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账号和数据自己能删掉么?我们测试了 93 个常用互联网服务:Hack Your Life

 昵称535749 2018-04-05

徐弢 杨宽 周韶宏 7 小时前

数据隐私是早没了,但你还有权力彻底删掉你自己创造的数据和账户么?

关于数字隐私的争议与抱怨,最近又达到了一次高点。

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 Facebook 招来了接踵而至的骂声,它被人利用将用户数据卖给了第三方公司,还和美国总统大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或许是为了摆脱嫌隙,科技公司的老板们纷纷表态予以谴责。当中也有人火上浇油,比如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说

“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

这段令人不安的言论引来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说的确实是目前的状态,而且不只是中国消费者。

根据用户的偏好推送精准营销信息、或者用于自身产品的优化,是每家拥有数据的公司都在做的事情。Google、Facebook 以及国内的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百度等等,他们的广告业务都是建立在用户产生的数据之上——分析用户喜欢什么,再把广告主的广告,或者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尽量精准的推送到用户眼前。

你在逛淘宝的时候,淘宝根据你的搜索记录和购物记录为你推荐商品;刷抖音和头条的时候,它会源源不竭提供足够吸引你的内容。

我们似乎对这些做法习以为常。

世界已经是这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就得听之任之。

在放任下,掌握数据的商业公司已经一步步变本加厉,你的数据可能完全被用在未知的地方。

比如说大公司的账号体系往往连接不同的服务产品,他们之间、以及和其他关联公司会有数据共享,这也是为什么你在携程上搜了某地的酒店,结果在微博的首屏看到了精准的广告。

同性恋交友应用 Grindr,最近把用户在资料里面填写的 HIV 信息全盘拖出给第三方公司,说是为了优化自己的应用,可是它几百万用户的敏感身份就无缘无故被曝光了出去。

有人提出,既然用了你的数据用于商业模式的运转,产生了收入,这些公司是不是应该给你付钱?

现在来看,别说付钱,你对于自己的数据持有的权利少得可怜。QQ 最近灰度测试注销功能,一个存在了 20 年的社交平台,至今还不能账号注销。

假如说数据是一种个人资产,你有权知道自己的数据都去了哪里,也有权收回它们,让自己彻底被互联网遗忘。

可是事实情况如何?我们测试统计了 83 个常用应用,试图帮你总结出,注销账号到底是一件多难的事情?今天也是清明节,终结数字资产的生命,也是你的基本权利之一。

结论可能让人有点沮丧。


题图来自 Pixabay、Unsplash,动图来自 Giphy

451

7 成服务最终可以删除账号,但能自主完成的没有几个

我们设计了 7 个问题来评价账户注销的难易程度。

  • 注销的入口在哪?找到的难度越高分数越高,1-5 分;
  • 是否需要通过人工客服完成注销?自助注销 1 分,需要人工客服 5 分;
  • 注销的用户协议是否简单明了?越长越难分数越高,1-5 分;
  • 注销需要满足多少个条件?越多分数越高,1- 5 分;
  • 注销需要提供凭证?越多分数越高,1-5 分;
  • 注销账户后,数据是否被声明会被消除?是,1 分,否,5 分;
  • 注销账户时,是不是可以导出数据?是,1 分,否,5 分。

评测范围覆盖了 5 家最大的手机厂商——苹果、小米、华为、OPPO 和 vivo,以及 88 个常用应用。

在总共 93 个测试对象中,可以注销的服务有 67 个,占据总数的 72%;完全无法注销的 26 个,占据总数 28%。

基于 93 个应用的统计结果

但这并不意味着注销就能顺顺利利的完成。在可注销的 67 个服务中,只有 23 个能够允许你自己在应用或者网页端申请注销;26 个根本没有注销入口,需要你主动联系客服人员,请求他们帮助注销;

14 个应用和他们所属的大公司账号绑定,比如腾讯系、阿里系和网易系的大多数产品,用母账号登陆后,你只能把母账号注销才能完成其他产品的账户注销。勉强算能注销吧;有 4 个服务不能自己选择注销不注销,只能被动注销。

在可销号的服务中,得分最高的也就是销户难度最大的是新浪微博和新浪视频。两者销户的要求相同:要求解绑第三方授权、第三方账户的绑定、清空钱包余额,此外还要求用户未发生账户被盗、被封情况。

