擅名。”贺铸《凤栖梧》词的首句点明送别之地点。

“拂水倡条,几赠行人手”,倡条,轻柔多姿的枝条。“拂水倡条”,直接描写了柳树的形态。在溪水上摇晃的枝条,轻柔美丽,多少次赠送给离别的人呀。溪畔景色美丽,这里曾上演了无数次离别的场景。本是司空见惯,词人却问柳树,让柳树通人性,懂人情,形象生动,再夹以“离别赠柳”之典故,乐景之中,透着词人的悲伤——因为和友人要分别了。

“一样叶眉偏解皱,白绵飞尽因谁瘦。”这两句确是佳句。“叶眉”、“白绵”运用比喻,柳叶细如“眉”,柳絮白如“棉”。“偏解皱”、“因谁瘦”为拟人,树木一样的叶子,柳叶却偏偏如眉皱起。柳絮满树时,柳树臃肿,柳絮飞尽后,柳树清瘦。词人把柳树人格化,离别之悲伤、惆怅之情皆蕴含在诗句中。更为绝妙的是词人却偏偏又以问句表达——“因谁瘦?”离别本不管草木的事,离别也只是平常的事,但在词人的笔下,世间万物皆有情,以问句表达,更增词人离别时的悲伤之情。柳永的《蝶恋花》一词有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因“情”而“憔悴”,思恋之深,读之即觉;而贺铸《凤栖梧》(也称《蝶恋花》)“一样叶眉偏解皱,白绵飞尽因谁瘦”写柳叶皱眉,柳树消瘦,则寓情于景,正是合了王国维那句“一切景语皆情语”。

词的下半阕开头则直接点明离别之事。

“今日离亭还对酒,唱断青青,好去休回首”,离亭,驿亭,古人常常在此地举行告别宴会。对酒长歌,依依惜别,留恋和不舍全在“还”字中。宋代张耒的词《张耒的《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中有诗句曰:“别离滋味浓如酒,著人瘦。”别离的滋味像酒一样浓烈,个中滋味自然不好受,否则怎会让人消瘦呢?“唱断青青”一句中,一个“断”字,增加了力度和悲剧感。“青青”,代指杨柳。贺铸还有一首《减字木兰花》词:“西门官柳,满把青青临别手。”明代陈汝元有句曰:“惊春梦题诗锦屏,整归鞭重问青青。”这两首诗里的“青青”都用杨柳浓郁之色来代指杨柳。“唱断青青”一句,极富夸张。杨柳枝断,或许因为清风,也或许行人折断,词人却言“唱断”,皆因表现“离情”。也有人指出这里“青青”应是指“杨柳曲”,与“唱断”才搭配自然,曲“断”自然“人要离开了”,也才有后句“好去休回首”的临别赠言。这种理解确实高妙!至于杨柳曲,即指乐府《近代曲·杨柳枝》,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作九首,甚为出名。

本词种,最后两句最为精妙,“美荫向人疏似旧,何须更待秋风后。”这是在讲离别之后的思念。词人融情于景,以景言情,如在目前,甚有味道。王国维曾于人间词话言:“词忌用替代字。”顺着国学大师的意思,用“替代字”就是“隔”,不能把具体可感的形态直接展现,这不是好句。而此句正是直摹景物和直言情感,易引人共鸣。钟嵘《诗品》序:“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有直寻。”“胜语”来自直接的感受,这里强调了“情感”直接进入读者内心比用“技巧”要更有冲击力和感染力。这两句与“一样叶眉偏解皱,白绵飞尽因谁瘦。”两句相比,这两句明显直接融情于景,无有意构造,自然更能使读者感同身受。这两句于全词也最有境界,联系“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旧”乃过去,“美荫向人”是现在,“三秋后”又是将来,简单14字,三次时空转换和情感对比,与无意中引起读者不由伤感。

贺铸的词,其自编为《东山乐府》,今存着称《东山词》。《凤栖梧·为问宛溪桥畔柳》不是贺铸代表作,但亦是其上等作品。(中山市第二中学 李生宝)翻译如下:

【作者简介】

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河南辉县)人。北宋著名词人。因其“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贺铸长诗文,尤擅填词。其词作内容、风格丰富多彩,兼婉约、豪放二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