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济南光伏展看中国光伏营销骗局

 超卓机电 2018-04-05

昨天本叫兽写了一篇《从济南光伏展看中国光伏营销困局》引起了行业人士的广泛共鸣,很多老光伏人都深感触动、值得反思。

光伏行业之前一直沿着类工业品方向发展,光伏板、逆变器和支架只是电站工程项目中设备,所以光伏行业的营销方式是一直是工业品的思维。而随着分布式光伏特别是户用光伏的市场发轫,这种营销思维就显得太Low太简单。

在展会的某论坛上,展宇光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品牌中心总监姜丞谈到,相对于家电厂家对消费品行业几十年的渠道拓展和品牌营销积淀,光伏厂家想在短时间内达到家电行业的营销水平,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光伏厂商的工业品基因,决定了其要想做好分布式光伏市场,就必须有自我否定、打破惯性的决心,而这必然是由上而下的一场思维革命,对于大多数光伏厂商老板来说,这无疑非常艰难的!

说到光伏营销,就不得不说光伏营销骗局,下面就由叫兽为各位盘点下出现在国内的疑似各种光伏营销骗局。

1.“光伏贷”模式:

某些骗子公司打着“免费装光伏还有25年收益”的旗号,花言巧语让农户从银行为光伏电站做贷款。然后采用劣质光伏组件及其他低成本设备安装,能装多大就装多大,完全不考虑阴影遮挡、最佳倾角的问题,安装结束以后,拿到供电局购电合同后,带户主去与银行签署贷款协议,贷款协议签署后,就没有户主什么事了。这时候骗子公司从银行拿到你的贷款,由于设备质量差,销售价8元/w的电站,其综合成本只有4元不到,从中赚取暴利,而劣质电站在短期内看不出来多大问题,过了五六年之后就没什么发电能力了,这时候农户就成了银行的债奴,欲哭无泪,而骗子公司的电话早已打不通了。

【叫兽点评】:不是所有的“光伏贷”都是骗局,一定要擦亮眼睛,认准正规品牌厂家做的光伏贷,其特点是产品认证齐全、质量过硬,并最好入选工信部符合光伏制造规范的光伏制造厂家目录,同时严格按最佳倾角规范安装,这样才能保障发电收益,不会成为债奴。

2. “传销”模式:

此类公司大多声称为某企业集团,有强大背景,然后以“众筹”传销拉人头形式推广电站,投入资金后20年托管,拉的下线越多收益越高,每年给“众筹”对象远超过正常光伏电站的年化收益。而你投资的电站建在哪里并不清楚,到底这个钱有没有投到电站更是令人怀疑。

【叫兽点评】: 这个思路看起来类似“绿能宝”的模式,但有本质区别。“绿能宝”的初衷是好的,给投资用户的收益也只有10%左右,但被补贴拖欠等政策性风险给击垮了资金链,从而造成了挤兑危机。而上述骗局的初衷就是传销,只不过把保健品换成了热门的光伏电站而已!

3. “分享”模式:

华北某公司推出的共享经济模式,8kw的户用全额上网电站农户只需要自己投资2万,然后前20年每年能拿到5000元,25年能拿到11万以上,而保证代理商通过施工运维等服务利润净赚2000元/户以上。我们来算一下,假设电站总成本为4万元(批量自投),每年的平均发电量为9600度,按今年的上网电价为0.75元/度,那么每年的总收益为7200元,去掉给农户分享的5000元,该公司的收益为2200元/年,再加上运营费用,该公司在此模式下的电站投资回收周期应在10年以上,也就是说其年化投资收益不会高于10%。在此条件下,要保证此模式大规模健康运营,该公司的资金成本要在5%以下,而国内银行和融资机构的资金成本大概8%左右,这无疑是一个谜团。

【叫兽点评】: 这个模式理论上可以形成闭环,但该企业并没有明显的实力财团背书,大规模投资的钱从哪里来?资金成本是多少?用的产品质量靠不靠谱?会不会在收取大量2万元后突然消失?都是迷雾!

当然,随着分布式户用光伏市场的高速发展,会涌现出很多创新的营销模式,无论是共享经济、物联网,还是光伏贷和直销模式,模式可以乱花迷眼,但我们只需要关注对其核心价值的评估。如果某种模式不能提供真正好的产品价值,盈利模式不能形成长效闭环,那都是在虾扯蛋!

如果一种商业模式有太多诱惑同时又有太多秘密,里面肯定藏着魔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