1/3

当一个手机应用集成了大量的互联网服务,删除账号就变得非常复杂,得分也就相对较高。最典型的是微信、微博。微信在销户时,需要确保公众号、小程序、卡券、微信支付、第三方应用授权、企业微信都已经解绑或者使用完毕。

可以自主注销的 23 个应用和服务,我们对它们注销的难易程度打分。每一项满分 5 分,总分最多 30

销户难度最低的是华为手机。系统内置了销户按键,输入密码就可以删除账户内所有数据。

最难的是新浪微博和新浪新闻,两者在销户条件、说明上保持了一致。与微信相同的是,新浪微博也集成了大量的服务,钱包、红包、电商、广告,还需要用户取消对第三方授权和第三方账户的绑定,但缺少针对每个服务解绑的细致说明。如果在微博上做过推广,还需要与微博小秘书沟通,确认广告投放资源已经完成。

被动注销的 4 个是 QQ 邮箱、网易邮箱、QQ 以及下厨房。像 QQ 邮箱、网易邮箱都只能通过连续 3 个月不登陆,邮箱服务方可能收回。不清楚这部分的原因,QQ 邮箱称是为了用户的安全考虑,防止黑客盗走用户邮箱后将其删除。QQ 在 3 月份曾推出注销功能,但很快就下线了。

需要用户联系客服进行销户的,大部分是与钱、身份信息关系紧密的服务。像部分电商、手机、信用分、信贷服务、航班信息等。OPPO、vivo 销户时都需要用户提交手机号、身份证等信息。

比较特殊的是腾讯视频、百度云、闲鱼这类,它们是大公司同一个 ID 账户体系下,没有单独的账户系统。例如腾讯视频只能通过 QQ 或微信登陆,对微信、QQ 销户后也就没办法登陆腾讯视频了。

无法注销分类中,主要构成 3 种,像小红书、乐动力、得到等中小型的公司,游戏,以及大公司旗下尚未成熟的业务飞猪、虾米、抖音等。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相比大公司而言,小公司在完善功能上的动力、资源和精力都更少。

另外还有一个无敌难的,12306 需要你持身份证到火车站的窗口才可注销账户,我们把它算到“联系客服”这个分类里。

451

第一大挑战是找到注销按钮

找到销户按钮是最重要的一步。

这很容易理解——在手机上点击的次数越多,翻看的页面信息越多,销户的阻碍就越多,用户注销的可能性就越少。这可以看作是互联网服务在挽留用户的最后努力。

从我们的统计来看,在设计销户按钮上,国内的大公司、以及跨国公司似乎更愿意将其放在更明显的位置上。

销户的按钮被放在设置或者账号安全下,最快的可能像微信、 LinkedIn、探探,从主界面开始点击 3、4 次就能找到销户的按钮。

这已经算是方便的了,尽管还是隐藏的有点深。没有应用会把它放到设置中最显眼位置,往往需要用户瞪大眼睛,在手机屏幕的最后一两行找一下。

LinkedIn

点击销户按钮后,服务通常也都会提醒用户,删除账号后数据是否会消除,以及提供明确的销户条件,后续是否仍然可以使用手机号、邮箱账号注册该服务。

在对待用户离开这件事上,探探、LinkedIn 做法比较简单,只会问一句离开的理由是什么,然后让用户输入密码或者点确认,就可以开始删除账户的流程。但在说明销户确切的影响,数据是否完全从服务器上消失,其实交待得不是很清楚。

探探

在隐藏注销账号按钮上,更多见的是像手机百度这样,用户需要点击多次,有时候还无法确定它的位置。手机百度将注销账号的按钮放在了设置-账号管理-账号急救内。听上去不太复杂,但设置里的项目也挺多。

在说明注销条件上,做得比较糟糕的是像新浪微博、新浪新闻。在解释清楚用户需要满足的条件上,其实是比较含糊的。像新浪微博第三方授权就只能靠用户此前的记忆力了,在实操层面比较难推进。

微信需要解绑的东西虽然同样繁多,但微信支付、公众号如何解绑都有较为明确的说明,点击就可以获得提示。

微博
微信

相当少数的公司提供了可以反悔的余地。像 LinkedIn,用户在删除账号的 20 天以内还可以恢复账号,但账号上的消息等还是会丢失。京东也有 30 天的后悔期,微软也有类似的后悔期限。Airbnb 在说明中称,注销后预定信息都会消失,但可以帮助用户重新启用已经注销的账户。

还要注意,有些公司的手机 app 上不存在注销按键,但是在网页上有。例如今日头条、网易云音乐、Airbnb、印象笔记、豆瓣、Instagram 等都只能在网页版里注销。

像 Airbnb、印象笔记、豆瓣、网易云音乐等,登陆网页版后,点击个人账户就能找到销户的按钮。

网易云音乐

最后有种情况是被动式注销。这里其实是分成了 2 种情况,互联网服务官方提供的被动式注销方案。像 QQ 邮箱那种要求用户连续 3 个月未登录,但也只是说可能会回收账户,所以也不能确定是否达到销户的目的。

以及一种民间偏方。用户通过模仿垃圾广告商的行为,导致被互联网服务封禁的方案。典型的案例是微博账户,可以将头像换成 xx 元涨粉,将原有微博、好友都删光,都换成 xx 元涨粉的图片。


题图来自:维基百科

451

找不到怎样注销?问客服,但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电话就能帮你注销

有一类注销方式让人匪夷所思,在客户端或网页你根本无法找到任何注销入口,无从知晓我的账户到底能不能注销。但其实你可以,只不过要通过人工客服。

比如今日头条,在网站的“联系我们”中。在该页面上,今日头条还要求用户填写注销申请函,今日头条会联系用户。但不清楚的是,今日头条搜集的用户偏好数据是否也会被删除。

在寻找难度上几乎可以与今日头条相提并论的是京东白条。如果想要取消京东白条,京东白条的客服与京东 app 的客服入口是分开的,用户需要在白条下找到“有问题,找小白助手”。

京东称京东白条正在接入征信,并且计划是以“个人消费贷款”作为业务类型,这会给用户在后续申请房贷、车贷、信用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导致了大量用户注销京东白条的情况出现。

这引发了一起抵制事件。上周,有京东白条用户申请注销,当时已经有 500 多人排队在等客服联系、帮助完成注销。结果是,京东白条的注销方式也很麻烦,需要用户在 24 小时内提交手持身份证正反照片,这意味着很难快速完成京东白条的注销工作。

一般来说,在线客服分为机器人回复和人工回复两种,它们一般都在 “设置” 里单独呈列,有些则位于 ”设置 - 帮助” 里。

在使用机器人回复时,输入关键字 “注销账户” 通常就能得到明确的回复,比如支付宝会告诉你注销账路径为:点击 “我的”- “设置”-“安全中心”-“永久注销账号”,并附上注销账号的快捷按钮。有些则会直接告诉你不能注销,比如当当、拼多多,显示的是 “暂时不支持注销账户”。

也有听不懂你的意思的机器人,这时候就需要转接人工客服。运动类应用悦跑圈的机器人客服在回复 “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后,会建议你 “点击输入框左边的 ‘耳机’ 进入人工客服” 进行解答。

大部分应用的人工客服顺着 “我的-客服” 里面就能找到,比如蘑菇街的是 “我的-客服与帮助-账号问题-咨询在线客服” 、京东是在 “我的-在线客服” 里。如果应用里没有,可以登录网页版官网查找(乐动力),一般联系方式显示在首页顶部或底部的 “联系我们” 里,都找不到,可以直接上网搜索客服电话或者关注它的微信公众号,客服电话可能出现在公众号的信息简介页面里。

一些应用的微信公众号里有客服电话。

人工客服一般都能给出明确答复,如果支持注销,他们一般要求你提供有效的身份信息(比如账号、密码等),然后手动帮你注销。也有可能少数不太明白状况的客服,比如把注销账户误以为退出账户、自己也不确定是否可以注销账户等,不过是少数。

左边是悦跑圈机器人回复账号转接的人工客服回复;右边是拼多多的机器人回复。

还有一类注销方式不需要客服参与,对方的要求是让你填写账户申请表单到指定邮箱,再由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处理。这样的方式看起来更加遥遥无期,因为只有少数应用会明确需要多少时间来完成。

亚马逊显示的是收到邮件后 24 小时内回复审核结果,高德地图客服称工作人员收到注销账户申请后会 “尽快与用户取得联系”,并在 30 天内完成完成审核。除此外,大部分要求发送申请的应用(Keep、印象笔记、饿了么)都没有显示处理时长。

451

注销往往还有一些附加条件,比如京东要求过去一年没下过单

没有商家希望用户删掉自己的应用,因为这意味着它的潜在顾客又少了一位,所以它们在你真正注销账户前会设置各种提醒和限制,希望你能继续留在应用里。

一些应用会在正式注销之前给你提供额外选择,比如京东,会在注销页面开头问你想注销账户的原因是不是因为账号被盗或者手机丢了而担心信息泄露、是不是想用绑定的手机号注册新的账户......如果是以上问题,京东说你完全犯不着注销账户,只需 “锁定账户” 或 “下线账户” 就行。

一些应用会向你确认是不是搞错意思了,印象笔记在其 “停用印象笔记账户” 页面里,首先会罗列出取消订购印象笔记、导出笔记、删除笔记三个选项,最后列出停用账户选项,如果想要从印象笔记里删除自己之前的数据,还需要用注册印象笔记使用的邮箱给客服发邮件,提交删除数据的请求。

绝大部分应用都会在注销程序开始之前声明该行为的 “严重性”,比如账号信息、身份信息、第三方授权信息将被清空(百度),如果涉及交易、支付,则会被告知 “曾获得的余额、优惠券、积分、资格、订单、E卡及其他卡券等视为您自行放弃”(京东)、“银行卡的快捷支付服务将被关闭、交易记录将被清空”(支付宝)。

如果在了解到注销账号的后果后仍要继续,商家会给你列出一系列注销要求,只有全部满足才能注销,对于一些常用的、绑定了太多第三方应用的账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互联网公司的应用基本都要求账户完全被清空(比如微信要求清空微信支付、卡券、公众号、小程序),交易相关的应用要求则更严格,淘宝列了 7 条,包括没有被举报的记录、没有过集中交易,如果开通了淘宝、阿里云、阿里巴巴中文站之外的阿里业务则无法注销。京东罗列了 8 条,比如要求该账户没有用来在京东上开过店、所有订单完成达一年以上,也就是说,即使你符合京东的所有要求,最早能成功注销账号的时间也在一年以上。

京东列出的八个注销要求。

几乎所有账号注销前都会要求你解绑所有第三方应用,大部分应用会显示出具体有哪些被绑定的第三方应用,一些则不会。比如微博,只会在注销失败的页面上显示 “存在和其他 APP、网站的授权或绑定关系” 几行字,遇到这样的情况,用户就只能仔细挨个回想了,这给注销商户增加了不少难度。

还有一些应用对申请注销的用户进行了分类限制,允许部分账户注销。蘑菇街允许的条件为最后一笔订单完成时间 90 天,如果没有订单,则要求注册时间大于 30 天。注册时间小于 30 天的账户则不能注销。音频应用喜马拉雅的要求则是购买过节目的账户不能注销,没买过节目的账户可以先解除绑定的第三方登录方式,然后解除绑定的手机账号来注销。

左边是蘑菇街的账号注销要求,右边是喜马拉雅的。

还有一些落后于时代的方式,难度和到银行注销信用卡差不多。12306 的应用和官网里没有支持注销账户的入口,用户只能持二代身份证到火车站售票大厅找工作人员注销。

一些不要求实名制的应用也建议用户提供身份信息,高德地图的注销入口比较隐蔽,用户进入应用后,要经过点击头像-帮助中心-基础功能-账号-账号注销五个步骤才能进入注销申请程序。此时高德建议用户上传有效的身份信息,称该举措可以让审核速度加快 50%。客服回复这样做的原因是 “为了防止他人有意或无意地注销用户的账号,因此需要留存注销人的信息。”

聚美优品也要要求注销用户提供身份信息,但在其应用里没找到注销账户相关的文字政策,在线客服的解释说聚美优品没有文字注销政策,其注销流程为:用户联系客服-向客服提供身份信息-客服将信息反馈给注销部门进行处理,对需要注销的账户的要求是有效订单时间超过 60 天且现金券和余额都已清空。

451

手机厂商自己的账号基本都能注销,但也都挺麻烦

iOS 和 Android 里的手机账号,往往是你使用智能手机的基础所在。你要登陆手机厂商的账户,才能下载和更新应用、完成支付、存储数据。

这在 iPhone 上更为明显,处处要用 Apple ID。最近大陆地区将 iCloud 和 Apple Music 等服务的服务器迁到国内,我们写过教程教你怎样迁移账号到境外,真的很麻烦。

和其他服务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所以在注册手机账号后,删除这些账号都时候,流程也会更复杂。

我们测试了 iPhone、华为、小米和 OPPO 几款主流手机,不得不说都比想象中麻烦。其中华为和小米还好点,华为手机在设置里有“销户”按键,需要用户输入账户密码,按照流程就可以删除。

小米手机账户的删除手段隐藏在小米官网上。用户需要在小米官网上登陆账户,但账户管理页面没有删除按键。用户可以在搜索框内手动输入这个网址 https://account./pass/del,随后网站上会跳出账户删除窗口,只需要再次输入账户密码就可以删除了。

小米还会强调,注销账号后这个账户的数据会被全部清除,无法恢复。

OPPO、vivo 和 iPhone 用户并没有提供自助销户的功能,都只能联系人工客服,提交个人信息、以及手机信息,通过这些手机公司完成账号的操作。

在手机厂商的官网上,你可以查找到注销相关的问题。官网上的机器人客服、查询问题,可以获得提供注销账户的途径。

例如 OPPO 官网对于账号注销的解释是,OPPO 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游戏中心-我-联系我们-在线客服-人工客服。vivo 官网给出的回应也是需要通过人工客服完成销户。

联系客服后,OPPO 会要求用户提供账户、手机号等信息。完整的信息包括用户登陆运营商的截图(包括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照片、手机号码以及问题描述,这些信息需要在接到短信 3 天内提交给 tsz@oppo.com

OPPO 客服称,这是因为实名认证的原因。她还反复强调,删除了手机账号后。用户存在账户内的信息都会消失,包括绑定的游戏进度、账号内的积分。

Apple ID 的注销更复杂一些。在联系苹果客服后,客服还需要转接更高一级的苹果技术支持。随后,苹果技术支持会提供建议,让用户将所有的设备解绑 Apple ID 账号,需要用户提交 PIN 码,并且确保账户内没有余额。

如果 Apple ID 账户上还有此前充值但未用完的钱,可以通过账号部门申请退款。

不过你可以选择把 iPhone 的数据全部导出,iPhone 用户可以通过 iCloud 下载到本地,Android 手机的云服务也基本都支持导出到本地,或者可以采用豌豆荚帮助导出。


题图来自:giphy via reactiongifs

451

如果无法注销,可以通过哪些做法来尽可能保护隐私?

既然不能注销,怎么尽可能删掉你的记录踪迹?

搜索引擎搜集了用户的搜索数据,还有从各种网站上收录的信息,即便网站不存在了,Google/百度快照仍然能看到信息。

用户可以通过申诉,将这些以快照形式搜集的信息删除。

Google “移除过期内容”工具可以将已修改、已经移除的网络图片、网站移除,“从 Google 删除内容”提供工具删除涉及到个人隐私信息。

百度方面,有百度快照删除的申诉页面,以及百度图片删除的申诉页面

但要彻底根除信息在网络上传播,这基本上不是一个可能的事情。

所以要说有什么减少损失的方法,那就尽量在最初注册的时候就少暴露一点个人信息吧。

例如在不同的互联网服务上使用不同的用户名,在注册金融服务相关的 app 时,避免与注册其他服务的邮箱混用。

可以推荐的是 Gmail 邮箱的用法,一个邮箱地址可以生成无数个邮箱账户。

国内的 QQ 邮箱支持最多 10 种别名账号,一般用户可以在 QQ 邮箱的设置中增加包括英文名账号、foxmail 账号、域名邮箱账号等。

更多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时,需要对潜在的隐私泄漏留个心眼。

出门在外注意不用例如 WiFi 万能钥匙之类的 WiFi 类应用,极容易将自己的设备、家庭内 WiFi 网络秘钥暴露在公共网络中,造成数据泄漏,也容易导致设备被攻击。最近工信部还要求对 WiFi 万能钥匙等 WiFi 类应用展开调查,认为其涉嫌入侵他人 WiFi 网络和窃取用户个人信息。

在注册各种互联网服务时,可以尽量少用真实姓名,用微信是一种较安全的做法。这是因为微信的登陆系统只授权名字和头像,对方能获得的信息比较少。当然最终相当一部分服务还是需要你提交手机号。

还有就是在使用手机时,注意 iPhone、Android 手机上各种应用的权限,例如是否让天气应用读取通讯录信息。


题图来自:giphy via alessiodevecchi

451

大公司旗下应用太多且相互联结,注销流程也要麻烦一些

大互联网公司旗下有多个应用产品,它们之间一般允许共用一个账号体系,因此在注销规定、流程上也比独立应用要复杂一些。

对于只能用这些 “大账号”登录的应用,注销大账号也相当注销了这些应用的账号,腾讯视频只能用 QQ 登录,这意味着注销 QQ 号也丢失了你保存在腾讯视频里的应用。

不过大部分应用都提供一种以上的登录方式,如果你的网易云音乐是用微博登录的,同时也绑定了手机号,那么注销微博不会丢失掉你的网易云账户,此时你仍然可以使用手机号登录。

这里有几个体量超大应用的注销方法。

微信

微信涉及到太多的个人信息,不止有人际关系网,还有支付等等敏感信息。

账号注销时需要结清且注销掉微信支付、解除微信相关的管理员身份(包括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和微信开放平台)、解绑其他应用和网站的授权,而这些都是需要另外操作的事情。

比如想要解除掉微信支付,需要点击微信里的 “我-钱包-右上角的方块设置-支付管理-注销微信支付” 来申请注销。

虽然有比较清楚的流程解释,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相当繁琐。例如在注销微信公众号时,点开解决方案其实是跳转到了微信公众号的 PC 端的网页上,用户还是需要使用 PC 来完成工作。

即便是申请注销,拥有不同数量的微信公众号也有不同时长的冻结期。粉丝数不多于 1000 时,冻结 7 天。粉丝数更多,冻结时间就从 15 天到 60 天不等。

也就是说,如果用户开通了比较多的微信功能,整个微信注销的耗时将会相当可观。

淘宝和微信注销账户的要求。

QQ

QQ 在今年 3 月份短暂上线过注销功能。当时需要用户提交 QQ 号码、钱款、注销原因等,就可以等待后续审批。

现在如果想注销 QQ,就只能恢复到了被动注销的方案上:等待 3 个月不登陆,QQ 可能被腾讯回收。

但腾讯也没有明确说明 QQ 上数据的处理办法。因此用户还能进行的操作是,将 QQ 上的个人信息、日志、好友都删去。这需要 QQ 电脑端的“好友管理器”功能帮助批量删除好友。

为了进一步增加腾讯回收 QQ 账户的可能性,用户可以通过安全中心去掉所有的密保问题,降低 QQ 的安全性。

淘宝

淘宝的销户按钮在设置- 账户与安全 - 注销账户内,但要求用户在 15 天没有交易。事实上的障碍更多,有知乎用户反馈,注册过阿里巴巴推出的来往、闲鱼出售过二手物品,都会导致无法解绑或者无法绑定新的账号。

对于想要关闭账户的用户,淘宝提供了注销之外的选择,比如当账户被盗或异常时,用户可以选择 “锁定账户”,如果用户手机丢失,可以选择 “下线账户”。此外,淘宝在 2017 年 8 月更新的用户协议里增加了 “不活跃用户回收规则”:对于满足未绑定通过实名认证的支付宝账户、连续六个月没有登录过任一阿里平台、不存在未到期有效业务三个要求的用户,淘宝将回收此账户并停止相关服务。

支付宝

支付宝同样是个集成了大量服务的应用。快捷支付、花呗、借呗、网商银行、理财产品,还有商家平台。

需要注销账户时,用户可以在设置 - 安全中心 - 永久注销账号找到销户按钮。

但没有还完花呗、借呗,或者是理财产品里的钱还没有回收,用户都没有办法停止这些服务。

如果是申请了商家的收款二维码,这件事就变得更难了。根据商家平台页面显示,收款二维码是自动续签,现在已经续签到了今年 7 月份。

即便销户成功,由于芝麻信用与个人身份信息绑定,其实是意味着芝麻信用的数据会继续存在。

百度

百度没有账户注销的具体要求,如果注销未成功,百度会显示原因,比如百度网盘存有资料、百度钱包未注销等。有网友提供了一些影响到百度注销因素,供参考:

  • 如果开过百度钱包,需登录网页版的百度钱包注销实名制;
  • 如果最近一周用过百度钱包,则要等一周以后;
  • 如果有百度贴吧等职务,需要辞掉所有职务;
  • 如果提示注销次数 24 小时后再试,尝试换个手机;
  • 如果还没绑定手机,那就绑定手机;
  • 如果有未消费的 T 豆,那就想办法消费。

最常见的原因可能就是百度网盘内还有资料。但对于像拥有贴吧职务的用户来说,辞职还需要通过申请辞职、大吧主通过等方式完成。

Google

Google 做得更人性化一点。它旗下目前有 126 个应用,这些应用都可以用 Google 账户注册,相互联结,Google 因此在注销账户上设置了 “删除产品” 和 “删除账户” 两种方式。前者可以删除 Google 旗下的某些单独应用,比如 YouTube 账户、Gmail 账户、Google + 账户,后者则是将整个 Google 账户删除掉。对于一些比较小的应用,比如 Google Photos、Google Maps 则不能单独删除。

Google 会给你提供删除单一产品和删除整个账号两种选择。

相比之下,一些功能单一的应用账户注销就简单许多。耐克的跑步应用 NRC、修图应用 VSCO 直接在 “设置” 里点击 “注销” 即可。

这也是我们统计评测中的直观体验,大公司的产品往往注销机制更完善、但注销流程也更长。小公司的产品要么根本没有注销功能,要么注销的流程比较简单草率。

451

注销完成,但你的数据往往不一定能导出,而且很多公司还有权继续用这些数据

在注销时,手机账户、互联网服务都会强调,注销账户时会将删除数据,用户重新注册也没有办法恢复。

但在我们统计的应用和服务里面,没有一家会明确告知你,你残留的数据是不是被完全抹去,理论上服务提供商依然可以使用你产生的数据优化自己的产品。

更实际一点的,如果我注销了账户,已经产生的数据能不能导出据为己有呢?

在我们的统计中,只有 5 家服务既能注销账号,也提供导出数据的选项:华为账号、Facebook、Twitter、小米账号、微软邮箱。

手机账号数据的导出还算比较容易。Android 手机联系人、照片、短信,还是可以通过手机账户关联的云服务下载到本地,iPhone 通过 iCloud 下载到本地。这可能也是因为数据的格式容易导出。

相比国内公司而言,更多的海外服务提供数据导出服务。像 Facebook、Twitter、Evernote 等都会提醒用户,用户的信息可以导出到本地。

FacebookTwitter 的帮助页面,可以申请下载个人的数据,其中包括用户在 Facebook 的推文、聊天信息、个人信息,点击的广告,登陆账户时的 IP 地址等。这些数据会被打包成一个 zip 压缩文档,打开后就是一堆网页。

Instagram 在用户的数字遗产去留上的说明相对模糊。Instagram 在帮助页面称,在删除账户后,Instagram 以及其他服务商会“在商业上合理的时间保留信息(包括您的个人主页信息)和“用户内容”。也就是说,用户删除账户后,数据在一段时间内还保留在 Instagram 或者其服务商的服务器上。

更多的互联网服务没有配套的数据下载功能,淘宝、微博、京东、豆瓣、Instagram、微信都没有办法将数据完整地导出来。

有一些第三方服务提供数据导出服务。例如魔猫订单可以导出淘宝的购物记录、Instagram 的第三方 app 可以保存照片、微博的状态也可用言己 app 导出来。但这些服务基本都需要用户提交账户、密码,并不安全。

存储了大量文字、图片、声音内容的 Evernote 与国内版本印象笔记,可能是相当多的人重度使用的产品。这就给导出带来了需求。Evernote 应用内本身有导出笔记的功能,可以将单个的文件夹内的笔记转化为 html 的格式导出,以便于后续的整理。不过印象笔记本身不能自主注销账号。


题图来自:giphy via spidermanhomecomi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